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性",共有834筆資料

孩子交往近二十個男友,只因渴望「被愛」...和父母的依附關係如何影響青少年交男女朋友?

小築屬於「逃避型依附」的孩子。小時候時常目睹爸媽爭吵,之後面臨爸爸過世、媽媽不斷進出醫院,以及更換寄養家庭及轉學的狀況。當主要照顧者不斷變動,孩子難和他人建立長期而穩定的關係,《接住墜落的青少年》作者指出,給予孩子「矯正性情感經驗」讓孩子知道自己不被放棄且值得被愛,使其體驗到新的、不同的人際互動模式,是孩子改變的契機。
2021-06-25

更年期女性補充荷爾蒙,會提高罹癌風險嗎?

婦女約在45到52歲這段時期,由於女性荷爾蒙分泌逐漸減少,可能會產生熱潮紅、盜汗、陰道乾澀、骨骼痠痛、失眠及心情低落等情形稱之為更年期。許多更年期婦女若出現身心不適時,會考慮是否補充荷爾蒙,但又擔心提高罹癌風險,這些問題,通常也是婦女的難言之隱!
2021-06-10

防疫別跑醫院!慢性病領藥VIP及視訊看診快搞懂

染疫的高風險族群的慢性病人疫情期間怎麼領藥?現在可善用健保署推出的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不只不需掛號,還可就近在家附近的藥局完成;再搭配因應疫情特別開放的視訊看診,看病領藥一次到位,省時省力零接觸,快趁這機會來認識這些服務吧!
2021-06-08

快篩陽性為何PCR檢測零人確診?快篩可信賴嗎?與 PCR檢測有何不同?

最近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大增,很多公司規定居家快篩,去年疫情嚴重時,不少人自行買快篩試劑,卻常傳出偽陰性的消息,到底快篩有沒有用?與 PCR 檢測有何不同?
2021-06-04

子宮內膜異位造成「子宮腺肌症」,經血量多、經期長怎麼治療追蹤?

子宮內膜是位在子宮的內層組織,若子宮內膜長錯地方卻侵入並生長在肌肉層,稱為子宮腺肌症。好發於40~50歲女性,是不孕的主因,究竟子宮腺肌症有哪些典型症狀?需做哪些檢查確診?4大主流療法特色與使用時機為何?
2021-06-04

子宮內膜癌發生率竄升!停經後女性異常出血該如何治療?

2011年子宮內膜癌已經超越子宮頸癌、卵巢癌,成為女性生殖器癌症第一名。子宮內膜癌是發生率竄升速度最快的婦癌,好發於50~60歲的女性,90%的病患以陰道異常出血為主要症狀。若女性有陰道異常出血情況,就醫時將做哪些檢查?子宮內膜癌治療以手術為主,是否可以不用開刀?女性該如何自我保護呢?
2021-06-03

膝蓋積水變「麵龜」 疼痛、行走不便,想預防積水訓練這部位很重要!

膝關節承載人體大半的重量,膝蓋積水是骨科常見的問題之一,有運動習慣的人、或是中老年人,若沒好好使用關節,就可能會造成膝蓋積水影響日常生活。造成膝蓋積水的原因為何?如何預防膝蓋積水?
2021-05-29

經痛、腹瀉、性交疼痛…可能得了子宮內膜異位症?

據統計,20萬女性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婦產科最大宗的疾病,若長期經痛別再忍,等到不孕才處理此症,難以根治又易復發!究竟,什麼是子宮內膜異位症?身體出現那些徵兆可能是罹患此症?為何會導致不孕?
2021-05-17

乳頭出現分泌物是乳癌症兆?35歲起女性有這些危險因子應盡早做檢查!

隨著飲食西化、生活習慣改變,台灣女性罹患乳癌比例不斷提升,乳癌長年名列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之一。醫師提醒,婦女過了35歲應每周做自我檢查,這種癌症的好發年齡、危險因子、症狀為何?
2021-05-10

椎間盤突出急性期這樣運動,減痛防失能

腰部椎間盤突出的患者為了避免疼痛,經常選擇躺著休息。然而專業物理治療師說,臥床休息時間太長會使肌肉功能下降,使傷處的負擔增加。建議適度休息後最好進行復位運動、核心運動,不讓疼痛引發惡性循環!
202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