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心理",共有551筆資料

孩子放假總是在打電動?也許是他有話想說……

228連假即將到來,為期四天的假期,是否已安排好豐富的行程,還是打算宅在家滑滑手機、打打電動呢?根據一篇2016年3月發表於《成癮行為心理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潛在的精神疾病症狀與社群網絡和電玩遊戲的成癮有關。單身、女性、年齡較輕、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強迫症、焦慮症和憂鬱程度較低者與社群網路媒體的成癮有正相關;而男性、單身、年齡較輕、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強迫症、憂鬱程度較高者與電玩遊戲的成癮則呈現正相關。
2019-02-26

參與更多社交活動,能提高老人心理功能

根據一項發表於線上《身心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老年人對壓力源的反應會影響其大腦健康。除了學習因應壓力的技巧,參與更多的社交和專業活動,也能提高心理功能。
2019-02-22

生男嬰的女性,較易罹患產後憂鬱症

一項來自肯特大學對產後憂鬱症(PND)的研究發現,生男嬰的女性,罹患產後憂鬱症的可能性多出71~79%。此外,相較於沒有產生併發症的女性,在生產時發生併發症的女性,罹患產後憂鬱症的機率多了1.7倍。
2019-02-18

發現閨密被劈腿,該不該告訴她?

貝萱已經連續失眠一個禮拜了!原來上週她碰巧撞見了巧慧的男友和一名女子手牽著手搭捷運,兩人臉上那種眉飛色舞、含情脈脈的模樣,就像是熱戀中的情侶般濃情密意,彷彿周圍都洋溢著粉紅色的泡泡。身為好麻吉,貝萱真不知該不該跟巧慧說這件事?尤其前幾天姊妹淘一起吃飯時,巧慧還很甜蜜的分享和男友的生活點滴,讓貝萱更是陷入天人交戰!對愛恨分明的她來說,寧願「要醜陋的事實,也不要欺騙」,但她不知道溫柔恬靜的巧慧是不是也是這樣?要是弄巧成拙,傷了閨密感情怎麼辦?究竟發現好友的另一半劈腿,該不該告知對方呢?
2019-01-28

4步驟教長輩學會用視訊通話

即將邁入月底,家家戶戶正忙著大掃除、採買年貨,準備迎接農曆新年。除了與親戚團聚外,也別忘了與他人互相聯繫,恭賀新年。在科技不斷創新的世代,衍生出多元的通訊方式,而年長者也願意學習新科技。國內學者發現,台灣65歲以上年長者有超過五成使用LINE;另國發會於2018年《縣市高齡發展力指標》報告指出,有51.5%年長者每天上網1~4小時。不僅打發時間,研究顯示,會使用視訊通話的老人比較不憂鬱,但到底該如何教沒有用過智慧型手機的長輩使用視訊通話呢?
2019-01-23

碰到親友拉保險或直銷,怎麼拒絕才不傷感情?

低薪世代,愈來愈多小資族積極尋求兼差管道,也讓直銷公司的宣傳手法和經營方式不得不因應潮流改變。愈來愈多傳直銷公司運用Facebook、Line等社群媒體平台,透過建立臉書社團和Line群組,一邊銷售商品,一邊招募經銷商,成為一種「社交銷售」的新商業模式。不可否認,直銷若經營有術,確實可做為一筆收入來源,但對於沒興趣經營的人而言,被親友瘋狂推銷真的是苦不堪言!假如在做直銷的熟識親友,積極拉攏自己做下線,究竟該怎麼拒絕又不傷感情呢?
2019-01-07

那些《比悲傷更悲傷的事》教我們的愛情課題

由劉以豪、陳意涵主演的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上映不到一個月,票房就突破2億台幣,榮登2018年最賣座電影,片商也打鐵趁熱,釋出粉絲敲碗期待已久的電影主題曲《有一種悲傷》劉以豪版本。雖然該片翻拍自2009年南韓電影《最悲傷的故事》,但是當年的韓國電影並不賣座,直到導演林孝謙改編翻拍,加重了劇中配角的感情戲,才讓原本老套的劇情增添幾許味道,也將整部作品的揪心程度推到更高的境界。
2019-01-07

當親友被另一半情緒勒索,該如何打醒他?

筱琦就讀大學的弟弟平常很節省,但不知道為什麼最近跟父母要零用錢的次數變多了。某次姊弟倆促膝長談,筱琪才發現,原來弟弟為了取悅新交的女朋友Mandy,已經把過去一點一滴存下來的積蓄都花光了!而且Mandy似乎完全不體諒弟弟手頭緊,要求愈來愈多,前一天還說想要一台蘋果新出的電腦,甚至說出:「你不是愛我嗎?那就買一台給我啊!」讓弟弟開始認真上網找打工資訊,就為了讓她開心!令筱琦苦惱不已,不知道該怎麼在不傷及姊弟感情的情況下,打醒默默付出的傻弟弟?
2019-01-03

過年長輩關切像質詢,面對尷尬問題怎麼答

你有「過年恐慌症」嗎?每年春節團圓都令你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嗎?網路平台《網路溫度計》曾公布過年最不討喜的10大話題,「什麼時候結婚啊?」被列為網友年節最不想面對的尷尬話題榜首,其他像是「交男(女)朋友了沒?」、「薪水怎麼樣?」也都榜上有名。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對話原則,就能在過年期間跟長輩愉快相處,本文請來兩位心理師教你,面對長輩犀利質詢,怎麼接招不失禮!
2019-01-02

子女和父母溝通,要懂的應對藝術

孝道是華人傳統文化中的一種美德,然而,在臺灣許多50歲以上的父母眼中,「孝」就是「順」,好像有「順」才會有「孝」。因此,父母常在不知不覺中使用「情緒勒索」的方法,迫使子女妥協、表達孝順。研究指出,人會隨著年紀增加而愈來愈固執,面對愈老愈難溝通的父母,專家建議透過四個步驟來杜絕情緒勒索!
2019-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