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多久沒運動了?一星期、一個月,還是一年?國人不運動的理由,比運動的次數還多,更存有許多刻板印象,戒掉這些藉口很簡單,在你決定看電視、睡大覺消磨時間前,先動動你的雙眼閱讀本文,重新認識運動的面貌吧!
65%的國人沒有規律的運動習慣,到了退休年紀前後,規律運動的人口才略增。學者估計國人在工作、交通、家務及休閒中的活動量,發現不少民眾光消耗在工作上的身體活動能量,占全日能量的一半左右,休閒活動的能量消耗僅占2.8%,比例相當懸殊。
藉口一牛車 就是拉不動
其實,多數民眾已體會運動的重要,自覺運動量太少,但到底是什麼阻礙民眾運動?陽明大學社區護理研究所助理教授劉影梅研究指出,「不好意思運動」、「不喜歡運動」、「健康因素」、「沒有人陪我或教我運動」、「家庭牽絆」、「運動的資源不足」、「沒有時間運動」等,都是讓民眾卻步的理由。其中,「沒有時間運動」占71.1%,「懶得運動」和「沒有體力」各為18%和12%,顯示生活緊張忙碌,上班族即使想藉運動紓解壓力,卻抽不出空而放棄的情況最普遍。
另有研究指出,上班族在生活作息改變、忙碌工作後或疲倦時,最無法維持運動習慣,顯示運動不在國人「例行活動」的名單上,一旦生活發生變化,首先被犧牲的是運動及健康。
運動阻力還會隨階段或文化而不同,國外研究發現,在起始階段,民眾會抱怨時間壓力;在維持階段,則為社交阻力,例如缺乏朋友或家庭陪伴。不同族群強調的理由也不盡相同,以女性為例,歐洲裔美國女性抱怨缺乏家庭支持,時間表調整不過來;非洲裔美國女性強調運動令人疲倦;相較之下,沒有興趣及場地設施不足,是台灣婦女普遍的心聲。
場地設施不足或沒有時間,聽來情有可原,但不想運動的懶人,藉口可是一籮筐。有些人對身材沒信心,認為運動很難為情,身著運動服出門更丟臉;有人嫌反覆規律的動作太枯燥,一個人做很無聊;或是覺得運動「好累」,每次運動完都全身酸痛,懷疑運動根本不「健康」。然而,只要對症下藥,踢開這些運動絆腳石,一點都不困難!
聽身體說話 檢視運動3大優點
近來,政府積極鼓吹運動,行政院連續兩年將施政主軸訂為「健康台灣」,目的是提升國民健康體能,希望增加觀賞運動人口比率至1%,並將規律運動人口擴增為50萬人,讓全民動起來。
事實上,要活就要動,為了身心健康,也應多傾聽身體發出的渴望和需求,維持規律的運動習慣。運動的好處不勝枚舉,主要有下列幾項。
1.促進體能,變健康!
運動能強化肌肉,增加肌耐力和柔軟度,減少腰酸背痛。林口長庚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蔡文鐘指出,運動能預防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糖尿病,已有研究證實,運動對治療疾病和病後恢復大有助益。
2.體重控制,變漂亮!
運動可提高基本代謝率,同時把多餘的脂肪轉化為肌肉,增加肌肉彈性,讓身材更健美,還能消耗多餘卡路里,控制食慾,維持理想身材。
3.身心愉悅,變開朗!
運動能提供更多能源,紓解緊張,使人不易疲勞,並有效對抗焦慮與憂鬱,同時幫助睡眠,讓人容光煥發。運動也可能促使腦部釋放某些化學物質,如腦內啡(endorphins)和血清素(serotonin),無論運動時或運動後,皆有助於改善心情。
美國匹茲堡大學以17年的時間,追蹤229位50~60歲女性的運動習慣,研究發現,經常不活動者比常活動者,高出1.5倍的機率難以進行日常活動(如購物、做家事、爬樓梯),表示動得愈多,老年時愈能獨立生活。最近也有一篇研究證實,適度運動對老年人而言,除了增強免疫能力外,還能減少上呼吸道感染。
此外,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系的研究報告指出,游泳、長跑、籃球與舉重選手,在安靜休息時的血液白血球、淋巴球與單核細胞數量,皆顯著高於沒有規律運動的控制組;這些運動員除了有較強的免疫系統,體內的過氧化物歧化酉每、穀胱甘月太過氧化酉每等抗氧化劑,也比控制組來得高,顯示運動員具有較優異的抗氧化系統。
台體體育研究所教授許壬榮表示:「簡單地說,運動就是讓你活得更長、更健康、更快樂!」
運動好好玩 型態不再老掉牙
提到運動,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是慢跑、游泳、登山、健走等「傳統」方式,但隨著運動項目推陳出新,也愈來愈多樣化,與休閒活動結合,更能達到運動效果。
像是風行世界20餘國的彼拉提斯,在愛趕流行的台灣當然不會缺席,健身中心彼拉提斯課程班班客滿,示範教學書籍和DVD如雨後春筍般上市;大學體育課也趕熱潮,滿足年輕學子對新興運動的好奇心;也有醫師將其引進復健療程,應用於治療及預防下背痛和運動傷害;連社區大學也開起彼拉提斯健身班,名額迅速額滿。
其他新型態運動,還有風箏衝浪、自行車觀光、定位運動、臂跑、強力瑜伽、飛輪運動、拉丁有氧等,聽來是不是新奇又有趣?以下各篇報導不僅介紹這些運動,更要教你戒除沒時間、沒效果、沒體力、沒樂趣等懶惰理由,讓你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