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糖",共有340筆資料

得了糖尿病,怎麼避免失明

根據統計,糖尿病患失明的比例約為普通人的20倍以上,原因大多跟視網膜病變有關。研究發現,60%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會出現視網膜病變,究竟得了糖尿病,該如何預防眼睛病變及失明?張總經理、黃廠長兩人罹患糖尿病10年,工作同樣忙碌。張總經理沒有規律服藥及按時就醫,等到視力模糊,檢查後發現視力已退化到0.4,出現黃斑部水腫,經適當治療才減少水腫,挽救可能失明的視力。反觀黃廠長,控制飲食,養成運動習慣,且遵從醫囑,規律用藥,每半年到眼科檢查眼底,視力雖有退化,仍在可控制範圍,未出現視網膜病變。
2017-05-31

只吃降血糖藥不行嗎?解開糖友3大用藥疑惑

定時服藥,是控制血糖最有效的方法,忘了服藥,該如何處理?立刻補吃嗎?假如醫師不只開降血糖藥,還開了降血脂、降血壓藥物,也都要服用嗎?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5月下旬公布全球醫療照護品質調查排行榜,在195個評比的國家地區當中,臺灣排名第45名,輸給鄰近的日本和南韓。若進一步分析單項評比結果,臺灣急性疾病照顧效果佳,但慢性病照顧卻有待加強,尤其是慢性腎臟病和糖尿病。
2017-05-31

妳的涼鞋,讓腳暴露在危險中?

夏日炎炎,鞋店也開始推出各式各樣的涼鞋,路過的女性都忍不住多看一眼,想在夏天露露腳指,清涼一下!但有報導指出,穿涼鞋會導致肌腱炎、接觸性皮膚炎等腳部疾病,為了保護腳的安全,還是少穿為妙?
2017-05-29

慢性病患想動出活力,專家最推薦哪些運動?

明知運動對健康是個好習慣,可是,膝蓋有些退化的熟齡族,或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人,常怕運動增加關節負擔,或擔憂心肺功能負荷過重,到底哪種運動才適合?
2017-05-25

​走路揮別三高,讓自己更有創意

個性急躁的王品集團總經理李森斌,用走路來統整思緒、轉換想法、找尋靈感,漸漸地看事情的角度變得積極,還提升了控制情緒的能力。現在的他,除了跑馬拉松,也挑戰體能極限登百岳。這人生的轉折令他驚呼,走路的附加價值真是意想不到!有些人運動一段時間後會想偷懶,如何克服惰性、並在生活中安排走路時間表,他也分享了獨門的健走祕訣。
2017-05-21

慢性病患怎麼健康動起來?

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骨質疏鬆症、退化性關節炎等慢性病患者,因身體不便或疾病問題,怕一動就動出致命危機,事實上,只要掌握一些照護的小祕訣,慢性病患也能健康動起來!
2017-05-20

吃口香糖,賞你一口好牙?

打開電視機,幾乎都充斥著口香糖的廣告,有的標榜能使口氣清新,有的則提出有潔牙效果,口香糖真的有這麼神奇嗎?還是只是商人的行銷手法?
2017-05-16

找到愛的力量,陪癌末、中風患者走出憂鬱

癌症末期、中風、癱瘓、失智、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容易併發續發性憂鬱症。家人如何陪伴、傾聽,適時給予病患面對疾病的勇氣,讓他重新找到生命的動力?
2017-05-16

抽脂減肥,快速瘦腰?

受到韓國文化影響,整型不用再遮遮掩掩,似乎成了流行,特別有局部肥胖困擾的人,多期待透過抽脂手術雕塑身材。不過,台灣高血壓學會祕書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王宗道說明,「抽脂只能暫時減去皮下脂肪,腰圍過大的人,脂肪多堆積在內臟,手術抽脂沒法完全瘦腰」;此外,若沒建立好的飲食、運動習慣,很容易腹胖。
2017-05-15

腸道回春,臉蛋更水亮

近年來,媒體不斷出現「腸道老化」這個詞,這是指隨著年齡增加,腸道中的益菌減少、壞菌增加,長期下來造成腸子無法吸收營養,積存在體內的毒素卻逐漸進入其他器官。不想腸道衰老,毛病接踵而來,得先破除迷思,一步步幫助腸道回春!
2017-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