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心理",共有551筆資料

孩子愛吃零食不吃飯,怎麼辦?5招搞定小孩吃飯問題!

藝人賈靜雯帶著一雙女兒咘咘和BO妞,登上大陸親子實境秀節目《媽媽是超人3》,母女互動備受矚目,而在先前播出的內容中,賈靜雯和丈夫修杰楷經常為了咘咘挑食、愛吃零食的問題,傷透腦筋,夫妻兩人為了女兒健康著想,甚至還實施不吃零食三天的計畫,希望能改正咘咘不愛吃正餐的老毛病。其實,孩子「愛吃零食,不吃飯」是許多父母都會遇到的千古難題,但只要家長堅定「不妥協」的決心,和孩子約定「點心時間」,就能迎刃而解!
2018-05-17

糖尿病患的憂鬱,如何解

糖尿病患者中高達33%有憂鬱症,遠超過一般慢性疾病患者罹患憂鬱症的比例。何以糖尿病患者得憂鬱症的比例會如此高?是因為飲食控制的壓力,還是諸多併發症之故?患者又該如何調適?前些時日聽到一位長輩因糖尿病併發症不幸過世,不禁有些傷感,該長輩為嗜好美食之老饕,數年前當他被告知有糖尿病需控制飲食時,立刻翻臉並且否認他有糖尿病,仍然如同往常一般享受美食,期間有多位醫護相關之親朋好友規勸,這位長輩仍一直不為所動,因此造成今日的英年早逝。這個事情讓我回想到故總統經國先生,他亦是糖尿病患,積其一生踏遍數次台灣,享用了無數的小吃美食,不為糖尿病所動,但仍提早撒手西歸與世長辭,這些人真可謂「問世間美食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2018-05-16

青少年每天越常上臉書,越需較多心理健康支持

新的研究指出,每天使用社交網站,如Facebook,Twitter或Instagram超過2小時以上的青少年,呈現較多精神健康問題、心理困擾、自殺的念頭和未被滿足的心理健康支持上的需求。這是發表在《網路心理、行為及社會網路期刊》最新研究。
2018-05-16

經常使用社群媒體,恐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

覺得自己24小時都必須上社群網站(如臉書或推特)的青少年,不僅睡不好,也可能成為憂鬱症或焦慮症的高危險群。
2018-05-16

中年的工作壓力與老年的健康有關

《年齡與老化》期刊指出:較多的工作壓力在老年時更容易生病,也發現身體和精神上的工作壓力與年老時的住院長短有關。
2018-05-16

出生時體重輕者,成年後易有心理問題

研究發現,出生時體重較輕的年輕人,出現焦慮、憂慮及其他心理問題的比例高於平均值,而美國大學生患有心理疾病的比例也偏高,該如何協助年輕人解決情緒困擾,其實是每個人都該關注的議題。
2018-05-16

憂鬱症會干擾心臟病的評估

憂鬱症和許多身體疾病會互相牽動影響,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藉由心電圖判斷出有心臟疾病的比率僅占30%,比沒有憂鬱症的人(48%)來得低。而27%的憂鬱症病人在運動中出現胸痛現象,其比例明顯高於比一般人(19%)。此外,治療氣喘能改善青少年的情緒,但若病情控制不好,則會引發憂慮或感覺憤怒生氣。
2018-05-16

認識憂鬱症的治療方法

多數憂鬱症患者常在繞了一大圈冤枉路後才開始接受治療,用自己的力量、家人加上自助團體的協助,才能及早擺脫憂鬱惡夢,回復健康的生活。重型憂鬱症是非常痛苦的情緒經驗,甚至比身體的疾病更難忍受,嚴重時會使當事人覺得生不如死,另外,也有輕型憂鬱症,患病的人更多,憂鬱症、更年期鬱病及重型憂鬱症等,又稱為內因性憂鬱症,目前有多種治療方法,患者最好能夠同時採行多重的方法,並持續接受治療,才能永除後患地治癒。
2018-05-09

文明的噩夢──焦慮

「心靈猶如降落傘,惟能開放方有功。」人要能開放心靈,不要鑽牛角尖,才能擁有開懷的人生。 隨著社會文明的高度發展,「焦慮」的問題也就愈來愈嚴重。大家庭制度日漸消失,小家庭制度慢慢普遍,人際關係上最基礎的支持力量日益薄弱;而相對出現的是典型的工業社會的忙碌、緊迫的壓力、無情的競爭與接踵而來的不確定感,使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愈來愈遠,感情上的相互支持也跟著愈來愈少,所以遇到各種打擊、挫折、壓力與徬徨時也就較容易產生無法承受的衝擊,焦慮就此滋生。
2018-05-09

懷孕末期服用抗憂鬱劑Paxil要當心

一份加拿大的研究發現,在懷孕末期使用抗憂鬱劑Paxil,其嬰兒早產的比例為20%,此外,可能會提高新生兒發生呼吸窘迫、或血糖過低、或黃疸等合併症的危險,但這些合併症皆屬暫時性,也不會造成任何後遺症,Paxil為一種相當有效的抗憂鬱劑,已幫助許多罹患憂鬱症的患者,因此這研究並未鼓勵孕婦停用抗憂鬱劑Paxil,但建議懷孕末期使用抗憂鬱劑Paxil者,需要持續監控胎兒或新生兒的反應。
2018-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