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親子",共有258筆資料

防疫期親子居家遊戲大蒐羅, 玩出創造力

全國防新冠。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26日,雖然部分場所微解封,但最安全的做法還是待在家,保持社交距離。漫長的暑假,對家長和小孩來說是一大挑戰,活動範圍侷限於家中,如何消耗小朋友滿滿的精力呢?爸媽只要運用隨手可得的物品,就能讓孩子充分放電,同時增進親子感情,一起來看看可在家中玩哪些親子遊戲吧!
2021-07-16

大學志願序怎麼填最理想?最後決定權給孩子

目前大學多元入學分為特殊選才、繁星推薦、個人申請以及考試分發。在「個人申請」階段,每名考生最多可用學測成績填六個大學志願,大學甄選會統計,111年通過第一階段篩選者6萬7616人,一萬多人六志願全落空,若想繼續升學,只能靠7月中旬的分科測驗力挽狂瀾。考生們必須把握時間,仔細思考選填志願這檔事!(111.4.8更新)
2021-07-14

不當顧孫「工具人」:委屈不放心底,阿公阿嬤2個量力而為的練習

前陣子因為疫情,不少托嬰中心、幼稚園、保姆停業,許多上班族父母拜託阿公、阿嬤幫忙照顧孩子,雖然顧孫能得到不少樂趣,但是否已讓身心過度負荷了呢?專家提醒兩個練習,幫你量力而為。
2021-07-09

孩子交往近二十個男友,只因渴望「被愛」...和父母的依附關係如何影響青少年交男女朋友?

小築屬於「逃避型依附」的孩子。小時候時常目睹爸媽爭吵,之後面臨爸爸過世、媽媽不斷進出醫院,以及更換寄養家庭及轉學的狀況。當主要照顧者不斷變動,孩子難和他人建立長期而穩定的關係,《接住墜落的青少年》作者指出,給予孩子「矯正性情感經驗」讓孩子知道自己不被放棄且值得被愛,使其體驗到新的、不同的人際互動模式,是孩子改變的契機。
2021-06-25

老公看不起兒子跑外送,媽媽怎麼不讓家被撕裂?

已經35歲的俊毅想當送餐員,卻遭爸爸批評沒出息,父子間因此產生摩擦,夾在丈夫和兒子之間的媽媽也很無奈,心理瀕臨崩潰邊緣。該怎麼做,才能讓家庭間的衝突得以平息呢?父母要溝通的話,應具備什麼態度呢?
2021-06-01

孩子防疫在家學習如何提升專注力、寫作業效率?心理師傳授招數

九一開學,目前學生仍未打疫苗,加上北台灣又有群聚案例發生,台北市預估約一成學生請防疫假,不過,讓孩子在家學習,孩子易分心也令不少家長煩惱。究竟要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哪些指令可能適得其反?不妨參照臨床心理師提供的方法,由大人陪同練習,協助小孩養成習慣,才不會因缺乏章法而沒有成效。
2021-05-18

童年缺愛的情感創傷怎麼治?DBT療法帶你遠離痛苦迴圈

情感創傷好像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概念,但舉凡被人說閒話、被人侮辱、被責罵、失敗、被人拒絕、被人背叛等,其實在心理和情感上可能已受到傷害。DBT辯證行為治療允許情緒如天秤的兩端同時存在,讓自己去感受一切的情緒,而不再壓抑。
2021-04-22

《做工的人》的痛!小孩因爸媽工作被笑,如何教孩子自信且霸氣回應?

熱播台劇《做工的人》演出了勞工們生活情境和心聲,當孩子因父母的職業被同學嘲笑,甚至被霸凌而感到難過時,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自我認同,培養積極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2021-03-09

做自己好難?《俗女養成記》教你難抉擇時找到答案

台劇《俗女養成記》中,成年的嘉玲以一段往事回憶幼年的自己是如何夾在大人意見下左右為難時,聰明的做出決定又能瞞天過海逃避責罵。倘若身為母親,面臨孩子的重大抉擇,如何幫助孩子做出選擇?
2021-02-22

親子運動哪個夯?飛盤遊戲消耗小孩體力,增體適能及親子關係!

孩童在7〜15歲是身體成長期,定期進行親子運動,不但有助於肌耐力和抗壓力提升,也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專家表示,飛盤運動男女老少均可參與、對身體、手、眼、腦之綜合訓練效果,高於其它運動項目。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