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兒的父母如何解決孩子易分心、難專注的學習障礙,引導孩子快樂學習,找到信心?班上有過動兒,老師又該如何協助學生更有效的學習?過來人的經驗傳授給你。
每個家長都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點,不過,有群學習障礙的孩子,因為腦部與他人些微不同,導致在專注力或書寫,甚至在理解上不及一般孩子。尤其過動兒,往往合併上述幾項障礙,求學路需要更多的協助,才不會很早就喪失學習動力。
過動孩子的媽教你
怎麼助易分心的他學習
中華民國學習障礙協會理事長郭馨美、常務理事劉永寧,分別有過動症及注意力缺陷症的孩子,在十多年前對於過動與注意力缺陷疾病仍不熟悉的年代,他們曾求助感覺統合的課程,雖然對孩子寫字的平衡感有點幫助,然而,因無法提升專注力,孩子在學校始終跟不上學習的腳步。
郭馨美的兒子因過動症而有學習障礙,認字就是個大問題,從幼稚園開始,老師就不接納,國小老師還認為過動症是藉口,甚至當眾跟其他孩子說:「如果你們要作廢物就學他!」這樣的羞辱也讓她決定辭職,自己替孩子打根基。以下是她的教學祕訣:
1. 利用感官刺激小孩投入
郭馨美、劉永寧分析這類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孩子,無法同時認得並寫下正確的字,教導的重點是「要讓他不排斥且能正確閱讀,加強輸入的能力。」建議給孩子不同的感官刺激,讓他感覺像在玩,包括使用字卡,將部首與字根用不同顏色標示;利用觸覺協助認字,比如在沙上寫字;用大動作來比畫、並將筆法大聲念出來。
2. 生活化教材助理解
這類孩子沒辦法填鴨式記憶,必須透過「化簡為繁」的方式,讓他覺得有意義才記得住。以「2+3=5」為例,必須透過具體化且生活化的描述,比如數葡萄顆數幫助理解。
3. 圖像式教學助記憶
記國字書寫則像記圖片,以「閒」字為例,光講「門+月」會讓孩子不知道該把「月」放在「門」的哪邊?為什麼放中間不能是一樣大?因此教學時要按照字的比例,讓他看到這個字的寫法是「門中間加上小一點的月」,才會寫正確;閱讀時特別慢,且漏字、跳行是家常便飯,建議多錄音給孩子聽,也能幫助理解。
4. 學習環境單純化
居家環境上,應避免讓他在電視、電腦附近寫功課,桌面盡量單純,文具也不要太複雜,只要提供當下作業所需就好。
有些人認為給過動兒補充魚油或維他命,有助腦部運作,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治醫師宋成賢不否認這可能有幫助,但也強調如果能均衡飲食,營養品並非必需品。其次,營養供給應定時定量,像有的孩子上午上課易昏沉而失神,就是因為沒有吃早餐或早餐沒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
問及這樣的教學有什麼收穫?劉永寧笑說,當然無法反應在所謂的成績上,她一直抱持著「沒有要求什麼成果」的態度,而是要孩子能自我肯定,即使比他人慢一點才學會,又如何?最後還是有學會。
郭馨美的兒子就是懂得自我肯定的例子。他念大學時,有次得意國文考很棒,她一看40分,好在哪?只見兒子指著下方占60分的默書說:「這我會,但寫不出來,是老師不會出題啊!」可見其他的分數全拿,只是要默寫或短時間內作文,這種書寫障礙恐怕一輩子會略遜於他人,但郭馨美並不擔心,因為現在多數文書工作都由打字取代、又能自動選字,與他人的差異可更縮短。
班上有過動兒
老師怎麼讓他們專心學習?
孟瑛如及宋成賢就過去帶過動兒學生及診間經驗,提供以下5點供老師更有效地幫助孩子學習:
1. 有抒發管道,即天下太平
過動兒也常是搶話者,老師可與學生約定好,拿到發言板才能說話,但對於其他人的意見可以舉「贊成」或「反對」牌表達意見,讓他既有抒發管道、又能遵循社交規則。
2. 老師態度應溫和但堅持
孟瑛如建議教師的態度應「溫和但堅持」,說得慢一點、簡單一點、具體一點、正向一點,且示範多一點。比如與其三令五申「上課不要不專心」,不如改說「眼睛看老師」;盡可能用孩子喜歡的字眼來包裝,比如考試改稱為「過五關」。
3. 建立關鍵字提示
教學上也要找出孩子專心的管道,孟瑛如表示,有的孩子適合用聽覺學習,需不斷有口語或其他聽覺提示;除了仔細講解外,最好能與孩子設定簡短的關鍵字口訣。有的孩子需要視覺的提示,可與孩子設定固定的圖形、手勢或關鍵字提示,做任何說明時需以肢體動作輔助。以上方法最好能逐步陪孩子操練一遍。
4. 讓其他同學自願接納
有學習障礙的孩子,分組時往往是同學都不要的扣分者,老師可採用「這個同學進步一分、同組成員都加一分」來引導,讓同學從原本的排斥轉變成願意接納。
5. 座位安排有巧思
宋成賢提醒,過動兒原本就不容易專心,因此更應避免環境的干擾。安排座位時,盡量靠老師近一點,附近安排個性沉穩的孩子,這樣過動兒即使上課愛講話、傳紙條,若同學不易隨著起舞,過動兒也會因無趣而停下來。
專業治療協助孩子
建立正向的價值感
宋成賢表示,經兒童精神心智科診斷為過動兒,透過用藥有助改善過動、衝動和不專注等症狀,同時也應搭配教養與行為治療,讓孩子逐漸建立較好的學習方法和人際互動模式,進而內化正向的自我期許與價值觀。
教導過不少過動兒的宋慧慈也說,「藥物真的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這些藥物就是要幫助過動兒「鎖緊」腦袋的螺絲,而且現在的藥物幾乎沒什麼副作用,因此,非常需要家長及早發現,帶小孩及早治療。
永不放棄
鼓舞孩子面對下一個挑戰
孩子的過動與不專注問題的確可逐漸改善,但比起一般孩子,做父母的要有心理準備,治療與進步常常是進三步退兩步的曲曲折折,需要絕佳耐心和毅力,才能在挫敗中繼續鼓舞孩子面對下一個挑戰。
常看到在治療初期,平時小考成績和作業的完成率都進步了,但是段考或期末考等大範圍考試就失常、沒寫完。宋成賢表示,當下孩子的挫折感可能不亞於你,建議這時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再帶孩子檢視比過去進步之處。別只看結果就抹煞孩子的努力,否定孩子常常是雙輸,只會加重彼此的挫敗感,多一點讚美能營造更多的正向經驗。
哪些疾病可能影響專注力?
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治醫師宋成賢表示,有些疾病可能影響孩子在校的專注力,必須對症治療。像有的孩子無法專注是因聽不懂,這時會借重智力評估,判斷是否需要特教資源的介入;有的則是聽力有問題,或是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大腦的血氧濃度在睡眠中降低,睡醒後常頭昏腦脹而影響專注力,這類患者就需要轉診到胸腔科或失眠門診等相關科別做治療,而不是只關注無法專心的問題。
感謝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治醫師宋成賢審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