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高血壓",共有108筆資料

想預防大腸癌、糖尿病,多吃全穀更健康

現代飲食常吃過於精緻的食品,產生了「三高一低」的飲食問題,即高油、高糖、高鹽及低纖維,容易增加罹患大腸癌、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機率。由於現代人單從蔬菜水果類常不容易攝取到足量的膳食纖維,這時不妨將主食改吃「全穀」,因為全穀也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及植化素,有助於提升整體飲食的健康品質。
2019-03-27

憂鬱症也會引起「代謝症候群」?

還以為代謝症候群只會影響身體健康嗎?以下這篇研究可能會顛覆你的想像!根據一份2019年2月發表於《情感疾病期刊》的研究指出,代謝症候群與憂鬱症有高度正相關,因為憂鬱症患者多半傾向高糖、高脂肪飲食,再加上運動量少,容易誘發代謝症候群。
2019-03-18

「夜間高血壓」如何診斷?

許多高血壓患者都有類似經驗,只要把降血壓藥物改到睡前服用,就能改善困擾已久的失眠問題,不僅當天晚上可以一覺到天明,隔天量血壓也會變得比較平穩。事實上,「高血壓」和「睡眠障礙」是共病,美國睡眠醫學會(APSS)指出,高血壓患者只要睡覺時間比平常多一小時,血壓就會下降;日本研究則顯示,如果經常出現晚輾轉難眠的情形,就要小心可能是高血壓候選人。
2018-11-22

防血栓只能服用阿斯匹靈?

衛生署統計,國人在94年的十大死因中,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與高血壓性疾病分居第二、第三、第十,顯示台灣民眾深受血管疾病之苦。
2018-10-02

心肌梗塞有何症狀、怎麼預防? 心臟病發如何急救?

心肌梗塞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極端表現,一發生,病患大都來不及送醫便已死亡。有冠狀動脈心臟病危險因子的民眾,該如何避免心肌梗塞的發生?在電視或電影中,有時會看到劇中人因為急怒攻心,突然用手摀住胸口、面如死灰,送醫急救的畫面,這就是典型心肌梗塞發作的狀況。在現實生活中,不時也會聽到某某人因為心臟病發送醫或甚至突然死亡的事件,這些事情都顯示了心肌梗塞是一個必須即時處理,而且是死亡率高的急症。
2018-10-02

威脅你我的缺血性心臟病

缺血性心臟病是最常見的心臟病,同時也是最容易威脅國人健康的心臟病。究竟造成缺血性心臟病的危險因子有哪些,又該如何預防?台灣近40年來的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隨著工業化、都市化的遞嬗,醫藥技術的發達以及飲食生活習慣的西化,台灣地區居民的平均壽命已媲美歐美先進國家。根據衛生署統計,台灣的總死亡率近40年來明顯下降,然而動脈硬化性疾病的死亡率卻明顯增加。腦血管及心臟疾病近30年來一直名列十大死因前茅,更是老人最主要的病因與死因。台灣自1993年9月成為聯合國所謂的老人國之一,老化的人口結構,勢必使動脈硬化性疾病成為未來疾病與公共衛生工作的主流。
2018-07-10

有慢性病的銀髮族,可以做哪些運動?

能持續運動是很好的習慣,尤其對熟齡族、慢性病患等特殊族群,運動更有助於健康,然而,這些人靈活度不比一般人,運動時須特別小心,要視自身的體能狀況而定。另外,運動的強度也因生理情況和外在環境而異,最好透過專業的檢測、或逐量增加以瞭解體能極限。
2018-06-25

老人常見的3種慢性病,該如何避免藥物副作用?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器官的退化和免疫力的下降,讓銀髮族在疾病與用藥上,比青壯年人複雜得多,統計顯示,臺灣65歲以上老人平均患有2種疾病,每日使用4種藥物。其中,又以糖尿病、高血壓和骨質疏鬆症佔最多數!當服用的藥物種類繁多,該如何避免藥物之間產生交互作用?服用藥物時,又該有哪些注意事項?
2018-06-25

憂鬱症,可能增加中風危機

根據一項哈佛大學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期刊》的研究指出,4年當中持續出現較高憂鬱症狀者,首次中風發生率是低憂鬱症狀者的2倍。 研究人員自一項全美的世代研究「健康和退休調查」中選出16,178名,50歲以上、從未有過中風經驗的人進行研究。研究發現:在4年中連續進行的2次訪談裡出現高憂鬱症狀者,在接下來2年內,發生首次中風的機率是沒有憂鬱症狀者的2倍以上。
2018-06-08

「精胺酸」保健食品,真能降血壓、調節血脂嗎?

根據國健署調查,全台平均每3個中老年人就有1人有高血壓,去年美國心臟學會將高血壓標準從140/90降為130/80,台灣高血壓學會、心臟學會也研議比照,隨著高血壓定義的調降,越來越多人健康亮黃燈,意外讓「精胺酸」成了近期最火紅的保健食品。究竟「精胺酸」是什麼?真能幫助降血壓嗎?哪些人不能服用呢?
2018-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