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當氣溫低於15°C以下,許多人紛紛開暖氣或暖爐保暖。電暖器有石英管式、鹵素式、碳素式、陶瓷式、葉片式等類型,如何依坪數選擇適合的電暖器最省電?又有哪些危險用法需修正?除了暖氣、電暖爐,電機系教授還推薦一個CP值更高的省電禦寒神器!
大同大學電機系副教授蕭鈞毓表示,暖氣、電暖爐功率介於300~1500瓦,在節約能源的角度,主管能源機關並不建議經常使用,不過,氣溫過低或溫差大於10°C以上,會有致病、致死風險,適度使用暖氣、電暖爐提升室內溫度,可降低冷空氣帶來的健康威脅。
暖氣、電暖爐屬於高耗電的電器用品,若不想電費飆漲,蕭鈞毓副教授提醒使用時注意以下細節,以便提升效能及效率:
5招正確使用暖氣、暖爐
1.根據室內面積,使用不同功率的電暖爐(器)
10坪(約30平方公尺)以上的大面積區域宜使用約1000~1500瓦的葉片式電暖器,如果室內地板為磁磚或混凝土,溫度會比鋪地毯、地墊的地板來得低,可搭配冷暖氣機的暖氣空調輪流使用,在地面有電暖器、高處有暖氣空調機的雙重送熱下,能快速提升室內溫度。如果室內地板已鋪有地毯、地墊,為了避免踢倒電暖器,或電暖器溫度過高釀災,在安全考量下,使用高處送暖的暖氣空調機即可。
如果是5坪(約15平方公尺)以下小面積區域,或部分區域需提高室溫,使用800瓦以下的鹵素式、碳素式、陶瓷式電暖器,即有讓室內溫度提高的效果,同時有節省電費的作用。
2.根據需求及身體狀況,慎選電暖器型式
電暖器有各種款式,石英管式、鹵素式、碳素式、陶瓷式、葉片式,各有優缺點,應依照使用者需求及身體狀況慎選。
傳統石英管型(打開時有紅光)費用最便宜,但發熱管暴露在空氣中,較耗氧,使用時要注意通風,不然使用者易缺氧而昏昏欲睡。此外,家有孕婦、幼兒、老人、三高患者、行動不便者或飼養貓犬寵物,恐誤觸金屬隔網燙傷,且機身輕,易傾倒,若棉被或衣物覆蓋電暖器易起火燃燒,最好避免使用。
貌似電風扇的鹵素電暖器,是在燈管中填充鹵素氣體。優勢是加熱速度快、費用也不高,不過,不建議近距離照射,以免眼睛和皮膚會感覺乾燥、灼熱,有灼傷或曬黑的風險。碳素式電暖器和鹵素燈相比,加熱速度更快、保暖範圍較大,但價格略高。
若預算許可,大坪數建議選用有自動斷電設計,不易爆炸、誤觸時也不會燙傷、可暖房的「葉片式電暖器」;小坪數空間則可選擇體積輕巧、有自動斷電設計、安全性高的「陶瓷式電暖器」。
3.注意擺放距離及使用時間
使用電暖器要注意擺放距離,靠太近易使皮膚乾燥。至於使用時間,考量到安全性,可挑選多種智能設定與恆溫模式的電暖器,包含溫度設定、安全防護設置、睡眠模式、省電模式等,根據空間、人數的需求設定就能安心使用。
如果現有的電暖器並沒有智能設定與恆溫模式,請勿太靠近暖爐,擺放距離以能感受到溫暖即可。溫度可選擇「自動模式」,讓室溫上升到理想溫度18度,使用以2小時為標準,再依據當下溫度及個人感受予以微調。若購買的電暖氣標榜可睡覺時使用,也應與電暖器保持安全距離,避免棉被過於靠近電暖器而發生火災。
4.電暖器避免與其他電器同時用插座
電暖器最好使用獨立專用的插座,不過,民眾使用延長線插座相當普遍,為確保安全,務必使用超過用電負載便「自動斷電」的合格延長線,使用時,同一插座組也不要使用其他電熱類電器。
5.暖氣房可助衣物乾燥,但務必保持安全距離
開暖器、暖爐時,室內暖烘烘,不少人會將未晾乾的衣物拿進室內烘乾,也藉此提升室內濕度,有「摸蜊仔兼洗褲」,一兼二顧的效果,但衣物務必以衣架掛著,必須與暖器、暖爐距離約15公分以上的安全距離,烘乾時間以1小時左右為宜。此外,嚴禁在電暖爐(器)上覆蓋衣物進行烘乾,同時暖器、暖爐要與其他易燃物保持適當距離。
烘被機是最強禦寒神器?
保暖神器不斷推陳出新,大同大學電機系副教授蕭鈞毓表示,從研發設計角度來看,目前最暖和又省電的保暖用具是烘被機(暖被機),透過內部的加熱器,送出高溫、高壓的暖風,讓充滿濕度的棉絮達到溫暖,又具排濕的效果,由於使用方法簡單,又相當省電,值得大家使用。
目前有傳統、新穎的機種,前者需要在棉被中間夾一塊大型烘被袋,讓熱氣散到棉被、床墊各個角落,後者只需將氣管直接插入棉被中,約烘10~30分鐘,即可鑽入棉被安心入眠,每次充電電費約2塊錢,相當划算。此外,烘被過程還有除蟎功能,可預防塵蟎過敏。
圖片來源:富爾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