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心理",共有551筆資料

小孩挑食不愛吃青菜,怎麼辦?

你家的小孩不愛吃青菜嗎?對許多家長來說,要讓孩子吃下青菜,簡直比登天還難!偏偏為了孩子的健康著想,青菜的攝取又很重要,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改善孩子偏食的壞習慣呢?其實,只要改變料理的烹飪方式,就能讓小朋友不喜歡吃的食材變得更美味!
2018-10-19

學習的能力,會隨年紀增長而下降嗎?

你聽過「踏秋節」嗎?是宣告秋天到來的日子?不,它其實是重陽節的另一種別稱!在臺灣,也稱為「敬老節」,各式的敬老活動就是要提醒民眾關懷老年人、並且多陪伴,鼓勵老年人參加活動、學新知識,一般人都會認為老年人學得慢、不易學會、必須反覆教導,但根據2015年發表於《心理科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年長者在更正認知上的錯誤,表現得比年輕人好。
2018-10-16

朋友的廢文有玄機!從PO文抓出潛在的憂鬱患者?

根據用心快樂社會企業、Yahoo以及董氏基金會合作的線上調查資料顯示,已有超過九成民眾知道「憂鬱情緒」並不代表「憂鬱症」,八成七的民眾瞭解憂鬱症是一種腦部化學物質失衡引發的疾病,顯示多數民眾對憂鬱症已有基本認知。有鑑於憂鬱症患者接受治療的比例僅20%,董氏基金會聯合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高雄市衛生局及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自2000年起訂定每年十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憂鬱症篩檢日」,提供篩檢工具及各式紓壓體驗活動,提醒民眾定期做憂鬱情緒自我檢測、建立紓壓習慣,能有效預防憂鬱。
2018-10-12

「網路遊戲成癮症」會對身心發展造成什麼影響?

網路急遽發展,人機互動緊密,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網路遊戲成癮症」列入精神疾病,國衛院近期研究也指出,全台有超過3%的青少年有網路遊戲成癮,網路遊戲成癮儼然已成為家長不可避免要認識的身心發展問題。
2018-10-04

好友生病了,這樣陪伴、安慰更窩心

當親友或同事生病時,該如何表達關懷,才不會讓對方感到有壓力?其實,關心對方不一定只能說鼓勵的話,只要「身體力行」,讓當事人知道自己始終在旁陪伴,就能讓對方感到很窩心!但具體到底該怎麼做?
2018-10-01

收到親友過世或病危的消息,怎麼回覆不失禮?

在社群軟體發達的現代,手機裡的即時通訊軟體,儼然已成為民眾傳遞訊息的重要管道。倘若手機傳來親友過世、來日不多等不幸消息時,不知如何安慰,可以傳通訊軟體裡的慰問貼圖嗎?到底怎麼回覆才不失禮?
2018-10-01

當意外影響容貌,4技巧助患者走出情緒關卡

八仙塵爆、癌症、截肢、中風、失明……這些嚴重的意外或傷病,常造成當事人的容貌、生活功能缺損。憂鬱、無力的情緒不僅困擾當事人,還會蔓延到整個家庭。究竟當親友發生不可逆的重大傷病時,該如何陪伴他走出情緒泥淖?
2018-10-01

學會探病禮儀,做個體貼的探病者

到醫院探病,要帶鮮花才禮貌?什麼時候去最妥當?該待多久?同事生病住院,該推派幾個代表去探病,還是整個部門一起去,感情更融洽?傳統探病禁忌多,究竟該如何做個體貼的探病者?
2018-10-01

親友生病受苦,陪伴者必學的「同理」密技

陪伴生病的親友雖難,卻是每個人都可能面臨的功課。只要學會同理患者從確診到接納會經歷的五個階段,就能用對方法,說出恰到好處又實用的安慰話語!
2018-10-01

小孩不想上學怎麼辦?6招解決「收假症候群」

兩個月的暑假剛結束,即將來臨的是中秋節三天連假,家長常會詢問:「該怎麼幫助孩子收心?」或是「該怎麼讓孩子更容易在連續假期過後,適應學校生活?」每當開學或連續假期過後,小兒門診就會看到許多因無法適應假期結束後的學校生活,而前來就診的孩子。就怕孩子玩瘋頭,不想上學,心理師提供6個小撇步,幫助家長解決孩子的「收假症候群」!
2018-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