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最新發表於《行為治療與實驗精神病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當一個人強迫性地流連在令人痛苦和無益的思想上時,會反覆出現負面思維,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及精神健康出現問題,特別與憂鬱和焦慮有關。
來自紐約州立大學賓漢敦分校的研究者針對中度和高度反覆思考與個人的夜間睡眠長短和習慣關係進行探討,並以52名在「重複思考量表」的測驗中獲得高分的參與者(年齡介於18~65歲)為研究對象。讓他們觀看各種成對的圖像(包括中性和能喚起情緒的),然後透過參與者眼球的移動來測試其注意力。同時也蒐集參與者的睡眠週期、記錄每晚的睡眠長度及幾點入睡的資料。
結果發現,經常有睡眠困擾的人較難忽略負面的刺激,且睡眠愈短的人需要更長的時間轉移負面刺激,這顯示了睡眠不佳與過多的惱人想法有關。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一開始就有入睡困難的參與者身上。研究者認為,應持續關注睡眠對思維過程和注意力的重要性,並有必要了解睡眠和晝夜紊亂如何與注意力分配(allocation of attention)產生相互影響。
本文摘譯自〈今日醫療新聞〉,8 January 2018,Is lack of sleep to blame for repetitive negative thou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