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心理師",共有115筆資料

當孫子離家,爺奶怎麼調適空巢人生

當整天陪在身邊的孫子女因為要上學,被父母接回家裡後,生活頓失重心的爺爺奶奶會有強烈的失落感,如果這種負面情緒未獲適當的紓解,就有可能引起憂鬱症。專家提醒父母,老人家往往需要一段時間調適孫子女不在身邊的落寞,所以,最好「漸進式」地從阿公阿嬤身邊接回孩子,讓爺爺奶奶可以慢慢適應。
2019-03-28

夫妻摩擦不斷?心理師教你換個方法溝通

「女性的空巢期」及「男性的中年危機」是熟齡婚姻常見的衝突因子,當子女長大離家後,少了孩子居中做潤滑劑,就容易陷入婚姻危機。假如夫妻因興趣不同、時常起爭執,該如何化解隔閡?若另一半退休後總愛「甲你黏迢迢」(臺語),該如何讓對方把生活重心從自己身上移開?專家指出,只要夫妻相處堅守「先自得其樂,再與君同樂」,就能讓相看兩相厭的婚姻關係得到喘息的空間。
2019-03-04

碰到親友拉保險或直銷,怎麼拒絕才不傷感情?

低薪世代,愈來愈多小資族積極尋求兼差管道,也讓直銷公司的宣傳手法和經營方式不得不因應潮流改變。愈來愈多傳直銷公司運用Facebook、Line等社群媒體平台,透過建立臉書社團和Line群組,一邊銷售商品,一邊招募經銷商,成為一種「社交銷售」的新商業模式。不可否認,直銷若經營有術,確實可做為一筆收入來源,但對於沒興趣經營的人而言,被親友瘋狂推銷真的是苦不堪言!假如在做直銷的熟識親友,積極拉攏自己做下線,究竟該怎麼拒絕又不傷感情呢?
2019-01-07

過年長輩關切像質詢,面對尷尬問題怎麼答

你有「過年恐慌症」嗎?每年春節團圓都令你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嗎?網路平台《網路溫度計》曾公布過年最不討喜的10大話題,「什麼時候結婚啊?」被列為網友年節最不想面對的尷尬話題榜首,其他像是「交男(女)朋友了沒?」、「薪水怎麼樣?」也都榜上有名。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對話原則,就能在過年期間跟長輩愉快相處,本文請來兩位心理師教你,面對長輩犀利質詢,怎麼接招不失禮!
2019-01-02

子女和父母溝通,要懂的應對藝術

孝道是華人傳統文化中的一種美德,然而,在臺灣許多50歲以上的父母眼中,「孝」就是「順」,好像有「順」才會有「孝」。因此,父母常在不知不覺中使用「情緒勒索」的方法,迫使子女妥協、表達孝順。研究指出,人會隨著年紀增加而愈來愈固執,面對愈老愈難溝通的父母,專家建議透過四個步驟來杜絕情緒勒索!
2019-01-02

婆媳問題都是親子問題?小夫妻怎麼面對控制狂父母

對許多新婚夫妻來說,婆媳關係是婚姻生活中最難解的習題,尤其先生夾在媽媽和太太中間,需要很高的智慧調解溝通。其實想控制子女的父母,大多源自於自我匱乏與夫妻系統失能,小夫妻要先面對自己的感受,了解愛父母不必埋葬自己的幸福,再關注父母為什麼會焦慮、不安,協助父母修補關係,才可能打破過度控制的循環……
2019-01-02

退休後,如何轉變心境?4步驟讓自己勇敢追夢

不論是到社區或海外做志工,享受「施比受更有福」的快樂,還是嘗試過去一直想學卻沒機會碰觸的芭蕾舞或薩克斯風,亦或是安排一趟夢想已久的旅行,都是「自我實現」的一種體現。很多人會建議退休後頓失重心的人勇於追夢,做個夢想實踐家,但專家指出,「夢想」不一定是完整、龐大的計畫,只要實踐時能感覺快樂,就能讓日子過得圓滿又充實……
2018-11-29

大學新鮮人不適應校園生活,該怎麼辦?

開學兩個月,剛升上大學的新鮮人,面對有別於以往的讀書環境、學習方式及同儕關係,是否已適應了?根據《美國心理學會》2018年9月發表的研究指出,全球八個工業化國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大學新鮮人表現出符合診斷的精神疾病症狀。
2018-11-21

該讓孩子在學校過生日,請同學吃點心、送小禮物嗎?

「女兒生日快到了,老公問我要送同學什麼禮物,雖然我很不想這麼做,覺得生日送禮很沒意義,但老公卻叫我不要管意義,還說:『大家都這麼做,你就照做就好了!不用想這麼多!』我不懂,為什麼孩子開心的生日卻變成家長的壓力……」這是一位幼兒園媽媽的貼文,原本只是想在社群上分享無奈心情,沒想到卻引起廣大迴響,許多家長紛紛留言表示贊同,甚至還有媽媽擔心,深怕孩子會因此產生比較心態,究竟孩子生日該不該送同學禮物、或是帶小點心請全班吃呢?
2018-11-15

北漂青年離鄉背井,如何遠距離兼顧孝道?

2018九合一選舉將在11月24日舉行,其中,22縣市長參選人更是受到外界關注。在今年高雄市長選戰中,出現了「韓國瑜幫我回家,北漂青年見不到父親最後一面,淚流滿面」的廣告文宣品,在媒體的渲染下,「北漂青年」成了熱門關鍵字。究竟台灣有多少人離鄉求職,無奈成為「北漂族」呢?俗話說「百善孝為先」,究竟當「北漂」已成不得不的選擇時,該如何在離鄉背井的狀況下,孝順父母呢? ​
2018-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