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青春期 你常幫孩子擺平問題?別讓寶貝失去「負責」的機會

你常幫孩子擺平問題?別讓寶貝失去「負責」的機會

出處/ 2014年4月號/第325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392
收藏 瀏覽數 : 3392
你常幫孩子擺平問題?別讓寶貝失去「負責」的機會

少子化讓你把孩子當寶,什麼都幫小孩準備好?當心從小的溺愛養成孩子不健全的人格特質。教育要從小開始,父母要收起擔憂、學會放手,別再幫孩子擦屁股,讓孩子面對問題、學會負責,才能培養一生受用的應變力!


18歲的融凱是獨生子,從小備受寵愛,媽媽娘家早年做的是外銷成衣生意、經濟環境優渥,從小只要遇到不順心的事,媽媽都習慣「撒錢擺平」。上周爸媽接到警局來電,通知他們融凱與路人發生口角,於是夥同朋友砸爛對方的車子,被送到警局;氣得爸爸堅持將他送到外縣市郊區的朋友家,讓他冷靜冷靜。沒想到才過幾天,爸爸卻發現,融凱的大伯為了怕他在郊區太無聊,居然偷偷買了一輛5萬多元的機車給他送去……。

 

這個真實案例中的融凱,從小零用錢多,在同儕間是個呼風喚雨的「小皇帝」,生活中的大小事不必自己動手,最新的iPad、手機只要開口就有;遇到不愉快的事,大人習慣用物質取悅他。身邊的大人,只有身為小學老師的爸爸會對他有所要求,每次闖禍,媽媽總不停地包容,卻無能為力。爸爸在教養上孤軍奮戰,氣得常常以發怒、吼叫來結束一場場的鬧劇,但是隨著融凱逐漸長大,爸媽發現,失控程度越來越嚴重……。

 

父母過度保護
讓孩子無法面對問題

「愛」與「溺愛」有何不同?「溺愛」不論是非,即使孩子是錯的,父母也不以為意,孩子不需要面對問題、不需要付出,就能得到想要的。而「愛」孩子,是「陪伴」孩子面對問題,有付出才有收穫,有時候甚至因此經歷負面情緒或痛苦,卻能從經驗中學習成長。

 

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說,現在臺灣的國小老師很難為,許多家長會站在教室外看著初入學的孩子上課,想幫孩子處理好所有事,甚至介入教學;而且不論南、北,這種情況在臺灣各角落都能見到。

 

董旭英教授指出,最常見的溺愛行為包括:


1.    快速地幫孩子擺平問題,忽略了從挫敗過程中獲得成長的經驗。

2.    因物質(例如:玩具、糖果、金錢)具便宜性及便捷性,就大量供應、隨意滿足孩子,甚至作為彌補孩子心靈受創的萬靈丹。

3.    爺爺奶奶隔代照顧,同理心太多、講理太少,造成小孩任性。

 
文未完,全文請見紙本雜誌。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付費會員登入可線上瀏覽全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