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孩子",共有385筆資料

母親的憂鬱,讓孩子容易出現危險行為

父母的行為影響孩子的一生,根據一項發表於網路《兒科》期刊及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研究指出,母親在孩子小學階段出現憂鬱症狀,長大後的青少年較容易出現危險行為,可能原因是當他們有情緒問題、需要協助的時刻,家長無法提供該有的督導和支持。 研究者自1994年開始追踪2900多對加拿大的母親和孩子,研究者詢問這些青少年是否曾經使用藥物、酒精或毒品等物質?是否偷過東西、攜帶武器?是否曾毆打別人、賣毒品、企圖自殺及其他的危險行為。
2018-06-08

孩子的睡眠,與心理健康有關

以為失眠狀況只會發生在大人身上,其實幼兒也有睡眠的困擾,而且這個狀況可能影響著孩童的心理健康,根據一項發表於《兒科發展與行為期刊》的新研究指出,睡眠障礙與精神疾患被證實兩者相互影響。 挪威科技大學心理學系的研究者針對將近1千名幼兒進行一項綜合性調查。結果發現,幼童時期的睡眠障礙可能帶來長期的影響。有睡眠障礙的4歲兒童,在6歲時出現精神症狀的比例,較沒有睡眠障礙的孩子高出許多。
2018-06-08

遭受霸凌的孩子,日後憂鬱風險較高

《英國醫學期刊》中一份來自牛津大學的研究,研究者Lucy Bowes指出,經常遭受霸凌的青少年,在18歲時出現臨床憂鬱症狀的機率大約2倍,孩子在外面的情況父母也無法時時關心,所以當孩子被霸凌時父母該怎麼做?
2018-06-08

當孩子情緒失控,父母如何安撫更好?

處理幼兒不當的發怒,例如:在雜貨店中亂發脾氣,向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卻是幫助孩子學習情緒管理的良機。
2018-06-06

和同儕一起活動,讓孩子更想運動

新的研究發現,朋友對於孩子從事體能活動的影響很大。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的小兒科副教授Jessica Graus Woo在「美國心臟學會」發布的新聞稿中指出:醫師也設法鼓勵孩子和朋友們一起活動
2018-06-06

恐怖情人,從小就有跡象可尋?

這一個禮拜翻開報紙,看見不少情殺新聞,恐怖情人層出不窮,令人憂心。仔細研究,不難發現不少社會案件中的恐怖情人是鄉民眼中的「人生勝利組」。明明有著令人稱羨的家世背景、學歷或外貌,為何無法接受分手、走不出情傷,甚至出手殺人呢?專家指出,恐怖情人多半有高自尊、玻璃心、無法接受挫折等人格特質。建議家長,應從小教育孩子正確的情緒抒發管道,避免孩子長大後變成恐怖情人!
2018-06-04

高學歷孩子變啃老族,如何鼓勵他別再讓爸媽養?

在研究生滿街跑、高階工作卻沒有相對增加的情況下,畢業卻不就業、零收入的靠爸族愈來愈多。當家裡出現啃老族,父母該怎麼鼓勵他們出去闖一闖,為自己的未來打算?大環境的經濟難題加重了許多人肩上的負擔,有些父母辛苦了一輩子栽培孩子,就是希望孩子未來至少有能力養活自己、獨立自主;但不知為何,有些念熱門科系、擁有高學歷的資優生,即便擁有令人羨慕的光環,畢業後卻選擇窩在家裡讓父母養,到底他們在適應社會上出了什麼問題?
2018-06-01

孩子長不高,性早熟惹的禍

孩子能否「高」人一等,一直是家長所擔心的問題,避免孩子提早發育,縮短生長時間而矮人一截,身為爸媽的你,如何幫助孩子避免性早熟?
2018-05-30

媽媽,妳最疼誰?

你家孩子常為看電視而爭吵嗎?或為糖果、玩具分不均而吵架嗎?你是否常扮演「包青天」,卻換來孩子認為「不公平」,甚至覺得偏心?此時,父母該用什麼方法化解紛爭,達到孩子心中的「公平」? 佳琳的老大早產,出生時不到2000公克,隔年,她足月生下老二,體重達4000公克。由於她費盡力氣才把老大養活,即使老大已24、25歲,她仍覺得老大體質比較「弱」,相對的,老二能吃能睡身體壯,讓她常不自覺的「要老二讓老大」,連老大捅漏子也常要老二收拾。結果老二對母親一直存有心結,大學畢業後選擇離家獨居,1~2個月才回家探望父母一次。
2018-05-30

孩子愛吃零食不吃飯,怎麼辦?5招搞定小孩吃飯問題!

藝人賈靜雯帶著一雙女兒咘咘和BO妞,登上大陸親子實境秀節目《媽媽是超人3》,母女互動備受矚目,而在先前播出的內容中,賈靜雯和丈夫修杰楷經常為了咘咘挑食、愛吃零食的問題,傷透腦筋,夫妻兩人為了女兒健康著想,甚至還實施不吃零食三天的計畫,希望能改正咘咘不愛吃正餐的老毛病。其實,孩子「愛吃零食,不吃飯」是許多父母都會遇到的千古難題,但只要家長堅定「不妥協」的決心,和孩子約定「點心時間」,就能迎刃而解!
2018-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