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吃出健康 健康飲食 糖友大餐後加顆藥,血糖就會變平穩?

糖友大餐後加顆藥,血糖就會變平穩?

出處/ 2015年7月號/第339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836
收藏 瀏覽數 : 4836
糖友大餐後加顆藥,血糖就會變平穩?

血糖數值是糖尿病患每天都該關心的事,當數值漂亮,代表控制得宜,自己也安心!只是若糖尿病患想滿足口腹之慾,大餐前後自行增加藥量,甚至少吃或不吃,這會不會讓自己陷入低血糖的昏迷危機?


糖尿病友想要享受美食,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院長、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醫師杜思德提醒,必須學會掌控食物的攝取量,目前臨床上都會教導患者面對大餐、請客的飲食原則。不過,長久而言,飲食最好還是定時、定量,不要大起大落。

關於血糖控制,民眾存有許多迷思,以下訪問專家為您一一澄清。


Q聚餐後自行增藥量
   可有效控制血糖?

正解》用餐定時定量最保險,口服藥物難控制其發揮藥效的時間,若自行加藥,之後反而容易低血糖而昏迷。

臺大醫學院護理系副教授、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常務理事張媚說,目前常見的第二型糖尿病,治療方式以口服藥居多,因不同的藥物作用不同,例如:促進胰島素分泌、加強胰島素作用等,所以不見得吃加倍的藥就能放心吃大餐。加上口服藥的作用時間較長,吃一次可能有6~12小時的效用,若吃加倍的藥物,可能食物消化完畢了,藥效仍存在,反而變成低血糖的情況,因此病人不要擅自調整藥量。


至於年輕時就發病的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治療方式是直接施打胰島素來控制血糖。速效胰島素注射後馬上就作用,當病人控制得很好時,醫師可讓病人自主決定,若這餐準備多吃一點,餐前劑量就多打一點;但如果血糖控制還不太穩定,醫生就不會讓患者自由調整,不然很可能導致血糖過高或過低。


杜思德醫師提醒,每個人的食量不同,對「大餐」的認知也不同。「有些人覺得吃1碗飯就很多了,有些人覺得要吃到3碗飯才是大餐。話說回來,如果一口氣吃下3碗飯,真的可以用一顆藥丸來彌平攝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嗎?其實是非常不確定的。」


儘管有些藥物供患者在特殊情況下使用,達到類似延緩腸道吸收醣類的作用,但大部分的藥物都不具備這種作用。杜思德醫師建議糖友,飯後2小時還是再量一下血糖較保險,如果血糖過高,只好少吃一點美食。


Q少吃或不吃不喝
   可改善糖尿病嗎?

正解》不可行,反而易導致致命危險。

杜思德醫師表示,人體需要很多營養素,葡萄糖是其中很重要的元素,包括腦細胞也需要葡萄糖供應能量。由於第一型糖尿病患會施打胰島素,如果少吃或不吃,一旦打的劑量過高,很可能會引發心慌、心悸、發抖、意識模糊、昏厥等低血糖症狀,嚴重的話,甚至會休克或死亡。此外,若吃了東西忘了打胰島素,體內的糖類代謝產物──酮體含量過高,則會導致酮酸中毒。 


對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來說,適度的少吃可控制體重,對控制病情有幫助,然而,過度激烈的少吃、甚至不吃,會營養不良,同時要忍受強烈的飢餓感,等到忍不住時大吃大喝,血糖在短時間內從極低飆到極高,反而更不好。


此外,張媚副教授也表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症狀不明顯,有些人健檢發現血糖偏高,為了避免吃藥,就開始嚴格節制飲食,這樣做,血糖可能維持在正常值左右,但患者通常會對澱粉類食物嚴加限制,導致營養不足且不均衡,往往會造成體重過輕,身體更衰弱,這是本末倒置的行為。


前幾年很風行的低GI(升糖指數)飲食減肥法,起源就是針對糖尿病患設計的。張媚副教授表示,低GI食物可以是一種選擇,但並不表示糖尿病患者只能吃低GI食物,而且吃低GI食物時,仍要注意其分量及總熱量。


一般來說,大部分低GI的澱粉類食物,都是未經加工的天然鮮食,本身膳食纖維較高,需要較多的時間消化吸收,所以血糖不會上升太快。而精緻過的澱粉類食物,則大部分都屬於高GI食物,纖維少、消化吸收快,易造成血糖波動大,建議少吃。


張媚副教授表示,正確的觀念是:糖尿病患者應飲食均衡又多樣,而不是某些東西不吃或是只吃特殊食物。所謂的「均衡」,當然是六大類營養素:醣類、蛋白質、脂質、礦物質、維生素、水都要攝取到,不可以偏廢或偏愛某項營養素。


當然,糖尿病患者要更注意油、糖的攝取,因為油脂容易囤積,而糖類容易使血糖快速上升,形成身體負擔,必須精準的控制攝取量,對於一般人而言也是如此。 


Q怎麼找出血糖
   突然飆高的原因?

正解》勤做紀錄,就能確實掌握。

1.每天用餐前後測量血糖

對剛開始學習控制血糖的患者來說,數據較易起伏不定,張媚副教授建議,最有效學習控制血糖的方式,就是養成每天飯前、飯後測量血糖的習慣。若患者持續測量飯前、飯後的血糖值,經過一段時間就能觀察出脈絡,如果發現某一餐飯前或飯後血糖較高,就能從中找出血糖飆高的原因。


2. 用手機拍下三餐菜飯組合,勤做飲食記錄
例如:把每天吃的三餐內容、分量及進食時間,以及水果、零食、飲料以筆記本記錄下來,或是把每餐要吃的菜飯湯全放進餐盤,用手機拍攝下來,再提供給醫師、營養師或護理師參考。


張媚副教授表示,人在吃東西時常是無意識的,若沒記錄,很快就會忘記自己吃了什麼或吃了多少,很容易導致過胖、血糖超標。做飲食記錄不僅可了解、督促自己的飲食狀況,也能跟醫師一起討論血糖和飲食之間的關聯性,讓治療方式更為精準。


張媚副教授說,也許剛開始有點不方便,但只要記錄一陣子,就會開始對常吃的食物有些概念,知道血糖大概會有怎樣的變化,即使之後不再記錄,也能確實掌控進食的分量。


Q如何避免半夜睡覺時
   血糖過低而昏迷不醒?

正解》睡前確認血糖值,適時補充熱量。

糖尿病友最擔心的就是半夜睡覺時,突然發生低血糖的狀況。為了安全起見,張媚副教授建議,可在睡前再次測量血糖,如果數據低於100mg/dl以下,就要補充一些食物,如1杯牛奶或幾片餅乾,避免自己半夜血糖過低、昏迷不醒。


Q換了工作
   血糖值容易不穩定?

正解》穩定的生活模式,有助血糖控制。

除了飲食控制之外,穩定的生活模式對糖尿病患尤其重要。張媚副教授說,正常人體會隨身體的需要(如進食後血糖升高)而自動分泌胰島素,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細胞功能較差,必須依靠藥物來促進胰島素分泌。不過,口服藥物的作用時間是固定的,所服用的藥量與生活模式必須相互搭配,若突然改換另一種生活型態,原來的藥效就會變得無法配合,因此需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改變吃藥時間,或更換其他藥物。由此可知,生活作息不規律的患者,血糖控制一般都會比較困難。


張媚副教授表示,許多患者常不明白為什麼要吃藥,或是不清楚病情或自我感覺良好而擅自停藥,因此目前臨床衛教會教患者認識自己所服用的藥物有哪些功能,讓患者了解治療的出發點,達到積極治療的目的。她提醒,「配合治療是為了自己的健康努力,而不只是為了聽醫師的『命令』。」


感謝彰化基督教醫院鹿基分院院長杜思德、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常務理事張媚審稿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