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網路",共有98筆資料

不讓手機影響孩子學習,爸媽必懂竅門

根據神經發展的歷程來看,大腦的前額葉主司自我控制、衝動控制、理性思考等,但這部分卻要到二十多歲才能發展完全,可見相較於成年人,青少年很難自我控管。許多家長擔心孩子沉迷網路而荒廢學業,特別是當大考將至,對於控制力薄弱的孩子,究竟該不該限制他使用網路的時間?
2019-11-06

愛在IG、臉書放閃?3招避免掉進社群媒體的比較漩渦

3C世代,幾乎每個人都有用社群媒體的經驗,你是否曾在發生一件覺得自豪的事之後,盤算著要怎麼在社群媒體上呈現?又在發布後,將它不斷編輯或刪除?在某種程度上,社群媒體帶來一種「生活美好」的假象,用戶為了要維持光鮮生活的常態,處心積慮的表演,並迫使用戶將修飾過後的自己與他人比較。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究竟該如何避免社群媒體帶來的比較心態?
2019-11-05

手機成癮嗎?6祕訣縮短孩子掛網時間

睡醒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機?找不到手機就會坐立不安?甚至出門忘了帶手機,就會很焦慮,一定要馬上回去拿?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讓生活更便利,卻也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愈陷愈深,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到了「手機成癮」的地步?想要縮短掛網時間,本文提供6個祕訣,幫你戒掉手機成癮!
2019-11-01

數位原生代VS網路移民,數位代溝如何解?

數位原生代最怕「沒電沒網路」,但對老一輩的數位新住民來說,沒電沒網路還是活得很自在?恐怕未必!國內一項針對青少年及家長網路使用習慣的調查顯示,每天上網的家長有47.4%,比青少年的21.2%更高,顯然「沉溺網路」已不只是年輕人的通病……
2019-10-31

每五名大學生就有1人有手機使用問題,且女大生更易受影響?

智慧型手機對年輕族群的負面影響到底有多大?根據一篇2019年7月發表於《成癮行為期刊》的研究指出,五分之一的大學生受到智慧型手機使用問題的影響,其中女大學生更容易受到影響。智慧型手機的使用問題與較差的平均學業成績、心理健康問題和較多的性伴侶有關。
2019-10-02

臉書成癮、沉迷IG?6個方法幫你戒掉社群成癮!

每天通勤等車、排隊買便當、甚至睡前躺在床上,都會習慣拿手機滑一下臉書、逛一下IG?從事教育與家庭諮商工作的正向心理學專家戈斯坦,曾進行多項專案研究計畫。他提到,儘管我們都意識到,大家會刻意在網路上展現好的一面,但看到朋友每天在社群媒體上PO美食照或旅遊文等炫耀式的貼文,我們還是免不了會產生羨慕、忌妒或自憐自艾的情緒。想要避免自己陷入社群媒體帶來的負面情緒,該怎麼做?本文提供三個有效縮短掛網時間的方法!
2019-09-04

玩戀愛手遊《戀與製作人》愛上虛擬角色?談「網戀」怎麼避開爛桃花?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下載超過9,000萬次的超人氣戀愛模擬手遊《戀與製作人》刮起了一陣戀愛手遊炫風,讓許多女性深陷在與「白起」、「李澤言」等角色曖昧的互動之中,爭相表示自己是「白太太」、「李太太」,人氣高到官方宣布要製作動畫,台灣首家實體主題店也在夏天登場,讓IG熱門打卡冰店《好想吃冰 かき氷》公館店、中山店搖身成為傳說中的「男朋友冰店」。在手機遊戲越來越興盛的現代,你是否曾納悶,為什麼「戀愛手遊」可以一岀再出、還令玩家們瘋狂?從「戀愛遊戲」談到「網路戀愛」,在「Paktor」、「Tinder」及「派愛族」等交友APP的完美配對之下,真的能夠在虛擬世界中找到真愛嗎?
2019-07-30

人人都是網紅,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實現自我價值?

藝術家安迪沃荷說過,每個人都有15分鐘成名的機會。隨著3C產品和智慧載具普及,網路社群數量爆發,意外帶動網紅經濟蓬勃發展。根據人力銀行網站調查,超過5成上班族曾想過要當網紅,8成的人會收看網紅影片;事實上,不只成人,許多孩子成天滑著手機尋找新鮮事,深怕自己與流行話題脫勾,似乎也失去了自我認同。身為父母,最好以身作則,安排時間陪伴孩子一起讀一起看,選擇適合的網路資訊,也讓孩子透過與人有真實溫暖的互動,回歸現實生活,找回真正的自我價值。
2019-07-12

YouTube是最正向社群平台,常用Instagram則易產生負面情緒?

前陣子在社群媒體上爆紅的返老還童照片,不是拍照APP的新功能,而是來自於社群媒體Snapchat內鍵的濾鏡功能。社群媒體功能不斷推陳出新,已不僅只有發佈貼文而已,《2018年台灣網路報告》指出,民眾最常使用的網路服務應用前三名為「觀看網路影音」、「社群網站使用」及「通訊軟體」;其中,社群使用率更超過八成,主要為20世代族群使用。根據一項由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協會(RSPH)與年輕人健康運動(YHM)共同進行的研究發現,最易帶給年輕人負面心理健康影響的社群媒體是Instagram。
2019-07-02

2019所得稅申報,現場報稅可以線上抽取號碼牌囉!

喜歡到國稅局現場報稅的民眾有福了,為了讓民眾報稅更便利,只要是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宜蘭縣、基隆市、花蓮縣這7個縣市,都可以透過網路先抽取號碼牌,並且觀看叫號進度。讓民眾不須在現場苦苦等候,到了現場還可以用QR-code報到,節省寶貴的時間。本篇為大家整理可線上抽號碼牌的局所及連結、線上取號規則等,讓你報稅更便利!
201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