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在台灣第1型糖尿病患者有2000~4000人,人數雖然不多,不過每年都有200個新增病例。因為發病年齡多在兒童、青少年時期,無論是從病理、療程與治療策略,尤其是患者的心理感受皆與成人型糖尿病有所不同。這兩、三年來,本院所照顧的糖尿病兒童增加的非常快,因為糖尿病似乎是老人的病,每位家屬都會問我:「為什麼我的孩子(甚至有1~2歲小孩)會得到糖尿病」。
很多家屬一得知自己的小孩得糖尿病,都無法接受,甚至會疑惑「是不是糖果吃太多」、「飲料喝太多」、「家中都沒有人有糖尿病,為何他(她)有」,有些阿嬤甚至很愧疚,以為是自己的疏忽所導致。
為什麼孩子會得到糖尿病?
兒童型糖尿病其實並不是飲食的疏忽所造成,引起糖尿病的原因很多,包括第1型、第2型糖尿病、胰臟疾病、內分泌疾病、藥物或化學品引起者、胰島素接受器異常、某些遺傳疾病及感染妊娠糖尿病等,兒童期的糖尿病絕大多數為第1型糖尿病,屬於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這是因為胰臟胰島B細胞被自體免疫抗體或不知名的原因(特發性)所破壞。
有些家屬反映「並無家族病史,為何會得到第1型糖尿病」,文獻報告顯示,絕大部分的第1型糖尿病患者無家族史。另一項對於一卵性雙胞胎的觀察顯示,雙胞胎之一在40歲以前發病時,另一位雙胞胎發病的機會約只有1/2,這表示有遺傳體質須有環境因素的配合才會發病。在遺傳體質方面,陸續已有十幾種基因位置與第1型糖尿病有關,如HLA DQα52Arg、
HLADQβ57non-Asp、Insulin minisatellite VNTR、D15S107等,但還需要被證實;至於環境方面,從幾十年前就有許多種病毒如腮腺炎病毒、科沙奇病毒B型、德國麻疹、巨細胞病毒等被懷疑與糖尿病有關,但是並無法被確定。前幾年台灣流行腸病毒71型,因為腸病毒71型與科沙奇病毒B型同屬於腸病毒家族,就有人擔心是否會增加得到糖尿病的危險,後來並沒有案例增加的趨勢,況且病毒與第1型糖尿病的關係仍未確定,實不宜恐慌。
兒童型糖尿病的徵兆與治療
兒童型糖尿病發病的年齡依據筆者在長庚兒童醫院統計107例糖尿病兒童中,從1歲多至16歲都有,平均發病年齡是7.86歲左右,各年齡層都有。許多病童常有數週至數月的病史。常見的症狀有多尿、多飲、體重下降、多食、倦怠、夜尿(甚至尿床)、腹痛、嘔吐、口腔或陰部黴菌感染等,其中黴菌感染擦了藥膏也會反覆發作。有些學齡前的兒童會表現出咳喘的現象,因而被誤以為是支氣管炎;全身倦怠被誤以為腦膜炎,其實都是酮酸所造成;有些家屬則發現馬桶蓋附近有螞蟻在爬;約有1/3~1/2的病童在發生糖尿病酮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後才被診斷出來。所謂糖尿病酮酸中毒就是病童的血糖≧300 mg/dL,血中或尿中酮體呈陽性,血漿HCO3-≦15 mEq/L,這時候病情算是滿嚴重的,約有10%會脫水,要積極治療否則有生命危險。所以,若你的孩子有不明原因體重下降、很喜歡喝水、以前不會尿床而現在會尿床、全身倦怠等,就必須帶孩子到醫院作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