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肌少症",共有41筆資料

防肌少症跌倒骨折別選錯運動!居家2招阻力運動助增肌

全台老人每10人就有1人有肌少症,董氏基金會表示,50歲後肌肉量以每年1~2%的速度流失,肌肉量不足會使肌力下降,造成活動困難,甚至發展成肌少、衰弱症,恐導致跌倒、骨折、失能。別以為只喝乳清蛋白或做有氧運動就會長肌肉,做阻力運動或重量訓練才能讓「微肌」變轉機!
2022-11-09

重陽除關心敬老金,防肌少症快檢視餐餐是否吃夠蛋白質!

農曆九月初九是重陽節,「九九」有「長長久久、長壽」之意,65歲以上長者除了領取重陽敬老金,別忘了關心健康。肌少症目前沒藥可治療,營養及運動是解藥,快來檢視吃對食物了嗎?美味簡易的補充蛋白質食譜不妨嘗試!
2022-10-04

5招防長輩吞嚥困難 光調坐姿就能改善

研究發現,吸入性肺炎患者超過一半有吞嚥困難,吞嚥要靠肌肉幫忙,老化常見的肌肉量下降會導致臉部肌肉與口咽部肌肉無力,影響吞嚥功能導致營養不良,之後更是與「肌少症」互相影響。肌少症目前無藥物可醫治,最有效的方式是飲食和運動預防和延緩,以下5招能預防長輩吞嚥困難。
2022-09-07

別等肌少症、骨鬆才補救 延緩衰弱和防治疾病一樣重要

我們常用「未老先衰」形容一個人年紀不大卻已顯精神萎靡、身體衰弱。但是「老」一定會「衰」嗎?很多人認為老了就會衰弱,但是事實上,年齡和衰弱不是成正比,「衰弱」和「衰老」也不能畫上等號,別發現肌少症、骨鬆才補救,第一時間就要預防!
2022-05-26

延緩大腦退化3大關鍵!睡得好、多運動還有別碰這些腦力NG食物

常熬夜、睡不好,缺乏運動又不注重飲食健康?小心這些壞習慣很可能會影響腦部健康,增加大腦提早衰退的機率!
2020-12-15

想買運動健身營養品BCAA支鏈胺基酸來增肌減脂?你家廚房就有這樣聖品

想要「增肌減脂」的健身族和樂齡族,可挑選脂肪較低的雞肉做為蛋白質來源,其中雞肉也含有支鏈胺基酸、精胺酸等不同的人體必需營養素。
2020-12-04

愛吃清粥小菜增肌少症、失能危機?3招避免增脂肪、減肌肉!

50歲以上靜態生活型態者,每年約以0.5〜1%的速度減少肌肉量,然而長輩三大錯誤飲食型態恐加速肌肉流失,而易失能。
2020-11-19

4招肌力運動治療退化的關節,揮別膝蓋痛

有些人一過中年,常覺得腰痠背痛,走點路就腳痠,能做的事越來越少,生活越來越沒有樂趣,這個「年齡限制」最早可能發生在50多歲,但也有70、80歲的人,體力比年輕人還好,從不覺得年齡限制了生活。為何有此差異?讓專家告訴你保持活力的祕訣!
2020-04-27

3檢測,讓銀髮族防範「肌少症」與「衰弱症」,避免跌倒而臥床失能

許多民眾都以為年紀大了駝背、走路緩慢、手無力是正常的事,事實上,除了骨質疏鬆症以外,年長者若出現走路速度越來越慢、瓶蓋無力轉開、毛巾總是擰不乾、體重減輕、小腿肚瘦成像鳥仔腳一樣,可不是正常的老化現象,而是衰弱症和肌少症悄悄上身,可能增加跌到、臥床、失能的風險!該如何預防?本文提供三個小方法,民眾不妨在家自我檢測,了解自身健康狀況,提高警覺!
2020-02-14

改善老人衰弱症和肌少症,從提升銀髮食育力開始!

臺灣在民國107年3月底正式邁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超過331萬人,占總人口14.1%!國人平均壽命80.7歲,健康餘命卻只有71.2歲,長命並不一定好命,晚年平均有近十年深受身心疾病所苦,對健保財政、家人身心壓力等都是莫大的負擔。研究顯示,衰弱症和肌少症目前並無藥物可醫治,最有效的方式是透過飲食和運動等生活方式改善、延緩症狀。良好的飲食和運動對於預防失智等老化相關疾病也有幫助,因此,董氏基金會提出「提升銀髮食育力」計畫,希望避免失能及延緩老化,減少老年臥床時間和機會、增加健康餘命,長命也要好命!
20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