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心靈活水 揮別憂鬱 憂鬱蔓延大學城?引爆點是失戀、人際困擾、還是就業壓力?

憂鬱蔓延大學城?引爆點是失戀、人際困擾、還是就業壓力?

出處/ 2005年10月號/第232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304
收藏 瀏覽數 : 4304
憂鬱蔓延大學城?引爆點是失戀、人際困擾、還是就業壓力?

大學,是青春的尾巴,人生中最璀璨的「黃金時期」,但台灣的大學生,近乎4人就有1人憂鬱情緒嚴重,需專業協助,令人不禁擔憂,大學生怎麼了?灑滿陽光的校園裡,為何蒙上憂鬱陰影?

留著一頭飄逸長髮的林芳靜,打從大一剛入學,就因個性開朗,很快與班上同學打成一片,假日也常與一掛好友出遊烤肉,感情融洽。但是,升上大二後,同學發現芳靜跟以前不一樣了,上課時總是一個人坐在角落默默不說話,下課後也不和同學互動往來,臉上的笑容變少,看起來好像很累的樣子。

同學以為只要過一陣子,芳靜就會恢復活潑的個性,但時間愈久,她更加鬱鬱寡歡,不來上課的次數愈來愈多,原本的好成績也直線下滑。班級導師深入瞭解後,帶芳靜前往輔導室求助,經過心理諮商,與精神科醫生診療後發現,她得了「憂鬱症」,而且症狀持續好幾個月。(延伸閱讀:7小時內3學生感情因素燒炭亡,家長如何撫平孩子失戀痛苦的情緒?

新世代的未央歌 很BLUE

近來,「憂鬱症」這三個字似乎常出現在現代人的生活中,不僅是電視新聞,不少民眾周遭都有親朋好友深陷「藍色深淵」。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憂鬱症已經和癌症、愛滋病並列21世紀的三大疾病。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精神醫療部顧問醫師胡維恆表示,根據統計,憂鬱症的點盛行率約為3%,女性罹患憂鬱症的比例是男性的兩倍。若將3%換算成實際人口,世界各國約2億人患有憂鬱症,且罹患人數持續增加。

在國內,這股「憂鬱風暴」不只席捲中年父親、家庭主婦、白領上班族、公司大老闆,更蔓延到向來熱情洋溢的大學校園中,悄悄找上正值青春年華的大學生,顛覆過去一般人認為「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刻板印象。

1/4的大學生很憂鬱 需專業協助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說,一般人總以為大學生最是無「憂」無「鬱」,不但已擺脫升學壓力,也尚未面臨就業煩惱,唯一要做的事,就是:由-你-玩-4年u-ni-ver-sity。

不過,從董氏基金會最新的調查顯示,大學生並不是想像中那麼「樂觀」!近乎每4人就有1人,有嚴重憂鬱情緒,需要專業的協助。另外,時常或總是讓大學生感到壓力的生活事件,除了「未來生涯發展」、「學業表現」、「與異性交往關係」外,第四排序竟是「金錢」,顯示各種物質追求與慾望,大大提高大學生對金錢的需求,這項需求已成為他們的壓力源。

教育部曾統計2002~2005年6月的校園意外事件,共有232名學生自殺身亡,大學生自殺人數最高,總計124人,占五成三。教育部指出,自殺死亡在全國或校園的比例,均逐年攀升,在大專及高中職學生中更竄升為第二死因。延伸閱讀:去年平均每小時4人輕生!想自殺怎麼辦?​

成功大學醫學中心針對全國大專院校學生進行的「校園憂鬱與自殺防治」調查發現,3996位抽樣學生中,有5.33%的學生接近臨床上疑似重度憂鬱症的診斷標準。進一步分析發現,曾有自殺行為的學生,呈現「憂鬱程度較高」、「容易在不如意或別人不喜歡自己時,否定自我價值」、「想用自殺來解決內心痛苦」等心理特性。

為何大學生不快樂?

擁有10幾年輔導經驗的淡江大學諮商輔導組主任胡延薇表示,「壓力多元」、「面對壓力無法調適」、「找不到適合的紓壓管道或情緒出口」,都可能導致大學生罹患憂鬱症。延伸閱讀:歐陽靖走過網路霸凌,靠8個提問轉念面對傷痕

淡江大學輔導組每年都會針對學生進行心理諮商問卷調查,從1999年以前回收的問卷可看出,多數學生心中最感困擾,而想求助的項目是「不知如何規劃未來生涯」;但1999年以後的問卷則發現,「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已躍升為求助排行榜的前兩名。

胡延薇認為,這項轉變反映兩種現象,第一是大學生日漸注重心靈健康;第二則是變化快速的現代社會,使大學生面臨多元壓力,包括「課業」、「家庭」、「人際關係」、「生涯規劃」等。雖然「生理」已發展成熟,但「心理」的成熟度卻不見得「並駕齊驅」,當他們找不到調適壓力的良方,或宣洩情緒的出口,就可能導致憂鬱症。

身處第一線輔導現場,她也從前來求助的學生中,觀察到幾類族群特別容易出現憂鬱症狀。包括:

1.當事者容易用單一角度來看事情。

2.判斷事情過於兩極。

3.對某件事物過度執著。

4.人際網絡不足(例如缺乏可以吐露心事、傾訴煩惱的知心朋友)。

5.家庭支持系統不足(例如較少親子間的互動溝通,或常被父母拿來與兄弟姊妹做比較,讓當事者感到孤單或不受重視)。

6.自我要求過高(例如完美性格者)等,都是罹患憂鬱症的高危險族群。延伸閱讀:三浦春馬自殺帶來的警訊:隱藏在微笑背後的哀傷,你周圍有「假面憂鬱」的親友嗎?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成大醫學院行為醫學研究所教授柯慧貞表示,預測會讓大學生憂鬱的「因子」很多,包括性格上出現價值偏差、生活面臨某些負向事件帶來的壓力、面對壓力時採取逃避的態度、過度壓抑內心情緒、對自我或環境產生負面評價(如認為身處的環境是糟糕的、充滿壓力的)等。但心情憂鬱不代表罹患憂鬱症,這些「因子」像埋藏在人們心中的「地雷」,當生活中出現「引爆點」,才有可能引燃憂鬱症。

為何會有這些「因子」?柯慧貞表示,可能是遺傳因素,使某些人的情緒調節較常出現負面情緒,容易往壞處想;也有可能是受到成長過程中的經驗影響,易學習到較僵化固執的價值觀,例如:「我不如別人、不夠優秀,就代表自己是糟糕無用的人」。

哪些是日常生活中的「引爆點」?柯慧貞解釋,它指的是讓人感到不快樂、心情低落的「負向生活事件」。處在不同環境,「引爆點」的類型也不同,對上班族來說,引爆點可能是被老闆炒魷魚;家庭主婦的引爆點,可能是與結婚多年的老公離婚。

對大學生而言,「引爆點」的類型則包括被迫休學、面臨被二一的退學危機;與家人、朋友、師長發生衝突;遭到同學排擠;父母離異或婚姻失和;自己或親友罹患嚴重疾病;家人或親朋好友驟逝;家中經濟情況突然變差;情人移情別戀等。(延伸閱讀:那些《比悲傷更悲傷的事》教我們的愛情課題

柯慧貞說,當這些意想不到,或不希望出現的事件發生在生活中,就有可能導致心中的「憂鬱地雷」被點燃,產生強大壓力,成為「憂鬱症」的推手。這些事件像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當憂鬱情緒長期無法排解,累積到不能承受的程度時,就會導致「憂鬱症」。

愛情 最難修的學分

什麼事情最容易壓垮大學生的心靈?胡延薇表示,大學生前往輔導中心求助的事件中,以「情感困擾」最常見,像失戀、分手等,比例高達1/3。其中有超過一半的求助個案是女生,但近年來,男生亦有增加趨勢,顯示在大學生的世界中,「愛情學分」成為左右憂鬱指數的關鍵之一。

除了求助比例「男女有別」,男生和女生表達失戀情緒的方式也不相同,女生通常會用淚水來洗滌悲傷,或找朋友傾訴內心的痛苦;男生則容易借酒澆愁,或是狂打網路電玩來發洩鬱悶情緒。

胡延薇說,雖然在大學校園裡,失戀分手是常見的事,有的人只要大哭一場就可以雨過天晴,但也有人一直走不出失戀創傷,引發憂鬱症。(延伸閱讀:如何走出失戀風暴,平靜的轉身?

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曾有位大四女生前來求助,表示幾個月前因個性不合與男友分手,本以為自己可勇敢走過來,卻一直身陷憂鬱,晚上經常失眠、常不由自主哭泣、無法控制內心的憂傷,甚至出現自殺念頭,且情況一天比一天嚴重,就算同學不斷邀她去戶外踏青,也無法快樂起來,反而更感失落,讓她擔心自己是否罹患憂鬱症。為避免情況惡化,她才鼓起勇氣踏進輔導室。

諮商過程中,女學生邊說邊哭,胡延薇傾聽了她的故事,根據經驗判斷,很可能已經出現憂鬱症傾向,便陪她前往醫院求診,經醫生診療,確定罹患憂鬱症。後來,在學校輔導人員的照護下,女學生開始接受藥物治療,經過一學期,她的憂鬱情況獲得改善,逐漸回復過去的開朗個性。

「還好這位女學生即時向外界尋求協助,否則後果可能不堪設想。」胡延薇的語氣裡透露著慶幸與不捨,她很高興女孩可以漸漸走出憂鬱陰霾。延伸閱讀:失戀聽錯歌,愈聽愈傷心!專家教你挑對療傷情歌

人際退縮 憂鬱警訊

令人擔憂的是,並非每位身陷憂鬱深淵的大學生,都能察覺自身情緒,即時找到將自己拉出深淵的「援手」。

「很多憂鬱症患者根本沒有察覺自己的憂鬱情緒,直到出現自殺行為,被送來急救,才發現已患有重度憂鬱症。」胡維恆表示,很多患者缺乏正確認知,認為憂鬱症的症狀是「身心的過渡時期」,只要時間過了,自然會好,殊不知愈拖愈嚴重。除了當事者「不自覺」,連周遭的家人、同學也容易解釋為只是心情不好,過陣子就好了。

胡維恆說,罹患憂鬱症的大學生最明顯的症狀,除了心情低落外,就是出現「人際退縮」,例如:原本愛和同學打成一片,卻開始不參與同儕活動,對於同學的邀約興趣缺缺;或對原本熱衷的活動失去「愉悅」的感覺,例如:喜歡唱歌的人忽然不想再去KTV高歌;上課時無法集中精神、缺課次數愈來愈多、學業成績下滑等。

除了這些「跡象」,有些憂鬱症學生還會出現「自我傷害」行為,如女生會拿刀子在手腕上割出一道道傷痕;男生會用菸在皮膚燙出一個個傷疤。只要身邊的同學、朋友多觀察、關心,可從「蛛絲馬跡」中看出徵兆。

同儕的關懷 第一道援助

對大學生來說,最容易發現當事者出現憂鬱症狀的,往往是相處時間最長的同學。胡延薇表示,以淡江大學為例,不少前來求助的學生,都是被同學發現後,陪著一起來諮商。但光只有「發現」還不夠,得具備對憂鬱症的正確觀念,才能陪伴當事者走出生命「憂」谷。

對此,柯慧貞建議,身為當事者的親朋好友,首要之務應先查詢憂鬱症的相關資訊,當陪伴者對憂鬱症的瞭解愈多,愈能幫助當事者。延伸閱讀:當好友被劈腿而傷心欲絕,這樣安慰不NG!​

對同學而言,要多給予當事者柔性陪伴、長久關懷,鼓勵當事者不要輕易放棄,讓他知道還有很多人關心自己,不會感到孤單、無助。

對父母來說,則要以關心代替責罵。父母往往會因不瞭解憂鬱為何物,批評孩子的低潮行為,反而加劇孩子的病情,因此,要避免言語上的標籤指責,如「你真笨」、「真沒用」的話語,並且多傾聽、多溝通。

不過,柯慧貞也強調,憂鬱症患者需要的是專業的治療,儘管很關心當事者,也不能忘記自己並非醫生,沒有辦法憑藉一己之力,幫助他脫離憂鬱風暴。在照顧當事者之餘,別忘了要好好照顧自己,以免因為身心負擔過重,自己也陷進憂鬱深淵。


憂鬱地雷 轟炸全球學子

不只在台灣,美國、香港、大陸的大學生亦受憂鬱侵擾。美國大學健康協會於2004年,針對大專院校學生進行訪調後發現:45.1%的學生,在前一個學年很難適應,感到沮喪;10.1%的學生在前一個學年曾認真考慮自殺;1.3%的學生在前一個學年曾經企圖自殺。

今年1月,香港大學等10所院校發表的調查亦指出,有50~60%的香港大學生出現憂鬱、焦慮及壓力等情緒反應,其中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感到憂鬱,女生則比男生容易出現焦慮症狀。

此外,中國大陸2005年最新的調查亦發現,超過16%的大學生出現中度以上的情緒問題,包括心情憂鬱、焦慮、睡眠失調、網路使用成癮等延伸閱讀:愛在IG、臉書放閃?3招避免掉進社群比較漩渦

顯見「大學生憂鬱症」似乎已成為舉世皆然之勢,對大學輔導人員來說,如何降低大學生的憂鬱程度,也成了校園自殺防治工作的重要關鍵。

如何辨別「憂鬱」?

1.憂鬱情緒:對事情的看法偏向負面悲觀,但仍有一定的能量面對一般生活。

2.憂鬱症患者已有憂鬱情緒,但思考、行為、食慾、睡眠等,都已弱到無法應付生活,這是憂鬱症和憂鬱情緒之間最明顯的差異。而年齡不同,憂鬱症的症狀也不盡相同。

■成人憂鬱症:中壯年患者容易感到內心不安、失眠、食慾降低、體重減輕;老年患者則出現腦力衰退、生理不適、自尊心降低,容易覺得自己老了、沒用了。

■大學生憂鬱症:除了常見於成年憂鬱症的吃不下、睡不著,大學生的憂鬱症容易反映在情緒低落、內心悲傷的心理表現上。部分大學生可能會出現暴飲暴食、嗜睡等症狀;在人際關係與課業學習上,會減少與同學的互動往來,不想上課、缺課次數增加,容易出現負面想法,如擔心功課不好、考試被當、別人不喜歡自己等。延伸閱讀:別再旁觀!用對管道檢舉網路霸凌

■青少年憂鬱症:帶有較多暴躁特質,容易情緒不穩、易怒、缺乏耐性。

3.其他易混淆的精神疾病

■躁鬱症:包括躁症與鬱症的表現,有明顯的躁期,但不一定有鬱期。出現躁症時,容易過度興奮、喜歡與人爭論、自以為能力很強、有瘋狂購買東西的衝動等;出現鬱症時,容易情緒低落、失眠、興趣減退。

■焦慮症:焦慮症是交感神經過度作用,主要症狀包括心理上的不安感,沒有理由,且不斷擔心某種莫名事物;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倦怠;肌肉感到緊繃酸痛、手心冒汗等。焦慮症與憂鬱症的某些症狀相同,但焦慮症以身體上的緊張、思考上多慮為主,憂鬱感則是以低潮為主。

►延伸閱讀

舊愛還是最美VS好馬不吃回頭草,我適合和舊情人復合嗎?​

發現伴侶是恐怖情人,怎麼辦?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