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由日商公司退休的老陳,原本期待近30年來背負在肩上的工作壓力,會因離開職場而畫下休止符,並一廂情願地以為能就此根絕長期服用安眠藥的習慣,未料退休後僅2個月,生理上卻出現更不適的症狀包括:心悸、顫抖、出汗、呼吸困難、胸悶等,也經常比以往提前2小時早起而無法再入睡,最後不得已只好求助精神科醫師……
許多研究顯示重鬱症和心肌梗塞、心絞痛、冠心症、心臟衰竭有關,而憂鬱症狀會增加心肌梗塞、冠狀動脈疾患的發生率。臨床發現,即使都是重鬱症患者,症狀也不盡相同(例如:失眠和嗜眠),因此合理推論,重鬱症患者是否罹患心臟病,其憂鬱表現也應不同。
2003年美國14個地區醫學中心展開一個大型研究計畫STAR*D(Sequenced Treatment Alternatives to Relieve Depression),其中一個研究目的是希望探討「門診重鬱症個案罹患心臟疾病與否,和哪些憂鬱症狀有關」。
此研究共有18個基層醫療單位和23個精神醫療機構參與,研究的可貴之處是:在臨床實際治療狀態下收集個案,不用對照組、也不固定治療劑量,完全以治療需要為考量,得到的結果自然最能反映臨床實務,因此受到精神醫學界廣泛注意,並提供大量臨床資料供後續研究。
分析參與研究的4041名個案後發現:同時罹患重鬱症和心臟疾病者,比較會接受基層醫療單位治療。此外,家族中罹患重鬱症者較多,其憂鬱症狀表現比沒有罹患心臟病者稍微嚴重。
更重要的,精神醫學文獻首次發現重鬱症患者有兩項憂鬱症狀和心臟疾病有關,自主神經亢奮(包括:心悸、顫抖、眼睛模糊、出汗、呼吸困難、胸悶等症狀 )和早醒型失眠。
自主神經系統亢奮會使心跳血壓稍高,惡化粥狀動脈硬化;而失眠則會增加心肌梗塞的危險,同時也會使正腎上腺素及多巴胺分泌增加,這些臨床發現都與本研究不謀而合 。
因此,當重鬱症患者出現自主神經亢奮以及早醒型失眠,醫療人員應當小心重度憂鬱症病患的心臟問題。(本文摘譯自Psychosomaitcs 48:5,September-October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