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心理",共有551筆資料

智慧型手機APP,對憂鬱症患者改善憂鬱情緒有幫助?

低頭族有福了!手機也能幫助你掌握身心健康,趕走壞心情!手機應用程式最常用的就是社群軟體嗎?不妨多下載健康類型的app應用程式吧!一般健康的應用程式,除了可以記錄個人運動的公里數、步數、心跳、睡眠習慣等,幫助管理個人身體健康,另外更有許多心理健康相關的app能幫助憂鬱症患者改善憂鬱情緒、紓壓趕走壞情緒。根據2017年一篇發表於《世界精神醫學期刊》的研究發現,智慧型手機的應用程式能有效治療憂鬱症,提供患者安全且可及性高的治療選擇!
2017-12-26

烘焙一客好心情

憂鬱症不是一夕之間產生的,平時能紓解壓力最重要。當烏雲籠罩時,大學生可以透過哪些管道分擔壞情緒?自己又該如何趕走鬱卒的「奇摩子」,烘焙好心情?有憂鬱傾向的人,大都希望得到別人讚美,或讓別人滿意,自己才會快樂,對於未來卻缺乏盼望,生命的意義和目標,也模糊不清。大學生面對壓力時,男生通常以打球等運動來宣洩,女生則和朋友聊天解決問題,除此之外,他們還可藉由哪些管道,處理不舒服的情緒?
2017-12-25

男人喪偶,脆弱的靈魂怎麼救

面對配偶的離世,對生者而言常是刻骨銘心的衝擊與影響,當他們仍陷在悲傷、痛苦與混亂的泥沼,除了親情的陪伴,不妨藉外力的協助來拉他一把。「我沒膽、也不夠勇敢,不然早就自我了斷,隨太太一起去。」62歲的陳大哥說。他太太因久病過世已超過7年,當時,他如行屍走肉整天在家發呆,為了不讓家人看見他的脆弱,一個老男人每晚躲在棉被裡偷哭,不給兒女知道。
2017-12-11

青少年嗜睡、暴食,可能罹患憂鬱症

週末睡到中午後才起床、挑剔食物,或不斷往冰箱覓食、不喜歡和父母交談,都是青少年時期典型的行為。但對某些青少年來說,不良的睡眠及飲食習慣,伴隨社會疏離,可能是罹患重鬱症的前兆。加拿大多倫多市的精神科醫師Diane Sacks表示,這些青少年已喪失日常生活功能,注意力無法集中,飲食失調,即便每天睡到下午3、4點,依然感到疲憊,也不想與他人互動,讓自己變得孤立。
2017-12-05

超人奶爸吳尊的教養哲學:當孩子調皮搗蛋,到底該不該兇?

堪稱《爸爸去哪兒5》裡顏值最高的爸爸──吳尊的教育方法經常被視為正面教材,完全打破「男人有錢會作怪」的魔咒,成為不少觀眾心中的完美奶爸。一個人帶兩位小朋友(女兒neinei與兒子MAX)上節目的他,更被封為「超人爸爸」。當孩子調皮搗蛋時,吳尊總是很有耐心的和孩子講道理,慈父的形象深植人心,卻引起不少網友撻伐,認為吳尊這樣會慣壞孩子,到底孩子調皮搗蛋時,該不該兇呢?
2017-11-28

《爸爸去哪兒5》從陳小春帶Jasper、杜江帶嗯哼,看親子如何溝通才對?

從禁播爭議到紅遍兩岸三地,大陸親子真人實境秀《爸爸去哪兒》第五季不僅捧紅出場的星爸和萌娃們,開播至今,每位爸爸的育兒方法,也一直是網友熱議的話題。若要說近期最受矚目的小童星,一定非應采兒和陳小春的寶貝兒子──小小春(Jasper)莫屬了!被劇組戲稱「軟萌的小甜椒」,Jasper的高情商(EQ)和乖巧懂事深受觀眾愛戴,有人說這是因為「嚴父出孝子」,但真的是這樣嗎?對比杜江的好脾氣和耐心,陳小春的火爆顯得凶悍許多,到底「愛的教育」和「鐵的紀律」,哪一個才對?
2017-11-28

企業重視職場心理健康,有助降低員工因請假支出的成本!

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早提出警告,員工沮喪、失能帶給企業的成本損失,比關廠或罷工還嚴重。一份澳洲研究證實,員工認為自己處於對心理不利的工作場所,因憂鬱、焦慮等心理因素請假比例,比自認處於心理健康的工作環境者高出近四倍,而主動尋求協助比例偏低。
2017-11-20

詐騙的心理攻防

詐騙手法推陳出新,接到莫名其妙的訊息, 不妨先緩和情緒,唯有警覺的依常理匯整頭緒, 才能做出正確判斷,避開詐騙圈套。 國際領隊孟茜帶團到馬來西亞,認識當地領隊小杰。沒想到詐騙集團隱身在團員裡,正蒐集個人資料。有天,有人假扮小杰打電話給孟茜,表示帶團時不慎出車禍,央求她應急匯錢4萬元。儘管兩人不熟,但「小杰」言談中透露兩人曾有過的對話,孟茜不疑有他,事後打電話給小杰確認,才驚覺上當。
2017-11-20

失竊的記憶能否找回

電影「腦海中的橡皮擦」的女主角總粗心地丟三落四,原以為自己健忘, 豈知是早期失智,最後病情逐漸惡化,甚至遺忘她最愛的新婚丈夫…… 失智真的會將記憶的裂痕愈鑿愈深?沒有彌補的機會嗎? 文彬是一家大企業的老闆,雖才40多歲,卻是高血壓、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門診的老病號。一次嚴重的血糖過高,他昏迷2天後才被家人發現、緊急送醫,就醫後竟產生失智現象,數字1~10都唸不全,更別說算數或看時鐘。
2017-11-20

青少年罹患憂鬱症,成年後易出現大麻成癮問題!

過去已有研究證實,憂鬱症與物質濫用的關係,而大麻和酒精為現今美國青少年最常用的物質,其中約有30%的大麻食用者會出現食用疾患,停用時易發生戒斷症狀,可能造成嚴重成癮。根據一篇由華盛頓大學發表於《成癮》期刊的研究發現,有憂鬱症的青少年成年後使用大麻,並產生使用疾患的機率較高。
201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