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聰明醫療 中醫養生 中暑時刮痧解「陽暑」注意5件事

中暑時刮痧解「陽暑」注意5件事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2025年5、6月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79
收藏 瀏覽數 : 79
中暑時刮痧解「陽暑」注意5件事

不少人中暑時會利用刮痧消暑熱,但你刮對了嗎?刮痧是兩面刃,刮得正確能緩解中暑引發的頭暈、身體無力,不過,若時間、器具、力道、方向不對,則可能造成損耗,甚至有感染風險,讓中醫師指導如何正確刮痧!

1避免中午、飯後半小時內、空腹時刮痧

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表示,不是所有時間都適合刮痧,要避免中午、飯後半小時內、空腹時刮痧。中午11~13點是午時,人體血氣正旺,刮痧會導致氣血耗損,讓不適症狀更嚴重。吃完飯後,全身血液會往腸胃道幫助消化吸收,若在飯後半小時內刮痧,可能會使血液分散,影響消化道運作功能,引起身體不適。空腹時,尤其是早餐前經過一夜的空腹,血糖偏低,刮痧會提高暈痧風險。建議喝碗熱湯預防空腹刮痧出現的不適感,並提供水分和電解質,協助汗孔打開,排出體內熱氣。

2選擇安全的刮痧器具

Dr.Nice欣悅中醫診所院長林川祥表示,刮痧時為避免刮傷皮膚引起感染,要準備光滑的刮痧板、有潤滑作用的油脂或乳霜。牛角、瓷器、木材製作的刮痧板只要表面光滑,都可優先使用。有些人會用湯匙作為刮痧器具,宜挑選陶瓷湯匙,避免銳利的不鏽鋼湯匙刮傷皮膚。

賴睿昕院長提醒,若沒有使用潤滑介質就刮痧,會增加皮膚損傷風險。為了讓刮痧板更好推動,刮痧時宜搭配含有油脂的潤滑劑,像凡士林、按摩油(霜)、潤膚乳液,也可用有涼感性質的白花油、綠油精、驅風油、萬金油,協助降低體表溫度,特別適合體溫過高的中暑族群。

3肌肉豐厚處較適合刮痧

賴睿昕院長表示,頸部、背部、腿部等肌肉豐厚處較適合刮痧。林川祥院長補充,順序上可先刮後頸部,次刮背部,再刮胸部,最後刮四肢。從中醫經脈來論,刮痧首選膀胱經,這是從頭頂沿著肩胛骨下至背部脊椎兩側,經尾椎、臀部,再到腳底的經脈,不僅是人體最外層的防護罩,也是人體垃圾排泄通道。當外邪入侵造成身體不適時,可從頭到腳刮膀胱經的路線,脊椎兩側的刮痧範圍可用肋骨為準(見圖)。熱氣排除後,有助氣血循環。

4看到紅痧就停止,不要使勁刮

林川祥院長表示,輕刮兩、三下即能刮出痧,看到紅痧就要停止,不要使勁刮。一個部位約刮10~15下,若刮了10下未出痧,可能不是陽暑,請停止刮痧。刮痧的方向,以單向為主,從頭向腳、由內而外。

5刮痧後不要吹風或洗澡

賴睿昕院長表示,刮痧後不要吹風,避免吹電風扇或冷氣,刮痧後30~60分鐘內也不要洗澡,主因是刮痧後毛細孔打開,細胞角質層也微微被破壞,身體又因氣血耗損較虛弱,遇到冷風、冷水易受寒。刮完痧2~3天內,也不要吃生冷、冰品和油膩食物。

多久後可再次刮痧?林川祥院長表示,從有痧色到完全褪掉,少則2~3天,多則5~7天,還有人延遲至兩週,退痧期間不適合再次刮痧。若要提早退痧,可熱敷10~15分鐘,一天2、3次,或洗熱水澡,有助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延伸閱讀:中暑別急著刮痧緩解!釐清陰暑與陽暑,暈痧不適這樣改善

 

❤️更多【降火氣消暑、防熱衰竭方法】請看114年5-6月大家健康雜誌
 
 
圖片來源:富爾特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