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關係",共有135筆資料

正視大專院校菸害防制問題

要使校園「無菸化」,校園內的行政文化、權力關係、教職員的自我意識,都要一併考量, 而法規的落實執行,更是掃除障礙的最大關鍵。 在菸害防制法中,對於在學校的吸菸行為有相當明確而嚴格的規範。菸害防制法第13條第一款規定在學校除了吸菸區(室)外,不得吸菸;在第14條中對於學校中的圖書室、教室、實驗室更明確規定不得吸菸。目前,在教育部的配合宣導之下,各國中小與高中職基本上執行菸害防制法規定的程度已相對上令人滿意。然而,到目前為止,各大專院校違反吸菸管制條例相關規定的情形,仍相當普遍而嚴重。
2010-03-01

家有憂鬱少年,父母如何調適身心壓力?

得知孩子有憂鬱症,父母的情緒很難不受到影響,當情緒陷入低潮,怎麼洩洪之後,再出發。
2010-03-01

10大協助孩子跨越憂鬱心海的提議

家有憂鬱兒,是親子無法承受之重,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跳脫憂鬱漩渦?
2010-03-01

當孩子迷失於憂鬱幽谷,該怎麼幫他?

九成的青少年憂鬱症是由父母發現, 愈早治療,愈能避免遺憾。 當發現孩子有憂鬱症傾向,你會採取什麼行動? 心如一早起來,看到女兒幼君的頭頂又是一片禿,心裡一沉,忍不住衝口而出:「你怎麼又拔頭髮?不是告訴你不要再拔了!」 女兒的手,不自覺地撥弄已剪得夠短的頭髮,若無其事地說:「沒有呀,只是摸一摸,頭髮就掉了嘛,我怎麼知道!」
2010-03-01

孩子愁什麼?

年輕不再和無憂無慮畫上等號, 台灣七年級生每5人就有1人有嚴重的憂鬱傾向, 自殺已成為國內青少年十大死因的第三位, 青少年的憂鬱容易隱藏在哪些行為背後? 父母又該如何察覺孩子為憂鬱症所苦? 愈來愈多青少年談論憂鬱,老把煩死了、快要爆炸了、不想活了或鬱卒掛在嘴邊。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在91年發表的「青少年主觀生活壓力與憂鬱傾向的相關性調查」中發現,七年級生每5人就有1人有嚴重的憂鬱情緒,需專業協助。
2010-03-01

突破人際的藩籬

有多久沒認識新朋友了?跟陌生的朋友是不是說聲Hi之後,接下來就不知所措?人際間的應對一直讓你深感困擾?其實,要與別人維持良好的關係不難,只要懂得正確的社交技巧,你也可以變得大受歡迎!
2010-02-01

台北榮總健檢科主任陳雲亮》扛起甜蜜負荷的交心御醫

想找陳雲亮看病的人,通常有兩類:一類是身分特殊,一類是症狀棘手,他負荷著比一般醫護人員更大的壓力挑戰。他告訴醫學生,站在手術台上,要假設「病人就是我爸爸、媽媽,這個手術我會怎麼做?」如此問題的答案,就是醫療的答案。
2006-09-13

國泰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陳瑞雄》點亮病人希望的燈塔

為圓足球夢,陳瑞雄意外踏入醫學的殿堂,三哥心臟衰竭的遺憾,引導他朝心臟外科發展,儘管科技發達,醫師不在醫院照樣能監控病房,但他仍穿梭在第一線,給予病人最貼身的照護,在病人心中,他如同一盞永遠投射希望的燈塔。
2006-08-09

萬芳醫學中心院長邱文達》衝破冰河的醫界火戰車

邱文達本著品質與病人安全至上的原則,帶領萬芳醫院一路向前衝,獲得國內外多項品質獎肯定。他也是安全帽立法的推動者,使國人更尊重生命安全,在醫院是鐵漢,在病人面前,則是「搏感情」的朋友。
2006-07-13

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李伯皇》突破生命的每一種可能

李伯皇身為肝腎移植手術權威,對待病人總是事必躬親,數千人在他那雙因長期執手術刀、布滿傷疤的手中重生。他將生活全貢獻給醫學和病患,自己的事往往拋諸腦後,也唯有這份執著,才能創造生命的精彩性。
200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