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熟齡照護 照顧家人 避免爸媽未來臥床失能,現在就開始準備!

避免爸媽未來臥床失能,現在就開始準備!

出處/ 2015年9月號/第341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5055
收藏 瀏覽數 : 5055
避免爸媽未來臥床失能,現在就開始準備!

讓爸媽自己洗衣燒飯是孩兒不肖?有此觀念可是大錯特錯!鼓勵高齡但健康的爸媽維持自理生活的功能,是預防長輩臥床失能的第一步!若爸媽因生病而行動不便,不事事代勞,鼓勵他們自理,也能幫助他們及早回復生活功能、延緩退化。


傳統觀念認為老人家的疾病愈少,身體愈健康,就會活得比較久,臺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詹鼎正表示,不少老人醫學研究卻發現,決定老人家長期存活率最重要的是「生活功能」,而不是身上有多少疾病。

詹鼎正院長常請老人家藉由過馬路來測試,綠燈一亮就開始過馬路,如果紅燈亮了,還沒走到馬路的另一端,代表走得太慢;他也會請老人家開花瓜罐頭或是擰濕毛巾,如果用手無法打開罐頭蓋子,或無法擰乾毛巾,代表身體沒有力氣,死亡率會比走路走得快、有力氣打開罐頭或擰乾毛巾的老人家高。這時他會叮嚀陪同長者看病的家屬,一定要特別注意老人家的生活功能是否在近期出現退化,如果體重突然減輕、沒有活力、走路忽然變慢,就應尋求醫師的協助,找出哪裡出了問題。

當爸媽健康時
做好3件事,可延後失能時間

失能是失去日常生活的功能,老人家失能是可以及早預防的,當爸媽健康時,需要做的是延後老態龍鍾的失能時間。

1多動少坐
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高齡醫學科主任彭莉甯鼓勵年長者,不要坐在家裡看電視,動都不動,可在陽臺上種菜、種花,或是常到公園散步,走路到市場買菜。詹鼎正院長鼓勵老人家要經常外出,走路、搭捷運、搭公車、逛街,家事不要假手他人,養成自己倒廚餘、下廚做飯、炒菜的習慣,這樣都有助於動腦,維持肢體靈活。有些人看到80、90歲的老人家蹲著洗衣服、坐在小板凳上包粽子,常會覺得晚輩不夠孝順,但看在高齡醫學醫師的眼中,反而是很好的事,老人家擁有良好的生活功能就會延緩失能的發生。

2不要老是待在家裡
最好的做法是加入志工行列,像去醫院、寺廟、展覽館、學校、社會團體等當志工,或是參與社區活動,唱歌、跳舞、插花、下棋、學家具修繕皆可,甚至到長青學苑、補校上課,經常與人接觸,活動肢體,就是要讓自己有事做,有機會動腦,以延緩身體老化。

有不少老人家喜歡背著相機到處攝影,或是學習跳國標舞、芭蕾舞,活力十足,彭莉甯主任建議,只要老人家願意動,有體力可以做,就要讓他們快樂的去參與活動,做一名有生產力的老人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

若老人家一開始排斥外出也不要放棄,就像送學齡前小孩去念幼稚園一樣,前幾次陪他去,甚至一開始就安排聊得來、年紀相近的鄰居或住得近的親戚一起去當志工或上課,能讓老人家更安心的踏出第一步。

文未完,全文請見紙本雜誌。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付費會員登入可線上瀏覽全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