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元氣生活

> 無菸世界

室內菸害比紫爆更傷人,推動「室內場所全面禁菸」刻不容緩

空氣中存在許多污染物,其中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物,稱為細懸浮微粒。由於PM2.5的直徑還不及頭髮粗細的1/28,非常微細可穿透肺部氣泡,並直接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全身,故對人體及生態所造成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
2017-01-12

對抗肺阻塞10點必做

COPD又名「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為「肺阻塞」,2016年已躍升為全球第三大死因。今年世界COPD日宣導主題為──「Breathe in the Knowledge」(好好呼吸,吸收疾病新知識),就是要提醒所有病患及家屬,面對COPD,要知己知彼,才能與病共存!
2017-01-12

不管幾歲戒菸,都能降低罹癌死亡風險

不管幾歲戒菸,都降低罹癌死亡風險,癮君子快戒菸吧。吸菸損害大腦,菸有已知的93種致癌物質,長時間吸入有毒物質,會損傷大腦,造成學習和記憶力下降。戒菸有助改善認知能力。吸菸會造成基因變異,可怕的是會對下一代產生不良影響,影響精子的表現,可能造成不孕,生育力下降。
2017-01-11

臺灣調整菸稅,是三贏的良策

看到臺灣媒體報導,近期有學者提出反對調漲菸稅支應長照,並建議調漲菸稅要分階段實施,然而這卻與世界各國作法背道而馳,恐將沖淡臺灣控菸的力度,亦不符合國際菸稅政策的原則。本篇文章告訴你,為何全世界各國都在增加菸稅?如何處理增加菸稅帶來的兩個隱憂?也為您整理了臺灣歷年的菸稅、菸捐調整表。
2017-01-11

電子煙,已成年輕人健康威脅!

美國衛生部發表最新電子菸使用調查報告,報告指出2010年美國幾乎沒有人使用電子菸,但2015年竟高達16%的高中生使用電子菸,已超過使用傳統菸品的比例,這些人不乏是沒有使用過一般紙菸的高中生。年輕人愛吸電子菸,恐致腦部損傷,任何菸品的形式都是不安全的。而電子菸難控管,董氏基金會呼籲電子菸難控管,應納菸害防制法。
2017-01-03

​日本菸商臺南設廠,臺灣是最大輸家

一年前董氏基金會接獲民眾檢舉,發現日本菸商在中央及地方政府護航,加上衛生福利部及國民健康署刻意低調不作為的情形下,已核准在臺南建廠。民間團體對媒體揭露此事後,亦前往行政院陳情,並向監察院舉發經濟部、衛生福利部等失職,監察院並於2015年12月2日對此提出嚴厲糾正,沒想到在政黨輪替後,菸商仍積極運作,而財政部竟漠視人民聲音,已於今年7月核發營運執照。日本菸商以旋風之姿,在部分官員自以為的「反菸不商」的護航下,成功在臺登陸設廠、取得營運執照,表面上臺灣成功招商,但事實上我們全盤皆輸。
2016-09-01

讓下一代遠離菸害,杜絕菸商廣告及促銷

董氏基金會分別接獲來自不同菸廠及酒廠的員工爆料,菸商為促銷新菸品,竟舉辦員工購菸競賽活動,不僅違法以批發價優惠員工,還公然獎勵蒐集菸包內的錫箔紙換贈品。民間團體呼籲:政府應嚴懲違法菸商、菸害防制全面修法,讓我們的下一代遠離菸害!
2013-08-02

顧人怨的稍傻一族

會吸菸的人看起來真的比較瀟灑嗎?吸菸到底是聰明的選擇,還是錯誤的決定? 雖然菸害防制法有公共場所禁止吸菸規定,但是在私人公司的辦公室裡,仍然隱藏著許多癮君子,當他們被問到為什麼會吸菸時,總是會有說不完的理由,有人會說,他吸菸的樣子看起來比較瀟灑,不過依我看來吸菸者應該是比較「稍傻」才對吧!
2010-03-28

百毒菸為先

經研究發現,會吸食毒品的人,之前一定會吸菸,所以青少年千萬不要小看吸第一支菸所帶來嚴重結果。從藥物濫用的入門與成癮物質共患性的研究上,能夠清楚的了解癮君子為何會很快和毒品發生關係。更有助於「預防」毒品濫用的問題出現,相信「預防」是最根本的治療方法。科學界將成癮疾患視為是一種生物行為疾患(bio-behavioral disorder),意思是說,患者對於某一種(或多種)物質使用的控制能力失調,一旦開始吸菸就會一輩子陷入是否繼續吸菸?或是想不想戒菸的問題?做矛盾的掙扎。
2010-03-28

在美告菸商,刻不容緩

就趨勢來看,以地方政權為單位在美國地方法院向菸商提出訴訟、要求損害賠償,不但是國際潮流,更是有擔當的政治家應盡的責任。在美國地方法院向菸商提出訴訟,已經是一種國際潮流的趨勢。因為美國憲法賦予外國政府在美進行訴訟的法源依據,並且菸商因遭訴訟而敗訴賠償的案例屢見不鮮。菸商其實最怕的就是菸害的訴訟,因為一旦敗訴,所理賠的金額都足以讓它倒閉。
201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