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心靈活水 照顧陪伴 如何陪伴憂鬱症家人?康復者傳授這樣做就對了!

如何陪伴憂鬱症家人?康復者傳授這樣做就對了!

出處/ 2015年11月號/第343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7163
收藏 瀏覽數 : 37163
如何陪伴憂鬱症家人?康復者傳授這樣做就對了!

憂鬱症是一個會讓思考變得很負面、常自責的疾病,當長輩得到憂鬱症,很多家屬不知道該怎麼與患者對話及相處,深怕一不小心,就讓憂鬱症家人想法變得更灰暗悲觀。以下就讓走過憂鬱的康復者及照顧者與您分享,陪伴憂鬱症患者要注意的眉角……

對家庭及子女的高度責任感,形成一股看不見的壓力,讓今年60多歲的邱太太在20年前便罹患重度憂鬱症,治療後雖然找出了與憂鬱共處的方法,也懂得在負面念頭出現時立即轉移焦點,避免被無助、悲觀、焦慮、想尋死的感受擊倒。

不過,家庭是難以切割的整體,家中成員的情緒會彼此影響,這壓力累積多年後,加上外在新的壓力源,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陪伴者邱先生也陷入憂鬱風暴,也讓邱太太再度發病。

幸好,他們的病雖是因愛而起,最終也因愛得到療癒。邱太太及邱先生很感謝在長達8個月終日提不起勁,只能躺臥休息,並想自殺中斷痛苦的憂鬱日子裡,小姑、女兒、邱太太母親的陪伴與支持。這些支持讓這對心力交瘁的夫妻,得以擁有一個喘息、反過來被療癒的機會,有力量重新掌握生命的主導權。

邱太太說,只要能踏出家門、走進醫院,老人憂鬱症不怕得不到好的治療,但太多患者就是因為家中缺乏關鍵的「親情支持」,才會長年躲在家中,再好的療法都無用武之地。

老人憂鬱症的就醫、療程考驗到整個家庭的「情感體質」,「只有」家人的鼓勵、認同,才能化解以往「只有神經病才會去看精神科」的刻板印象。

從理性的角度看,可能患者本身知道必須去看醫生,但仍有很多遲疑,最關鍵也最不容易做到的是,在漫長的療程中,親友必須持續用溫暖的情感、適當的態度來支持鼓勵患者,他們才有勇氣向外求助,並學會當負面想法出現時,立即轉移化解,這是憂鬱症患者及家屬一生都要練習的課題。

憂鬱過來人
給家屬的陪伴建議

憂鬱症患者多半有「疏離人群」的特性,常自己關在房間裡,縮在床上不想動,有些甚至不洗澡、不洗頭長達兩、三週。如何幫助他們維持基本生活,又不過度叨擾?憂鬱症的康復者邱先生、邱太太提供以下例子供參考,並提醒病友還是有個別差異,家屬可視當事人的個性調整做法。

家屬如何與憂鬱家人說話?
×錯誤說法:命令、脅迫口氣 ○正確說法:建議式、自然的口氣
1.例如:你「應該」去……,「不然」會……。這種方式會使憂鬱者更排斥,症狀更嚴重。
2.請絕對不要說:「你就是想太多了!」
1.不洗澡時:你已經幾天沒洗澡了,不會不舒服嗎?要不要……?
2.不就醫時:你的病要吃藥才會好,我每天都會來陪你一起去,跟我一起去看醫生好嗎?
3.不想外出或運動時:我(陪伴者)想減肥,你陪我出去走走好嗎?
4.不想吃飯時:晚餐時間到了,我準備好晚餐了,要不要吃一點?
如果患者對以上方法沒反應或排斥,一時先不要勉強他,另找機會繼續溫和的鼓勵,但也不要到「碎碎唸」的程度。像「飢餓感」是一定會發生的需求,患者餓了就自己會吃。

 

家屬要保持怎樣的陪伴距離?
×錯誤:做得太過頭 ○正確:陪伴但保持憂鬱者獨立性
勿因生病就幫他做太多,例如:幫他洗澡、幫他手洗內衣褲、餵他吃飯、每5分鐘問他要不要喝水、隨時跟在他1公尺的範圍內,這樣會養成不當的依賴性。 1. 憂鬱者縮在房間時:陪伴者除了問候三餐外,可每隔一段時間看他在房裡做什麼,跟他打聲招呼就好。
2.在家陪伴或一同外出時:可以各做各的事,靜靜地不需太多言語,讓患者知道有人陪伴即可。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