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孩子",共有385筆資料

不喜歡自己、覺得自己不夠美,如何重拾自信?

根據董氏基金會2014~2016年進行的調查,「外表」是高中女生不喜歡自己的壓力源榜首(34.9%),平均每5位青少女就有1位不喜歡現在的自己。一旦缺乏自信,就容易落入「自我實現的預言」,總是覺得自己一定做不到,而無法充分表現自己的能力,因此,如何提升孩子的自信是許多師長都應正視的課題。
2018-09-06

懶散兒想創業,爸媽該把錢借出去嗎?

孩子長大後若陷入財務困境,常會向父母討救兵。倘若孩子借錢是為了要創業,且創業的原因是無法適應職場生活,家長究竟該不該借?如果想拒絕,又該怎麼說才能不傷感情?本文專訪兩位諮商心理師,教讀者如何溝通而不傷和氣!
2018-08-31

兒童期搬家,可能增加自殺和死亡風險

喬遷新居可能有些壓力,但也讓人興奮,這意味著新開始,然而,一份發表於《美國預防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搬家對孩子來說,可能影響成年時期的健康和幸福感。
2018-08-22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貓的孩子》親子關係,為何會「愛」得如此有壓力?

每逢年節聚會,親戚朋友常會團聚在一起,長輩的問話總少不了:「這次考試第幾名啊?」、「考上哪間大學啊?」、「有沒有交女朋友?」、「目前在做什麼工作啊?」相信大家對這些問題都不陌生,而當我們沒有辦法給出一個讓自己或親戚滿意的答案時,多數人可能會感到煩躁、焦慮。這種無形的壓力其實正存在於我們生活中許多地方,其所造成的影響可能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2018-07-20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媽媽的遙控器》父母想掌控孩子的人生,要的是什麼?

「媽,妳到底還要我死幾次?」一句赤裸卻如此痛心的話從孩子口中道出,或許讓人看了覺得很不舒服,但這些不舒服就真實發生在這些孩子身上。公視自製教育主題戲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7月7日首集〈媽媽的遙控器〉一播出就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劇中媽媽獲得一個神奇的遙控器,只要孩子的表現不如預期,她就會按下遙控器將時間倒轉。不少觀眾看著劇中主角小偉對已經安排好、無力的人生感到絕望,連自己的生死都無法掌控的無奈時,都會不解為何狠心的媽媽仍不願放手,堅持要孩子照著她希望的方向走?
2018-07-20

「泌尿道結石」比生孩子還痛,啤酒不該亂搭配哪些食物?

2018世界盃足球賽進入精彩的十六強決賽,許多人都喜歡揪三五好友一起看比賽,不論是到運動酒吧共享盛舉,或是一群人在家觀看,少不了喝幾杯啤酒,再大口吃肉或來點下酒菜,配著球賽炒樂氣氛,簡直HIGH翻天!但是這樣的吃法,千萬要小心泌尿道結石找上身!醫師表示,酒精加上肉類,容易誘發泌尿道結石,一旦結石掉到輸尿管,就會引起急性腰痛,提醒有結石病史的病人須謹慎飲食。
2018-07-06

UBA大專籃球聯賽MVP陳昱瑞》投入夢想,才能真正成長

「夢想值多少錢?」、「運動有什麼前途」……對一個臺灣的運動員來說,這樣的聲音並不陌生;所以在臺灣,如果心中住著運動的靈魂,就必須比正常人更堅毅,才能排除萬難、實現自我!
2018-07-03

父母的教養態度,決定孩子有沒有玻璃心

有些在愛的教育中長大的孩子,有著脆弱敏感的玻璃心。不想教出玻璃心、挫折容忍度低的孩子,在情緒教育這條路,父母該如何做?孩子有情緒時,爸媽的反應會關係到孩子對情緒的處理模式,如果處理不好,可能被孩子情緒勒索,或者教養出一個愛哭鬧,挫折力很弱的玻璃心孩子,該如何妥善應對,才能避免陷入更嚴重的情緒漩渦中?
2018-07-02

離婚,孩子歸誰?如何降低對孩子的傷害?

根據內政部統計,2017年全台平均每一千對夫妻,就有2.31對離婚,創下五年來新高。當聽到一對有小孩的夫妻離婚時,大部分的人第一個反應都是:「孩子跟誰?」倘若這對夫妻生了兩個孩子,通常都會為了「公平」起見,而協議一人一個監護權。但專家指出,相較於將手足分開照顧,有手足相伴的孩子往往能較快從父母離異、家庭破碎的裂痕中走出。
2018-06-23

父母罹患憂鬱症,影響孩子學習表現

當孩子的學習表現不好,或許是父母情緒影響,根據一項發表於2016年2月<美國醫學會精神醫學期刊>的瑞典研究指出,父母親其中一方曾被診斷出憂鬱症的瑞典青少年學習成績較低。
2018-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