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篩檢",共有58筆資料

標靶藥物+個人化醫療,及早治療,戰勝乳癌

「為何同樣是第二期乳癌患者,她能用標靶藥物,我卻不行?」「為什麼腫瘤較小的我要化療,她不用?目前的乳癌治療趨向量身訂做,和醫師充分溝通,尋求個人化醫療,才能有效抗癌,迎向綺麗人生。
2017-05-08

自摸不夠!做哪些檢查才到位

國民健康局長邱淑媞皆定期做乳房自我檢查,最近接受乳房攝影篩檢,意外發現左乳有1公分腫瘤,僅管是良性,她還是震驚,難道平日「自摸」失效……
2017-05-08

1分鐘,快速檢測乳癌機率

一定是有家族病史,才會罹患乳癌嗎?其實,有高達九成的患者,並非基因遺傳。透過自我評估表,早一步測出身為乳癌高危險群的機率!
2017-05-08

遠離乳癌,6個必懂的關鍵

面對乳癌並非束手無策,除了定期篩檢,預防乳癌還有哪些事,妳一定要知道!
2017-05-08

摸到硬塊,會是乳癌?

「胸部出現硬塊,是乳癌嗎?」、「良性的纖維囊腫,會惡化成癌症嗎?」別在良性與惡性間掙扎,把自己搞得神經兮兮,以下簡介乳房常見硬塊,減少不必要的慌張。
2017-05-02

標靶、免疫療法治肺癌,誰最適合

針對肺癌晚期、無法靠手術切除腫瘤的患者,醫師會建議使用標靶藥物。不過當癌細胞產生抗藥性,還有什麼治療可選擇?免疫療法有效嗎?「基因檢測」是近年來很熱門的話題,不少廠商都宣稱可透過檢測來了解罹癌的機率。用在肺癌治療裡,就是因為肺腺癌的幾種「驅動因子」基因變異,已經有相對應的標靶藥物可治療,提升了存活率。亞東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高劍虹解釋,所謂「驅動性」指的是這類型的基因變異會導致癌細胞加速生長,也就是對癌化有「驅動性」的變異型態。
2017-04-29

揪出早期肺癌,哪種篩檢方式最有效

醫療科技進步,檢測儀器也愈來愈多元,胸部X光攝影、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核磁共振(MRI)、正子造影(PET)……哪一種檢查方式,能精準地發現早期肺癌呢?國人一般健診通常會包含胸部X光檢查,但肺腺癌發現不易,病人若想透過X光確診,往往已是中晚期,不但預後不佳,也幾乎很快就走到生命盡頭。臺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顧問醫師蔡俊明表示,肺癌和其他疾病一樣,「早期發現可早期治療,存活率較高,復發率也較低。」但如果想早期發現肺腺癌,其實X光檢查的效果,遠不如低劑量電腦斷層。
2017-04-29

牽爸媽的手,擺脫「老年憂鬱症」糾纏

俗話說:「人老最怕病來磨」,除了生理退化帶來的身體不適,心理的鬱悶也別輕忽。若伴侶或長輩罹患老人憂鬱症,該如何陪伴與治療?身為照顧者又要如何避免自己也陷入憂鬱的泥沼?
2017-03-16

乳癌年輕化比妳想的可怕!

好萊塢女星安潔莉娜裘莉切除乳房防乳癌,震驚了全球,然而,還是有很多女性自認沒家族史而未提防,殊不知臺灣乳癌患者,每100個就有5個低於35歲,很多沒有家族病史,女性朋友們別再覺得乳癌遙不可及,及早篩檢,才能早發現、早治療!
2017-03-07

揪出大腸癌,篩檢該做哪一種?

想知道自己有無大腸癌?5大篩檢法該怎麼選擇?檢查前又要注意什麼?
2017-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