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關係",共有135筆資料

陪孩子寫作業,讓親子關係緊張?

孩子的成績好壞,總讓你的心情波動起伏,想陪伴孩子一同學習,卻又擔心方式不對?什麼樣的方法,才可以幫助孩子輕鬆學習、快樂成長?
2017-03-14

臉書討拍反遭負評,人際關係陷入憂鬱情緒困擾怎麼辦?

根據美國一項研究指出,在臉書遭受的負面人際經驗,會增加年輕人憂鬱的風險!
2017-02-16

哪種男人是危險的好好先生

平時待人好聲好氣、對人溫順的男生,忽然暴怒、翻臉,這樣的好好先生危險嗎?
2017-02-10

另一半總對我冷嘲熱諷,「冷暴力」可能被融化嗎

家,應該是個靠近時,想到它的溫暖,就不自覺加快腳步的地方。但是,有些人不是活在暖爐裡,而是活在冰庫中,這裡的人以防衛之心相待,只求傷口越少越好。有句話說「愛的反面不是恨,是冷漠!」另一半總是用冷冰冰的話語嘲諷,心裡不舒服,該怎麼辦?當家庭失去了該有的溫度,繼續「忍耐」能維持嗎?究竟該怎麼做,才能突破這令人窒息的「冰風暴」?
2017-01-11

跨越疾病的親子關係

我們每個人都難免受到疾病的侵擾, 每個家庭也難以逃脫家人生病的困境, 這是一項讓我們學習照顧家人、珍惜健康的功課, 也讓我們在省思自由與責任間的衝突後, 真實地面對自己。 疾病也可以是個禮物,它提醒我們把握機會,讓人生沒有遺憾。─利翠珊,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教授。 這是輔大教授利翠珊為心靈工坊出版的《愛的功課,治療師、病人及家屬的故事》一書所寫的推薦序中的一段文字。在序中,她分享了自己父親罹患淋巴癌之後,對家庭和家人造成的衝擊,以及疾病是如何改變了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文末,她祈願那些正和疾病搏鬥的病人及家屬,都能學會與他人共處,與疾病共存。
2016-03-28

門諾會醫院暨相關事業機構總執行長黃勝雄》奉獻豐富了生命

黃勝雄原本是享譽美國的神經外科權威,是什麼原因,讓他毅然放棄原本優渥的環境,跑到東台灣的後山墾荒,而且一待就將近20年?門諾醫院因他而有了大幅提升和改變,黃勝雄卻謙卑地說:「雖然大家都認為我改造了門諾,其實,是門諾讓我更深入地認識台灣人,也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台灣精神……」。
2010-12-05

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李明濱》人文為本,建立醫病關係

「以人為中心」是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李明濱重視的核心理念與價值,重視人文關懷的他,在台大醫學院推動醫學教育改革時,即建議加強人文教育,此次推動第二波教育改革,對象是在職的醫師,亦強調人文關懷的重要性。因為關注「人」,他推動自殺防治中心的業務,告訴民眾善用「心情溫度計」來檢測,人人都可以成為幫助他人的「珍愛生命守門人」……
2010-10-01

牽一「鬱」而動全身,憂鬱症與身體疾病的關係

在上一期的文章中,筆者介紹憂鬱症的分類,提及「身體疾病導致的憂鬱症」,這些疾病包括腦中風、巴金森症、癲癇、愛滋病、甲狀腺低下症、全身紅斑性狼瘡、尿毒症、惡性腫瘤和心肌梗塞等。的確,當罹患病症時,容易心情沮喪;反之,憂鬱時,是否較容易生病? 荷蘭有學者做了一項研究,樣本取自基層開業醫生的紀錄,將1975~1990年憂鬱症的個案(1358人),與非憂鬱症個案(67570人)作比較,追蹤10年後發現,憂鬱症患者罹患巴金森病的危險率是非憂鬱症個案的3.13倍。此研究驗證憂鬱症患者較易罹患巴金森病的假說,也印證憂鬱症病患容易得到其他身體疾病,如腦中風、失智症、癌症、心肌梗塞和巴金森病等。
2010-03-28

是叛逆,還是憂鬱? 青少年憂慮症迷團大解疑

青少年罹患憂鬱症時, 很多父母會誤以為孩子的表現是叛逆, 到底叛逆與憂鬱如何區別? 憂鬱症是不是不理他,自然會好? 服用抗憂鬱劑是否會影響青少年的腦力發展?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一旦出現比較激烈或不順服的行為,父母容易歸之為叛逆。不過,當孩子除了情緒激動、脾氣易怒之外,還出現胃口不好、凡事提不起勁,甚至不想出門的時候,那你可要注意,孩子很有可能不是叛逆,而是正陷入生命的低潮期,他生病了,得了憂鬱症。
2010-03-28

我們分手吧!

「我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婚姻會在這裡暫停。」當詠婕心平氣和地告訴我她決心接受目前的不完美時,我相信她的憂鬱很快就會「他很快依他媽媽的話,幫我買了一張回台灣的機票。他沒來送我,我什麼也沒帶地上了飛機,一路上腦筋渾沌,只是不斷地流淚。」像一頭喪家之犬從美國倉皇回台的詠婕,下飛機後不敢直接回娘家,先在機場打電話給二姐,「她和我最親,對我的狀況也略有所聞,但我這樣回來,還是把她嚇了一跳。」再次提到這段經歷,詠婕顯得淡然,和她第一次告訴我的神情全然不同。
2010-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