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心理",共有551筆資料

超覺靜坐,有助緩解創傷症候群

研究顯示,超覺靜坐技巧(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或許可以幫助犯人、退伍軍人及其他可能罹患創傷後壓力疾患的高危險群。目前該研究已發表於《永久》期刊(The Permanente)。
2017-02-14

閱讀能減少壓力且延長壽命

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發現,閱讀能夠延長壽命。在12年的追蹤期間,每週閱讀超過3.5小時的成人比沒有閱讀習慣的成人,在死亡率上明顯少了23%。到底閱讀可以帶來哪些好處?
2017-02-14

維持社交活動,可延長退休者的壽命

澳洲研究指出,參加讀書會或教會團體可能可增加退休後的壽命。
2017-02-14

加國發現過度依賴網路,恐與憂鬱、衝動有關

隨著愈來愈多人運用網路、串流和社群媒體,這18年來民眾使用網路的行為,改變非常大。
2017-02-14

憂鬱症恐促發中年女性罹心臟病

根據統計,每年死亡人口中,約1/4的人死於心臟病。而最新研究更指出,有憂鬱症病史的中年女性,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會明顯提高。
2017-02-14

​閱讀能增加心智彈性

研究證實持續讀詩的經驗,可能有助於挑戰僵化的思維和固定的想法,並透過重新評估和接受嶄新意義的過程來增加心智彈性,這是一個經歷內在獎勵(reward)的過程。
2017-02-10

學會傾聽需求,更能陪伴罹癌者調適情緒

遇上家人朋友得了癌症,病人到底在想些什麼呢?讓自己也得過兩次癌症的作家溫小平來告訴你,如何和癌症親友相處,傾聽他們的需求,陪伴走過這段路…… 一聽到罹癌,相信沒有人能心如止水,除了要面對病情的變化之外,病人也難免因為生、心理的劇烈波動而產生強大的情緒反應,家屬也難逃波及!抗癌作家溫小平自己得過2次癌症,也拜訪過數十例的癌症家庭,以下請她來分享情緒調適的實際方法。
2017-02-06

罹癌不是人生的悲劇起頭,而是學習全新生活的契機

努力工作,卻被人在背後用言語嘲弄,同事冷漠對待讓石同得到輕微憂鬱症。接受心理諮商後,她試著改變個性,與憂鬱共處。沒想到之後竟發現罹患乳癌,在抗癌的過程中,她學習到唯有心情轉變、善待自己,才能喜悅迎接每一天……
2017-02-03

罹癌後不要害怕人群,勇敢走出去,重拾快樂!

身高180公分,塊頭高大的鄒燦南,4年前確診罹患大腸癌時,忍不住在眾人面前掉下男兒淚。但在家人和朋友的加油聲中,堅持「我要活下去」的信念,逐步鍛鍊體能,後來成功挑戰癌友單車環島和路跑,如今已重回職場的他,充滿活力,絲毫看不出來是大腸癌癌友。
2017-02-03

找到戰友相互扶持,抗癌路不孤單、更有力量

32歲的資優生范舒婷、55歲的高中老師詹睿淳,不同世代卻同樣面臨癌症復發的威脅,歷經無助、怨懟等糾葛後,她們發現「心情,是控制癌症病情的重要關鍵」。加入癌友團體後,陌生人無私的安慰與扶持,讓苦痛有了抒發的出口,幫助她們重新找回迎戰的力量!
2017-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