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幼兒",共有34筆資料

孩子的睡眠,與心理健康有關

以為失眠狀況只會發生在大人身上,其實幼兒也有睡眠的困擾,而且這個狀況可能影響著孩童的心理健康,根據一項發表於《兒科發展與行為期刊》的新研究指出,睡眠障礙與精神疾患被證實兩者相互影響。 挪威科技大學心理學系的研究者針對將近1千名幼兒進行一項綜合性調查。結果發現,幼童時期的睡眠障礙可能帶來長期的影響。有睡眠障礙的4歲兒童,在6歲時出現精神症狀的比例,較沒有睡眠障礙的孩子高出許多。
2018-06-08

當孩子情緒失控,父母如何安撫更好?

處理幼兒不當的發怒,例如:在雜貨店中亂發脾氣,向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卻是幫助孩子學習情緒管理的良機。
2018-06-06

用隔離椅讓暴怒孩子冷靜,反而讓幼小心靈更無助?

當小孩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情緒失控而大吵或打人時,讓小孩單獨坐在「隔離區」冷靜,是否只壓制了問題行為,而忽略了情緒教育最基礎的同理跟連結?到底要怎麼幫助暴走的小孩度過情緒風暴期……
2018-03-31

孩子不開心就打人,怎麼教?

你家孩子經常哭鬧大吼嗎?生氣起來還會攻擊別人、破壞東西?如果你總是和孩子說:「不要哭!不要生氣!」可能又會矯枉過正,教出「壓抑情緒」的小孩,該如何讓孩子學會緩和負面情緒?一起帶孩子學習正確掌控情緒的做法吧!
2018-03-31

憂鬱的學前教育老師,可能讓孩子產生失控或焦慮的行為

研究發現,課堂教師或家庭托育的老師若有憂鬱情緒,會導致幼兒教育環境氣氛不良,孩子可能感染或模仿老師的負面情緒及行為,產生攻擊性、生氣和失控等外顯行為,以及憂鬱、焦慮、悲傷和退縮等內化行為,值得家長注意。
2018-02-26

加強幼兒手眼協調力,從玩拋接球開始

良好的手眼協調力,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發展,以及日後的生活自理能力。因為想要手眼協調,不僅要擁有健康的視力,還需要敏稅的視覺感知,追視能力,以及肌能動作的發展,才能利用視覺訊息,刺激大腦反應,引導手部進行精細而準確的動作。爸媽平時不妨多陪孩子玩拋接遊戲,讓小孩的身體協調能力動起來,進一步也能提升孩子與他人的協調力喔!
2018-02-26

萬聖節小孩扮鬼,嚇哭人才成功?小孩愛搞怪的心裡藏著什麼話要說……

Trick or treat!(不給糖,就搗亂!)隨著萬聖節到來,不少幼稚園都會規畫舉辦變裝活動,讓小朋友發揮創意,打扮成自己喜歡的腳色。對比以往小女生愛扮演迪士尼公主,小男生喜歡超人系列,而這幾年開始,也有小朋友嘗試扮成無臉男、安娜貝爾等鬼怪。
2017-10-30

準爸媽看過來!4種地雷食品,一歲以下嬰兒不能吃!誤食恐有生命危險……

當小孩呱呱墜地那一刻起,許多長輩或親朋好友基於疼愛,會送來或提供許多嬰兒保健食品及食補偏方,希望能從襁褓時期就給予孩子最多的營養。但有些食物大人吃了很健康,嬰兒卻吃不得!以下列舉4種常見的嬰幼兒食補地雷,家長可要睜大眼睛把關啊!
2017-07-31

小孩偏食怎麼辦?

孩子的飲食生活,在斷奶期後會越來越複雜。由於幼兒期是建立良好成年人飲食生活與文化的關鍵期,因此自3歲起,我們應該開始建立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且養成用餐的禮儀。以言教不如身教的態度,與顯而易懂的方式告訴孩子均衡的飲食型態。教導方式盡量避免禁止或責罵,讓他們自然而然地養成習慣。
2017-07-04

打倒惡視力,給孩子好眼力

教育部最新統計,剛入學的小一新生,19.6%有視力問題,到小學六年級,超過一半的孩子都是「四眼田雞」!面對近視率節節高漲,父母如何幫孩子抵擋惡視力?台灣學生視力不良率高居世界第一名,讓人心驚的是,台灣7歲小一學童有19.6%近視、12歲小六生近視比例更高達61.8%! 教育部最新分析指出,台灣小學生視力惡化的主因是,家長將小孩送到環境不佳的補習班或課後輔導機構;加上小朋友在家習慣看電視、玩電腦,長時間近距離不當用眼,才會導致近視。
2017-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