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復健",共有99筆資料

骨鬆嬤跌倒手腕骨折 復健怎麼職能治療快恢復?

劉阿嬤下樓梯時沒踏穩摔倒,急忙用手撐地,右手腕卻腫脹變形。就醫發現骨質疏鬆的她,右手遠端橈骨閉鎖性骨折。所幸骨頭沒有位移,醫師轉介至復健科由職能治療師製作副木固定。她煩惱因副木固定,手部功能受限,難用筷子夾菜、轉瓶蓋、擰乾毛巾,頻問「什麼時候可復健?何時能恢復手腕靈活度?」
2023-04-06

腳抽筋痛醒不只是缺鈣鎂?可能靜脈曲張、心臟病、糖尿病?怎麼處理?

你曾清晨時腳抽筋痛醒嗎?抽筋原因是缺鈣嗎?其實腳抽筋原因多,包括血液循環不良、靜脈曲張、運動過度、肌肉疲勞、電解質不平衡等,夜晚溫度低、夏天冷氣開整晚又風扇直吹,也可能導致抽筋,醫師建議這樣做緩解及預防腳抽筋!
2023-03-27

肩頸痠痛、脖子轉不過去?當心「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肩頸痠痛緊繃是常見毛病,大部分是坐姿不良、長期維持固定姿勢所引起,往往多休息、活動肩頸、塗抹痠痛藥膏就可緩解。如果嘗試多種方法,頭肩頸仍像被緊箍或保鮮膜緊緊包住,活動會有拉扯痛,當心是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需儘早就醫做復健治療,避免成為慢性症候群,更難改善。
2023-02-10

帕金森氏症「典型、非典型」治療差在哪?推薦哪些運動復健?何時可用電刺激改善斷電現象、異動症?

帕金森氏症有很多需被釐清的迷思,如和「手抖」無絕對關係;「典型帕金森氏症」占九成,其餘非典型則治療更複雜。到底「典型、非典型」的症狀、治療成效有何差異?哪些人可用電刺激減緩「斷電現象」及「異動症」?又推薦做哪些運動來復健?
2022-12-19

攝護腺癌術後健走登山復健 拿回身心主導權

74歲接受攝護腺癌手術後,為避免復發及體力衰退,我用健走登山鍛練身體。「兩腳勇健」是健康的最基本條件,如果不能活動自如,哪有生活品質、快樂幸福可言!我期許自己持續鍛鍊,繼續探索山中奧祕,一直到走不動為止,也建議讀者開始試試!
2022-12-13

肩頸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按壓激痛點為何能緩解?

當肩頸肌筋膜緊繃僵硬疼痛,有些物理治療師會按壓肌肉層裡面的「激痛點」來治療。為什麼「按壓激痛點」比「推拿」更能緩解肌筋膜緊繃疼痛?哪些人不適用?家人可協助按摩激痛點嗎?以下請治療師解答疑惑,並推薦「運動伸展操」舒緩緊繃的肩頸。
2022-11-25

新冠肺炎康復後卻累又喘?5量表檢視恢復程度 及早治療長新冠

新冠肺炎解除隔離後3周內,一般能恢復至正常功能,若新冠肺炎康復後,還是常感到疲累、胸悶、無力,建議自填5個量表,評估是否至復健科進行心肺、認知、吞嚥等復健,減少「長新冠後遺症」及未來長期醫療與照顧的需求。
2022-09-28

中風後吞嚥易嗆咳怎麼辦?復健訓練吞嚥進食能力,減輕家人照護壓力

張奶奶腦中風經搶救後清醒,復健過程發現有易嗆咳的吞嚥障礙,接受吞嚥門診治療8個多月後,現已拔除鼻胃管、由口進食。醫師表示,不只中風或腦傷病人,年長者也常有吞嚥障礙問題,可到醫院復健科吞嚥障礙門診接受診治,重拾進食能力,減經家人照護壓力。
2022-07-29

生命的喜悅

近期我爬了兩次合歡山,第一次是二月份中登合歡主峰與合歡北峰,第二次則在三月中再登合歡主峰,然而,當我佇立在山頂俯瞰,兩次感受大不同!抗淋巴癌治療後,為了康復及維持體力,除了持續運動,我嘗試種果樹、養雞,發現生命孕育、長成的過程,有很多驚喜和喜悅...
2022-03-31

車禍腦傷需復健卻出門不便?善用居家護理與復健醫療服務,在家把握復原黃金期

車禍常為駕駛與乘客帶來嚴重的意外傷害,若傷及腦部,創傷性腦傷也代表傷者與家人將有漫長且繁雜的居家照護課題必須進行。面對換藥、醫療管路更換、身體功能復健等多種難題,你知道可以善用住家附近的居家護理所嗎?透過居護所的協助,有機會申請每月兩次健保給付的到宅護理醫療照護,也能得到整體性醫療評估與照護,把握黃金階段復能。
202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