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健康加油站 新聞專區 喜歡將「我」掛嘴邊,也許不是自戀,而是情緒困擾的警訊!

喜歡將「我」掛嘴邊,也許不是自戀,而是情緒困擾的警訊!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355
收藏 瀏覽數 : 2355
喜歡將「我」掛嘴邊,也許不是自戀,而是情緒困擾的警訊!

你身邊是否有朋友在聊天時,總是喜歡說「我」今天…、「我」可能…、「我」最近…,將話題不斷圍繞著「我」說個不停呢?當朋友不停說自己的時候,也許不是自戀,而是在向你發出求救訊號!根據一篇2018年3月刊載於《每日科學》的研究指出,一直說「我……,我……」的人容易出現憂鬱、焦慮和其他負面情緒。

該研究由亞利桑那大學進行,研究者以來自美國和德國六個實驗室,超過4700人的大型資料庫進行分析,資料包含憂鬱和負面情緒的測量數據,以及個人使用以「我」為中心談話(I-talk)的書面或口頭測量數據,若談話內容涉及個人情境,如:最近發生的分手事件,則計入以「我」為中心談話和負向情緒的關係;若談話內容不涉及私人事件,如:描述一張圖畫,則不列入計算。

研究指出,每人每天平均會說16000個字,其中約1400是第一人稱單數代名詞,而那些有情緒困擾傾向的人每天用「我」、「我的」(I, me and my)的次數高達2000次。研究也發現經常使用第一人稱主格「我」(I)和受格的「我」(me)與負向情緒有關。但頻繁使用第一人稱所有格「我的」(my)則否。顯示以「我」為中心談話在憂鬱症的評估上並非最佳,但卻能更廣泛的評估負面情緒。

諮商心理師公會全聯會理事胡延薇表示,根據Dunn、Aknin和Norton在2008年的研究發現,習慣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的人,不見得會讓自己比較快樂。她說明人類在演化過程中,發展出戰(fight)或逃(flight)的生存策略,因此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挫折事件或負向情緒的記憶會比較深刻。

當我們經歷負面的生活事件,若過於專注在自己身上,很可能產生以我為中心的談話(I-talk)。例如:為什麼我會這麼衰?為什麼只有我這麼慘?並連接到負向的情緒,包括憂鬱、沮喪、焦慮等。

胡延薇理事提醒,當發現身邊的朋友聊天時容易以「我」為中心且出現「不快樂」的形容詞時,不要誤以為他是想引起注意,反倒可能是他正經歷著心理困境或情緒困擾,可多給予傾聽及陪伴。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這個研究,提醒了在平常人際互動中,不經意的情況下可能傳達了需要被協助及支持的實情,研究也發現相較於我(I和me),經常使用我的(my)的人比較不會這麼負面,像是我的什麼事情、東西、狀況,傳達的不僅是自己,同時包含了其他的個體或對象,有了外部的聯結不會單看到自己,例如:只有自己這麼悲慘、不堪,同時會看到別人也經歷相同的困境及如何面對……從中學習仿效找到解決的方法,此時聚焦在自己的負面情緒相對較低。

但大量的談論自己,在「心理鎂光燈」效應的影響下,只關注自身的處境,容易放大對事情的負向或無望感,接連帶來如憂鬱、焦慮、緊張、憤怒、擔心、無望等負向情緒。葉雅馨主任因此建議,民眾在扮演傾聽者時,除了談話中「我」這個警訊,若發現對方同時有一些身體症狀,像是感冒反覆不好、原有的疼痛加劇(頭痛、胃痛)等,應瞭解這可能是個求助訊息,可給予更多的支持,甚至言語上的肯定,若發現自己無能為力時,建議陪同對方找其他的支持管道。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