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糖",共有340筆資料

喝果汁健康嗎?專家:果汁是「含糖飲」喝多增死亡風險!

許多人都誤會果汁是健康飲料,甚至以為可以取代新鮮水果的攝取,但研究指出喝果汁容易導致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還會增加死亡風險!
2020-12-22

每天久坐不動也會傷腦?研究:囤積腹部脂肪更容易失智!

研究顯示,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危害健康,如提升死亡率、癌症、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及增加腹部脂肪等,甚至影響大腦健康。
2020-11-23

手麻像蟲爬、全身又癢又像被電到?3個小動作緩解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

覺得自己身上總像有蟲爬來鑽去,老是渾身不舒服又很癢,有時甚至像被「電到」的感覺,到底怎麼了?這不是蟲子的錯,而是「神經」惹的禍。這些影響生活品質的惱人症狀,其實有可能是糖尿病的併發症周邊神經病變上身!
2020-11-16

少吃甜食,能避免憂鬱!

壓力大、焦慮的時候,習慣吃甜點、喝杯含糖的手搖飲料,紓緩緊繃的情緒嗎?董氏基金會提醒,小心糖分攝取過量,不但造成身體負擔,心情也會受影響!根據2019年10月發表於《醫學假說期刊》的研究指出,冬季憂鬱症症狀可能促使人們想吃更多的甜食,但攝取過量的糖分,卻更易引發憂鬱症風險。
2020-10-07

喝乳品補鈣存骨本,老少咸宜

衛福部國健署建議:每日的乳品攝取量應達1.5~2份(1份=240毫升),只要早晚喝一杯牛奶,就能獲取足夠的營養,但根據2013~2016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8成國人每日乳品攝取不足1份,而19~64歲的成人,每日乳品攝取不足1.5份的比例更高達99.8%,7歲以上國人的平均鈣質攝取量僅達建議量的30~58%。
2020-09-18

手搖杯新標示2021年上路,粉圓、椰果等配料的糖量將現形

夏天到了,許多人喜歡來杯冰涼的手搖飲料消暑,為兼顧健康常會向店家要求減糖,但董氏基金會長期關心手搖杯標示議題,發現手搖杯的糖量、熱量標示其實暗藏陷阱。
2020-08-14

暑假網購軟糖、果凍、貼紙、潮T,竟全是電子煙、加熱煙等「新型菸品」的交易代號!

董氏基金會接獲家長投訴,新型菸品趁暑假在社群網站、電商平台等網路平台上,密集進行交易,消費者不僅可在便利商店直接取貨,甚至連捷運站出口也可面交,讓孩子輕易就能取得電子煙、加熱菸……等新型菸品。台灣拒菸聯盟揭露,這些新型菸品為躲避法律取締,以軟糖、果凍、貼紙、潮T……等有繽紛色彩的物品為代號,恣意在網路販賣,「勾癮」孩子,呼籲政府,別再光說不練,拿出魄力,推動台灣超過13年未修訂的《菸害防制法》修法,禁止所有新型菸品!
2020-08-05

愛吃高油糖點心、喝飲料,易讓腸躁症、便祕、自律神經失調找上門?

不吃水果,小心腸道卡卡!國建署調查中發現國人飲食不均、蔬果量攝取不足比例偏高,許多上班族的下午茶時常選擇餅乾、飲料、油炸物等點心,長期下來不僅會影響腸道健康,對於身心也會造成影響。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鼓勵民眾,每天攝取兩個拳頭大的水果份量,不僅可以幫助緩解腸道不適的症狀,也能改善負面情緒,讓腸道順暢溜溜!
2020-07-23

八、九月受孕的寶寶,未來罹憂鬱症、高血壓、心房顫動、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

懷孕月份也能預測未來罹病風險!打算懷孕生子的準媽媽,如果想要生個相對健康的寶寶,不能輕忽懷孕期間曝露的環境也可能影響寶寶健康。一項由臺北醫學大學參與的跨國研究發現,孕婦妊娠期間前三個月若剛好是台灣10月、11月,容易曝露於較高的一氧化碳環境,增加寶寶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2020-06-24

肚子餓就易怒、不開心?原來是血糖搞的鬼!

當人們想到負面的情緒狀態和壓力時,通常會想到心理因素,而非代謝因素。然而,2018年9月刊登於《精神藥理學》期刊的研究指出,低血糖會帶來強烈的生理與心理壓力,且血糖的驟降會對我們的情緒產生影響。
202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