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父母",共有130筆資料

「教養」比「工作和經濟」更讓父母壓力大!連假親子運動紓壓、增進親子關係與幸福感

「孩子教養」總是讓你感到壓力嗎?趁著清明兒童連假和孩子一起運動紓壓、增進親子關係吧!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指出,有18.4%的父母最近三個月「經常/總是」感到壓力;近六成的受訪者壓力高於平均數;但有親子共同運動習慣的父母,感到快樂的比例明顯高於沒有親子共同運動習慣者。
2022-03-30

隔代教養有代溝?爸媽和顧孫的阿公阿媽這樣溝通不傷和氣

現代父母需要長時間工作,爺爺、奶奶幫忙顧孫,隔代教養分擔照顧的模式越來越常見。然而,兩代人的教育背景及立場不同,若出現代溝,如何在孩子的照顧上協調、合作?溝通的話要怎麼說,才不會傷了和氣?
2022-01-10

父母壓力越大,孩子使用螢幕時間越長!

父母的壓力程度和孩子使用螢幕時間長度有關!研究指出,新冠病毒流行期間,兒童使用螢幕的時間是建議值(每天兩小時為限)的三倍;父母壓力愈大,孩子花在螢幕上的時間就愈多。即將迎接新年,不妨改變現況,找出興趣並建立紓壓習慣,不僅能幫助孩子降低螢幕使用時間,也能促進彼此的心理健康。
2021-12-20

照護失智或憂鬱長者,怎麼溝通回應避開地雷少衝突

失智者的提問常把家屬難倒,例如「我的錢不見了」或吃過飯卻不停地問「何時要吃飯」;而當憂鬱症者說「我好想死」,家人則很苦惱該怎麼回答。醫師建議先了解失智症及憂鬱症的症狀,有助於避開照顧時的地雷,也傳授溝通回應的方法,以免因誤解而衝突不斷,也能避免照顧者過於勞累或挫折而成為下一個被照顧者。
2021-12-03

孝順爸媽竟被嫌棄?原來事事代勞反而讓長者失去價值感

研究顯示,「無用感」是老年憂鬱的成因之一。依據老年學家特蕾莎等人在《老年學期刊》發表的學術論文發現,感覺「有用」比「無用」的老人,平均多活了七年,並且較少產生憂鬱、失能問題,可見將長輩照料得無微不至,讓他每天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已是過時的孝順方式了...
2021-12-03

孩子交往近二十個男友,只因渴望「被愛」...和父母的依附關係如何影響青少年交男女朋友?

小築屬於「逃避型依附」的孩子。小時候時常目睹爸媽爭吵,之後面臨爸爸過世、媽媽不斷進出醫院,以及更換寄養家庭及轉學的狀況。當主要照顧者不斷變動,孩子難和他人建立長期而穩定的關係,《接住墜落的青少年》作者指出,給予孩子「矯正性情感經驗」讓孩子知道自己不被放棄且值得被愛,使其體驗到新的、不同的人際互動模式,是孩子改變的契機。
2021-06-25

父母喪偶走不出悲傷,怎麼安慰陪伴安頓身心?

疾病或意外可能造成無數家庭破碎的悲劇,不論喪親或喪偶,都是不易走過的悲傷歷程,華人的社會文化習慣鼓勵人們遠離悲傷,隱微地含有「傷心是不對的」意味。請允許自己悲傷,不要企圖逃避或壓抑,不用怕袒露自己的脆弱會讓家人更難受,這種共同的心情反而可以相互支撐,讓彼此更堅強。
2021-04-10

調查:越少和孩子一起運動的父母越憂鬱,春節連假和孩子去運動吧!

許多春節活動受疫情影響紛紛取消,不少家庭取消出遊活動。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指出,父母與孩子共同運動天數越少,其憂鬱指數的比例越高。專家建議,藉由運動可以緩解疫情的緊張情緒,也增進親子關係。
2021-02-02

辛龍瞞4歲女兒「劉真去旅行」,當親人離世,父母如何跟小孩談「死亡」?

2020年不少巨星殞落,已經離世半年的國標舞女王劉真,也出現在第55屆金鐘獎紀念已故藝人的VCR裡,令不少粉絲不捨。據傳辛龍為了不讓4歲的女兒難過,而以「媽媽去遠方旅行」帶過,不忍告訴她真相,但這樣的處理方式是好的嗎?到底該如何和孩子開口談死亡呢?
2020-10-21

和另一半講道理總是講不通?學下這個溝通技巧,搞定各種人際衝突!

「為什麼每次跟妳講什麼,妳都講不聽啊?」在婚姻、感情經營到一個階段,難免會遇到爭執的時候;明明已經溝通過的老問題,卻又在雙方情緒最高點時浮上檯面。在所有人際關係中,吵架是一定會有的事情,但「吵不到位的架」才是消磨關係的利刃!
20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