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老人",共有198筆資料

肌少症別慌,三餐這樣吃,補足蛋白質

老年人最怕肌少症,肌肉量過少者,可能生活無法自理,也易跌倒,增加死亡風險!飲食和運動是治療肌少症最有效的方法,只是該如何補充蛋白質?是要集中在一餐攝取,還是平均分配在三餐中食用? 彭爺爺今年76歲了!平時注重保養的他,飲食清淡,不愛吃肉,除了定期服用降血壓藥物外,身體還算硬朗,但最近天氣變化大,他染上流感還併發肺炎,住院一個多星期後終於出院。只是出院後,彭爺爺卻天天愁容滿面,回診時忍不住跟醫師抱怨:「醫師,我這次住院後覺得元氣大傷,小腿無力,走路都快走不動了!」醫師告知彭爺爺,可能是平時肉吃得太少,蛋白質攝取不足,罹患「肌少症」的緣故。彭爺爺聽了一頭霧水:「奇怪!大家不是都說上了年紀後,代謝減少,肉要少吃才好嗎?怎麼反而會得『肌少症』呢?」
2017-12-01

學會慢性病自我管理課程,預防罹患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結果,全球失智人口已將近5000萬人,並從每4秒增加一人提高到每3秒多一人。失智症的問題愈來愈嚴重,目前專家學者推估,2016年年全台失智症人口已超過26萬,這數字將近一個嘉義市總人口(26.9萬)的數字,但實際上領有失智症身心障礙手冊,僅不到5萬多人,意謂著有80%以上的患者隱藏在社區中,未被診斷發現,未來50年全台更可能突破85萬人……
2017-12-01

記憶力減退,老是忘東忘西!當心是這8大原因

許董常常忙於公司內外,交際、應酬忙得不可開交。最近老是被老婆怪說老番癲,才剛說的話說了又說,東西放在哪裡一下子就忘了。許董心想:「我該不會得了失智症吧?」
2017-11-22

安養中心怎麼選

若想讓失智家屬接受更專業的照護,安養中心是選擇之一,事前除了巧妙的為患者心理建設、緩解不安,該從何著手瞭解相關機構和服務?對於身處新環境的親人,還能怎麼妥善安排,讓他感到被愛與關心?
2017-11-18

老人要防跌,居家規劃的7個小提醒

老人最怕跌!55歲的王太太有次不小心從摩托車上跌下來後,一跌髖骨破裂,必須手術治療且需休養三個月,醫生警告,日後要小心別再跌倒,再跌一次恐要換人工髖骨。老人不禁跌,跌倒後不僅復原緩慢,還可能因臥床養病而快速失能,想避免爸媽滑跤受傷,關鍵就在於打造安全無障礙的家居空間!
2017-11-16

「民眾認識失智症」現況網路調查, 給失智老人一個家

在台灣,每20個65歲以上老人中,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而且隨著國人愈來愈長壽,失智症的比率有急速上升的趨勢。以日本為例,3年前失智高齡者的人數約205萬人,可是推算到了2035年,失智高齡者將倍增到445萬人。 失智症引發的問題往往不只影響一個人,一旦家中有失智者,整個家庭連帶受影響,同時衍生出的醫療、照護問題,更成為許多家庭難言的苦處。有些家庭甚至無力照顧失智患者,讓患者成了人球,在家庭、社會間擺渡,不知流浪到何方,到底哪裡才是失智患者的家?
2017-11-01

如何善用居家照護,讓老年生活有好品質?

邁向老年化社會的臺灣,許多家庭面臨長者照護的問題,若能充分了解並運用資源,享有在地老化、幸福的熟齡人生不再遙不可及!
2017-10-25

體貼熟齡爸媽,讓「心」更樂活!

60歲的陳媽媽血糖控制得不好,最近老是覺得疲倦、提不起勁。醫師提醒,再不控制飲食及規律注射胰島素,腎功能繼續損傷,未來可能要洗腎。陳媽媽一想到之後的人生都要和糖尿病纏鬥,就覺得未來了無希望,最近情緒變得很低落、鬱鬱寡歡。以往最愛到處品嘗美食的她,現在面對好友邀約都提不起勁,根本不想出門。家人很擔心,不知怎麼做才能讓媽媽再展笑顏、恢復活力?
2017-10-15

許自己一個富裕人生

據統計,目前60歲以上老人,只有一成能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有兩成有獨立生活能力、有四成需依賴他人生活……想讓退休或轉職後的人生更富裕、美好,如何聰明布局,才能達到目標?73歲的吳長鵬教授,幾年前從台北教育大學視覺藝術所退休,但退休後的生活,竟比退休前還忙碌,因為很多人以為他退休後生活比較輕鬆,各類邀約不斷,不管是邀請擔任繪畫評審,還是大學顧問,或朋友邀約一同旅遊,吳長鵬的退休生活多采多姿,也讓很多人羨慕。
2017-10-12

跌倒後骨折的老年人,如何加速恢復重拾生活的樂趣?

小時候,如果我們走路跌倒,我們會笑笑地爬起來。可是,年長後普通一摔,可能會造成莫大的陰影,更有機會因心理陰影而不敢走路。長者們因為各種可能會因為不同疾病而服用多種藥物,而藥物或多或少都會帶來一定的副作用。如果因副作用暈眩而摔倒,不論是身體或者心理都可能帶來相當嚴重的影響。到底如何幫助長者傷後的治療呢?
2017-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