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感染",共有89筆資料

加熱菸增加新冠病毒感染及重症風險

吸菸增加新冠病毒感染及重症風險,已被許多研究所印證,然而,加熱菸有相關嗎?日本著名的研究團隊 JASTIS 於近日發表研究,證明加熱菸使用者,尤其是同時使用傳統菸品的雙重使用者,新冠病毒感染及重症風險皆增加。
2023-02-16

小孩呼吸道感染住院暴增!防範流感、氣喘、肺炎鏈球菌、呼吸道融合病毒這樣做

新冠防疫措施逐步鬆綁,但免疫負債加上防疫鬆懈,醫院湧進大量「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流感、副流感病毒」、「肺炎鏈球菌」的小孩。上述疾病及過敏性鼻炎、氣喘症狀為何?過敏體質的幼童,怎麼防範呼吸道感染?若孩童感染,父母如何照顧?請看醫師建議!
2022-11-18

Omicron輕症不代表身體強健 四體質調養防長新冠或再感染BA5

很多人以為染新冠BA2呈輕症、無症狀代表身體強健,其實不一定;體質較虛的人也可能染上Omicron後症狀輕微,採陰後卻發生「長新冠」。如果不處理長新冠,易造成體質損耗,如果抗病力不夠強,易再度感染BA4、BA5,病情將更嚴重。中醫師依新冠後遺症把體質分為4類,快檢視自己屬於哪種體質,依建議來調養。
2022-09-12

Omicron新變種侵台 曾染疫仍可能感染!營養師推3開胃食譜提升免疫力

近期Omicron變異株BA.4、BA.5侵台,有較高傳染力及免疫逃脫性,曾染疫或打過疫苗仍可能感染。每個人都可能染疫,防疫期須均衡營養、提升免疫力。對此,花蓮慈濟醫學中心營養師鄭穎倢推薦3道開胃食譜「白菜臭豆腐、泡菜年糕、優格百匯」,爽口營養、又增強抵抗力!
2022-06-15

兒童打新冠疫苗副作用強嗎?0-5歲沒疫苗怎麼防感染?各族群最新疫苗接種時間一次看

今年1/1至5/15新冠確診病例已累積74萬1,680例,中症人數有1269例,重症有324例,其中9歲以下兒童超過6萬多人確診。​為減少中重症,政府開放6-11歲兒童打第1劑疫苗,只是兒童施打莫德納、BNT疫苗可能有哪些副作用?易心肌炎嗎?需注意什麼?0-5歲沒疫苗怎麼防感染?出現哪些「徵兆」需視訊診療或送醫?(2022.0516更新)
2022-05-03

換肝治肝癌!醫師籲肝移植後「2大關鍵期」須注意「排斥或感染」

免費的成人健檢讓41歲的B肝帶原者何清全意外驗出肝癌!雖經治療卻不斷復發,最後女兒捐肝,才順利康復。換肝之路極辛苦,臺安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葉秉威提醒,在肝移植2大關鍵期,要觀察肝功能是否恢復、是否出現移植手術後的併發症,出院後不能漏吃抗排斥藥物,必須細膩照護才不會引發感染……
2021-12-09

免疫力大作戰

現代人常把提升免疫力掛在嘴邊,但你真的清楚那是什麼嗎?中華捐血運動協會理事長葉金川治療淋巴癌化療期間曾發生3次感染,以抗癌的經驗和大家分享,提升免疫力不但必要,且有許多方法增強免疫力!
2021-10-28

新冠肺炎疫情「輕症」也會造成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COVID-19疫情已影響多數人的生活,疫情下除了重症患者的治療,輕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不可忽視。根據一項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後可能會出現顯著的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狀。
2021-07-08

新冠肺炎疫情「輕症」也會造成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後可能會出現顯著的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狀;這些症狀與先前的任何精神病診斷無關。新冠肺炎症狀嚴重度可能與疾病急性期發生後的精神症狀有關。
2021-07-05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 2大族群壓力快破表! 5招幫助自己防疫期維持健康身心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三級警戒延長至一個半月,除加強防疫措施,心理防疫也不能少。緊張型的年長者若過度關注疫情變化,就會變得更加焦慮、擔憂自己被感染,進而出現失眠、心理健康問題。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建議,民眾疫情期間盡量維持規律的生活型態,減少新聞訊息,專注可控事物。
2021-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