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運動",共有505筆資料

游泳消暑,如何避免下水後腳抽筋?

下水後出現抽筋,是惱人的戲水經驗,要如何避免?「知己知彼」,瞭解為什麼下水後會抽筋的原因?再做好防範,就能防止抽筋頻頻發生。(延伸閱讀:去海邊或溪邊玩水,腳抽筋怎麼自救?)
2020-09-04

50歲開始就要預防失智!用飲食、運動和睡眠,讓大腦凍齡

過了50歲後,隨著年紀增長,除了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外,「大腦」也會隨著年紀而逐漸萎縮!多項研究均指出,飲食型態較佳、有運動的銀髮族,其腦容量較大、認知能力較佳;而體型肥胖(BMI≧30)、腹部脂肪較多者,其腦容量較小、罹患失智症機率較高;睡眠品質不佳(少於5小時或大於10小時)也較易有較差的認知功能及憂鬱的風險。因此,董氏基金會提倡「無齡世代運動」,呼籲民眾從50歲開始,超前部署,透過吃、動、睡三要素,延緩大腦萎縮的速率,讓大腦凍齡,突破年齡限制!
2020-09-01

玩健身環+每天吃6顆蛋,月減5公斤,但專家說小心肌肉萎縮!

外型圓潤的雅琪平常很少運動,但最近入手了火紅的Switch遊戲《健身環大冒險》,發現玩遊戲能同時運動,一舉兩得,因此每天都玩兩小時才過癮。後來在遊戲交流社團中,看見有人分享每天使用健身環,搭配極低熱量的飲食法(每餐兩顆茶葉蛋,加上生菜沙拉,一星期僅1〜2餐吃半碗飯),一個月後體重竟少了5公斤,因此想效法網友的方式減肥,但他有點擔心,用這種方式減肥,會不會很傷身體,或是很快就復胖?
2020-08-26

深蹲怎麼做,不傷膝蓋更翹臀?破解6個健身迷思,增強燃脂減肥效果

增肌減脂、擁有健康的體魄是許多人追求的健康終極目標,健身新手常常會尋求網路上的健身資訊,但說法百百種,你以為是正確的觀念,卻往往造成反效果,長期以來變成身體的負擔,以下專訪臺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副教授侯建文、輝馥診所復健專科醫師許嘉麟,讓我們用正確的健身觀念來解答你的疑惑!
2020-08-17

「Switch健身環」減肥瘦身效果好嗎?入手前先搞懂減脂關鍵

許多想瘦身減肥的人,空閒時仍忍不住賴在沙發裡,提不起勁少吃多動。任天堂公司去年底推出了適用於Switch遊戲機的健身類體感遊戲──《健身環大冒險》,透過手部握環的感應器Ring-Con與腿部固定器,可感測玩家的動作,玩家在遊戲中要進行深蹲、高抬腿等健身技能,才能攻擊或防守。曾有位日本媽媽靠著飲食控制及使用健身環,9個月內瘦了20公斤,打怪還能健身,吸引不少男女嘗試。只是,單純販售遊戲軟體的平台較少見,業者多以同捆的方式,販售遊戲主機加上遊戲組合包、健身環等配件,各平台販售組合商品的售價早已超過單買遊戲軟體的2550元,是否值得入手,也讓一些人猶豫。以下專訪復健科醫師,為你分析使用健身環的優缺點!
2020-08-10

去海邊或溪邊玩水,腳抽筋怎麼自救?

氣溫高漲的夏日,戲水、游泳是不少大人小孩最喜歡的消暑活動,除了游泳池外,山邊溪谷、遼闊海邊,也是常見的戲水場域。然而,長時間玩水,最擔心遇到抽筋問題,常令人措手不及,究竟在玩水時,腳突然抽筋,該如何自救,才能平安回到岸邊?
2020-08-07

玩風浪板活動,如何避免運動傷害?什麼是「梨狀肌症候群」?

台灣四面環海是水上運動者的天堂,加上位處亞熱帶氣候,一年四季都很適合做水上活動。今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攪局,打亂出國旅遊的計畫,不少民眾都選擇到澎湖、蘭嶼、綠島、小琉球等離島遊玩。而水上活動,正是離島旅遊必備行程之一,像是浮潛、衝浪、透明獨木舟、SUP(立槳)、香蕉船、風浪板……等等,無不吸引遊客體驗。本文帶您認識「風浪板」,並說明該如何預防體驗後,出現「梨狀肌症候群」!
2020-07-24

防疫解封!後疫情時期注意這7件事,不讓免疫力下降

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降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6月7日起,防疫解禁,正式進入後疫情時期,民眾可以慢慢回歸生活,但個人的防疫衛生習慣還是要落實做到,包含勤洗手、公眾場合維持安全社交距離……等。防疫新生活運動勢在必行,大家健康雜誌編輯部也列出以下七點注意事項,提醒大家,想要免疫力持續「護體」,這7件事,請一定要避免!
2020-07-16

運動者有心臟病反而易忽略?若像劉真有主動脈瓣膜狹窄,如何及早發現?

「要活就要動」是延年益壽的法寶,但是心臟病患者在激烈運動時,有可能誘發心臟病發作,而出現「喘」的徵兆,但常被誤認為是單純由運動引起的喘。國標舞女王劉真長年有運動習慣,卻從未發現有心臟病,只是近年有頭痛、暈倒等狀況,直到陪女兒看病才偶然發現有「(雙瓣)主動脈瓣膜狹窄」這種先天性異常,可見,心臟病不一定能透過自覺症狀而被發現......
2020-07-09

有運動習慣,較少感到壓力!游泳國手王冠閎、攀岩選手李虹瑩呼籲:規律運動讓身心減壓

調查發現,六都國、高中職學生,有27.7%近半年常感到有壓力,平均每天感到壓力大的時間超過一小時者占50.4%,然而,運動時間愈充足者,感到壓力的比例愈低。為了鼓勵學生多運動紓壓,教育部體育署與董氏基金會推展「樂動150,提升運動力」計畫,除了邀請游出東京奧運A標成績的游泳國手王冠閎、攀岩選手李虹瑩分享如何培養運動習慣,以及面對挫折時心態的轉換,也教導民眾將生活中必做的洗臉、刷牙等五件事結合運動,讓運動變簡單、「5所」不在!
20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