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健康加油站 新聞專區 台灣心理衛生教育出了什麼問題?1/4國人心理不健康

台灣心理衛生教育出了什麼問題?1/4國人心理不健康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1295
收藏 瀏覽數 : 11295
台灣心理衛生教育出了什麼問題?1/4國人心理不健康

64個心理健康團體連署進總統府遞建言書,並於總統府內合影。​

 

「碰、碰、碰!」2016年5月10日晚間八點多,台北監獄附設刑場三聲槍響劃破寧靜的夜晚,在2014年犯下駭人聽聞的北捷隨機殺人案兇手鄭捷遭閃電槍決,結束了他二十二歲短暫的人生。鄭捷到底有沒有精神疾病?成長過程中又遇到什麼事情,讓他思想行為如此偏激?這些問題隨著鄭捷伏法都化為泡影。鄭捷生長在一個健全、經濟無虞的家庭環境中,讓人不免擔憂在非高風險家庭成長的人,為何有此偏激的行為,台灣的心理衛生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台灣缺乏一個跨部會的心理衛生整合機構,」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分析,台灣憂鬱防治和心理衛生教育缺乏一個資源整合的單位,所以雖然推動自殺防治和壓力宣導的民間機構很多,卻都各做各的,像一盤散沙,儘管目標和方向一致,但彼此沒有串聯,缺乏聯盟性的推廣,因此成效有限。

其次,民眾長期忽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是阻礙心理健康推廣的原因之一。胡海國進一步說明,研究指出,在台灣每個人一天會經過身旁的路人或者接觸到的人,加一加將近六百人,其中超過四分之一的人(約150人)可能正承受巨大心理壓力、不開心、有憂鬱傾向、失眠、亟需人關心,雖然平常不一定看得出來,但「他們的心理就是生病了!」

若長期忽視這些高危險群的心理健康,那他們有很高的機率會產生孤僻、憤世忌俗的反社會人格特質,形成所謂的「孤島症候群」。「若不積極正視這個問題,未來台灣像鄭捷這樣的社會案件恐怕還會再重演。像在澳洲,政府就很積極,他們會在校園作推廣和宣導,當發現這些高風險群後,政府除了介入輔導外,也會持續追蹤他們的狀況,避免類似悲劇發生。」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也表示,倘若政府成立一個跨部會的資源整合機構,在憂鬱防治和國人心理衛生健康的促進上,會有很大的進步。舉例來說,台灣每年約有400~500人因農藥中毒自殺死亡,而其中農民服用農藥自殺的比例最高,若由跨部會的資源整合機構來統整資源、配置經費,讓較了解農民現況或背景的農委會與心理健康促進團體一同介入輔導,可能會更有影響力,效果更好。

另外,像是職場中,很多人因為工作壓力大,也會有憂鬱和自殺情形,這部分若有勞動部和經濟部居中協調,安排專業的心理衛生人員到公司行號進行憂鬱防治宣導和紓壓排解課程,便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民眾因職場壓力而自殺的比例。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理事長田秀蘭則呼籲,心理衛生教育應從小做起。政府若能重視並投注更多的心理衛生初級與次級預防預算,會有更多心理健康促進的資源可以深入校園,教導孩童遇到壓力或挫折時該如何排解,而這部分就需要教育部的協助。

胡海國強調,「心理健康出問題是長期累積的,預防勝於治療,若能從小扎根教起,培養抗壓力和紓壓能力,就能減少未來因憂鬱而自殺的機會。」

「國健署每年預算一百億,卻都只花在癌症篩檢等生理疾病的預防上,心理衛生防治因隸屬衛福部心口司範疇,半毛錢都拿不到,真的很可惜!」賴德仁以美國為例,「美國政府就很重視國人的心理衛生健康,在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院(NIMH)的等級甚至和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是一樣的。」希望政府能盡快成立跨部會的心理衛生防治機構,由此機構來統整心理健康促進的資源及配置經費,並與民間及相關學術團體共同討論需求,讓台灣不再出現下一個鄭捷!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