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高齡",共有49筆資料

長壽不一定樂活?快來看看你是不是健康老人

根據內政部公布的數據,臺灣平均壽命已達80歲,但衛福部統計卻發現,國人健康餘命只有71.2歲,也就是說,國人晚年平均近9年臥病在床。相較於過去總是以有無慢性病為判斷指標,這幾年,愈來愈多專家認為,「睡得好、吃得好、常活動、樂天知命」才算是健康老人。
2018-06-01

高齡老爸的煩惱—攝護腺病變

攝護腺是男人獨有的器官,攝護腺發生的病變,最常見的有攝護腺炎、攝護腺肥大以及攝護腺癌。攝護腺炎好發於30~50歲,和尿路感染有關,根治並不容易,通常需要耐心且長時間的治療。通常男人過了40歲,尿道周圍的攝護腺組織增生,產生肥大現象,即稱為「良性攝護腺肥大」。隨著年齡升高而有增加的現象,因此也被稱為男人的「長壽病」。至於攝護腺癌,好發年齡在65~75歲之間,初期並沒有特殊的症狀,晚期可能會有膀胱出血阻塞、急性尿滯留、骨骼疼痛、血尿及尿失禁等症狀。
2018-04-25

戴手套倒水、綁沙袋跳繩,「老化體驗課程」讓學童更懂老!

中國人常說,「含飴弄孫,安享晚年,不亦樂乎!」但實際調查卻發現,雖然超過75%的祖父母都會經常主動關心孫子女,但反過來,會主動關心祖父母的孫子女卻僅佔48%,不到一半。為此,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特別規劃了「學童體驗老化方案」,期望能透過系列課程,跨越世代隔閡,讓學童更「懂老」,拉進學童和阿公、阿嬤的距離。
2018-03-03

妳有當高齡產婦的本錢?

新世代夫妻普遍晚婚,婚後事業擺第一,生育計畫一延再延, 然而,「做人」可不能隨心所欲,過了黃金生育年齡, 受孕與產程的問題層出不窮,風險也多。 有意生育的夫妻,還是得多評估有沒有本錢當高齡產婦或高齡產父。 這年頭,晚婚的人愈來愈多,也愈來愈晚生小孩,名人中高齡產婦的例子比比皆是,34歲以上才生產的名人,像是藝人陳孝萱、任賢齊的女友Tina、主播廖筱君,生第一胎時已經35歲;主持人高怡平,于美人也是36歲產子;電影界的東方不敗——林青霞,生第一胎時高齡41歲,再生第二胎時已快50歲。名人高齡產子,即使沒有影響社會大眾,也反映台灣晚婚生子的趨勢。
2017-12-31

銀髮族如何看病就醫、正確用藥?

爸媽步入老年,年紀大了老是說這裡痛那裡痛,但是又說不出哪裡痛?不知道是真有疾病還是無病呻吟,想帶爸媽去看醫生可以怎麼準備,才能讓看診更有效率?看診後若需服藥,降血壓藥、降血糖藥……每天要吃的藥那麼多,副作用會不會交互作用?本篇也教銀髮族管理自己的藥物,讓服藥更安全放心。
2017-12-13

中高齡者保健身體的祕訣

中高齡朋友必須特別留意身體帶來的健康警訊,除了早期發現、及早處理(次級預防)外,有沒有我們可以做得到的健康促進與特殊保護(初級預防)?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李龍騰表示,當然有。以下簡單介紹幾項供大家參考。
2017-12-07

當高齡長輩常碎念「我好想死」,怎麼辦?

高齡長輩有三個身心方面的問題,簡稱三D:憂鬱症(depression)、失智症(dementia)、瞻妄症(delirium)。治療老年憂鬱症可以分成藥物與非藥物兩種,非藥物治療是藉由心理與社會的支持,幫助藥物治療達到更好的效果。很多憂鬱長輩的家屬因為不懂藥物,心理治療也幫不上忙而感到無助,那該怎麼辦呢?
2017-11-22

銀髮族不鬱卒

醫藥技術快速發展,人的壽命得以延長,近年來,我國人口老化的程度,為歐美國家的兩倍,台灣已邁向高齡化社會。年紀愈老,疾病自然愈多,慢性疾病對老人的心理健康,更帶來許多衝擊。到底年長者罹患憂鬱症的比率是否較高?老年憂鬱症的徵候及預後有何不同?根據國外社區老年人的研究顯示,重度憂鬱症的盛行率為1~4%,一般人口重度憂鬱症的盛行率為6%。國外學者解釋,年長者的憂鬱症狀不如中年人普遍,可能原因包括老年人的經濟負擔與人際衝突較中年人少、老年人的信仰較中年人虔誠。然而,近幾年在國內兩項具代表性的老年社區調查,卻發現重度憂鬱症的盛行率約為6%,台灣老年人的憂鬱症比率是否較國外高?值得進一步探究。
2017-11-02

體貼熟齡爸媽,讓「心」更樂活!

60歲的陳媽媽血糖控制得不好,最近老是覺得疲倦、提不起勁。醫師提醒,再不控制飲食及規律注射胰島素,腎功能繼續損傷,未來可能要洗腎。陳媽媽一想到之後的人生都要和糖尿病纏鬥,就覺得未來了無希望,最近情緒變得很低落、鬱鬱寡歡。以往最愛到處品嘗美食的她,現在面對好友邀約都提不起勁,根本不想出門。家人很擔心,不知怎麼做才能讓媽媽再展笑顏、恢復活力?
2017-10-15

想翻轉幸福?如何掌握老年生活的幸福關鍵?每個年齡階段,都要懂的5項人格特質!

無論我們正處在哪個年齡階段,都可以積極養成「情緒穩定度」、「決心」、「控制」、「樂觀」及「認真」的人格特質。即使將邁入高齡或已進入高齡階段,也不需放棄。同時也提醒高齡者可以檢視自己的生活能力狀態。
201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