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情緒",共有267筆資料

有運動習慣,較少感到壓力!游泳國手王冠閎、攀岩選手李虹瑩呼籲:規律運動讓身心減壓

調查發現,六都國、高中職學生,有27.7%近半年常感到有壓力,平均每天感到壓力大的時間超過一小時者占50.4%,然而,運動時間愈充足者,感到壓力的比例愈低。為了鼓勵學生多運動紓壓,教育部體育署與董氏基金會推展「樂動150,提升運動力」計畫,除了邀請游出東京奧運A標成績的游泳國手王冠閎、攀岩選手李虹瑩分享如何培養運動習慣,以及面對挫折時心態的轉換,也教導民眾將生活中必做的洗臉、刷牙等五件事結合運動,讓運動變簡單、「5所」不在!
2020-07-08

肚子餓就易怒、不開心?原來是血糖搞的鬼!

當人們想到負面的情緒狀態和壓力時,通常會想到心理因素,而非代謝因素。然而,2018年9月刊登於《精神藥理學》期刊的研究指出,低血糖會帶來強烈的生理與心理壓力,且血糖的驟降會對我們的情緒產生影響。
2020-06-22

會考將至,怎麼吃緩解孩子考前緊繃情緒?

有人把大學指考、國中會考稱為人生考試,不過,有時準備充分,到了考場卻因心情或身體上沒調適好,導致臨場發揮不佳而追悔莫及。對此,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給出飲食建議,希望考生能順利拿取好成績。
2020-06-08

情緒調節能力有問題而憂鬱?讓科技來幫忙!

健康的情緒調節包括了選擇有助於穩定情緒的活動。但是,在個人選擇的活動受到限制的情況下,例如:在社交孤立和封鎖期間,這種自然的情緒調節會受到損害而可能導致憂鬱。尤其是憂鬱症患者,情緒自我調整能力受損可能更為嚴重。這是發布於2020年4月《JAMA精神病學期刊》一份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結果。
2020-06-02

如何陪伴孩子認識躁鬱症,並且同理他人?

正常人都會有情緒,但不論好壞,總在自己能克制的程度,而且多半有原因,像是中大獎、被開除等。然而,躁鬱症患者會出現情緒高昂的「躁期」,也可能伴隨情緒低落的「鬱期」,兩者可能單獨出現,也可能交雜貨合併出現。躁鬱症是一種情緒失調的精神疾病,平均發病年齡比重度憂鬱症早,僅在30歲左右(重度憂鬱症是40歲)。當親愛的父母或家人深陷情緒困擾,面對親人的脆弱,孩子常處於恐懼、不安之中,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些什麼。該如何陪伴孩子、引領他們勇敢向前?又該如何幫助自己,並且同理他人?
2020-05-29

有壓力、心情不好就想吃東西?如何判斷是肚子餓,還是情緒性進食才吃不飽?

日常生活中,常可以看到人們並不總是為了滿足生理飢餓才進食。許多人會因情緒低落或焦慮,以「食物」調解情緒,令人好奇是怎麼回事?其實,負面情緒可能產生空虛的感覺,人們為了填補這些空白的假象,在食物中找到舒適感,以壓制和舒緩負面情緒。
2020-05-27

公婆生病都是老公付錢?沒工作被要求當看護?另一半拒絕不了家人的無理要求,該怎麼溝通?

小惠最近很常跟老公偉哲吵架,自從婆婆兩個月前中風後,偉哲就時常進出醫院照顧,最近夫妻兩人吵得更兇了!幾經思量後,偉哲和四個兄弟姐妹決定把半癱的媽媽送進療養院,然而當討論到費用開銷時,小叔和小姑卻都以家中經濟拮据為由拒絕支付費用。偉哲雖然很不情願,但想到年邁的母親需要照顧,還是咬著牙支付媽媽住院後的所有開銷。只是隨著媽媽出院後,即將住進療養院,想到未來長照的費用,偉哲就覺得頭痛!
2020-05-20

新冠肺炎居家防疫,卻助長家暴事件?該如何陪伴受虐兒跨越情緒陰影、勇敢前行?

新冠肺炎席捲全球,沒想到卻意外助長暴力?因應疫情,各國政府相繼推出防疫政策,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居家防疫和在家工作措施。然而,卻有人因不滿生活失去掌控,而把氣出在家人身上,導致全球家暴案件急速上升!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些家庭卻發生令人不愉快的事情。當家庭暴力成為家庭祕密,「家」不再是安全、避護的避風港,在孩子最恐懼時,該如何陪伴他們跨越情緒陰影、勇敢前行?
2020-04-30

新冠肺炎疫情讓你焦慮?防疫要先心安!用APP檢測情緒,提醒自己紓壓

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延後開學的中小學已於昨日正式上課,疫情似乎仍未趨緩,每天看新聞報導,是否讓你更焦慮不安?防疫,讓情緒穩定也很重要!可用手機應用程式定期檢視情緒狀態,提醒自己適時紓壓,避免陷入憂鬱情緒,影響身體的健康!(延伸閱讀:面對新冠肺炎,要小心但不要擔心!)
2020-02-26

2019心理健康月暨憂鬱症篩檢日告訴你「轉心遇見美好,轉身發現幸福」的祕訣

定期自我檢測情緒,養成紓壓好習慣,才能有效預防憂鬱症。董氏基金會自2000年起與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高雄市政府衛生局、臺北市立療養院及高雄市立凱旋醫院,訂每年10月的第2個星期六為憂鬱症篩檢日,​今(2019)年憂鬱症篩檢日主題為「轉心遇見美好,轉身發現幸福」,提供情緒篩檢工具及各式紓壓體驗活動,協助民眾時時關注自身情緒狀態。9~10月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月教育宣導活動,也舉辦5場說出感受系列影展,有專業心理師於現場與民眾交流分享,讓民眾獲得更多正面能量。
2019-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