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心靈活水 揮別憂鬱 歐陽靖:走出憂鬱,患者和照顧者都要有喘息空間

歐陽靖:走出憂鬱,患者和照顧者都要有喘息空間

出處/ 2015年7月號/第339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7971
收藏 瀏覽數 : 7971
歐陽靖:走出憂鬱,患者和照顧者都要有喘息空間

左起遠傳電信發言人郎亞玲、譚艾珍、歐陽靖、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葉雅馨主任、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詹佳真醫師,一起呼喊「憂鬱,卡!看電影,喘口氣!」,提醒照顧者及被照顧者都要為自己創造喘息空間。

 

10多年前,大眾對憂鬱症有不少誤解,當事人不太清楚自己為何會變成這樣,身旁的照顧者更是不知如何是好。演員譚艾珍曾陪伴深陷6年憂鬱症的女兒歐陽靖從低谷走出,她說,「一開始完全不懂什麼是憂鬱症,有種求助無門的感覺,後來慢慢摸索與求助專業後才瞭解。自己在女兒身陷憂鬱的這6年間做對了一件事,就是不給任何建議的傾聽和陪伴。」


歐陽靖回憶說,自己18歲就陷入憂鬱症泥沼,本來功課很好,卻突然對很多事變得不感興趣,一直擔憂像世界末日這種莫須有的事情,情緒很低落時會莫名地哭,甚至拿菸頭燙自己的手,希望藉由感受痛楚,感覺自己還活著。


歐陽靖回想10多年前,自己第一次去精神科看診,當時大眾對憂鬱症患者有異樣眼光,就診時,旁人的眼光似乎是納悶一個年輕女孩怎麼得了神經病。好在,憂鬱症汙名化的情況現已改善很多。


傾聽與陪伴
照顧者也要懂得紓壓

歐陽靖能走出憂鬱症,最感謝的是母親譚艾珍適時拉了她一把。譚艾珍說,「自己在女兒身陷憂鬱的這6年間做對了一件事,就是不給任何建議的傾聽和陪伴。」


譚艾珍回憶,好幾次拍戲回家很累,還是陪歐陽靖聊天,一直聽她訴說,即使女兒說得內容一直重複,她也不做任何評斷、澄清或講任何期許的話,只是靜靜地聽她說。母女倆常從深夜聊到天亮,當譚艾珍問女兒可以睡覺了嗎?歐陽靖破涕為笑才結束對談,但隔天又從夜晚繼續聊到天亮,周而復始了2、3年。


在陪伴女兒的過程中,譚艾珍會假裝一切沒事,把歐陽靖視為朋友而不是女兒,不管歐陽靖是在指責或是內容不合理,她都提醒自己少說多聽,不要急著解釋。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對憂鬱症患者家屬進行的調查發現,多數家屬不知道如何與憂鬱症患者溝通,尤其是「當患者說些奇怪的想法,特別是對活著感到失望」。


譚艾珍分享,在陪伴女兒的過程中,壓力很大時都會去抱自己養的狗哭,她曾大哭後看到菩薩的像,突然體悟要像菩薩般,不需多言,要帶給歐陽靖「安定的力量」。


葉雅馨認為,照顧者與被照顧者都要建立紓壓習慣,為自己創造喘息空間,才有能量走出憂鬱低潮。


看部好電影
跟著劇中人釋放情緒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真表示,憂鬱症的症狀包括注意力、記憶力和執行功能會有障礙,患者會選擇性接收負面訊息,認為別人不喜歡他,打擊他;陪伴憂鬱症患者除了傾聽外,也要給予正確資訊,讓他們知道接受治療會康復。


另外,臨床上常看到照顧者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很容易產生負向思考,因此照顧者要保持原則,要有跟病患分離、獨處的時間,找一個喘息的出口,例如:看部喜劇或好電影,了解人生本就是喜怒哀樂參雜,不妨跟著劇中人大笑,活化快樂的神經迴路,或是跟著劇中人大哭,藉此釋放緊繃的情緒!


葉雅馨強調,讓身體動起來是比較有效的紓壓方式,因此董氏基金會大力推廣運動紓壓,但若因空間受限,看線上電影也很紓壓,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喜歡、適當的方法,且不斷去做、養成習慣。

 

關鍵字: 歐陽靖譚艾珍憂鬱照顧陪伴喘息紓壓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