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更年期,妳可以不用孤軍奮戰!尋求支持團體的協助,讓妳安心走過「過渡期」。
人生就像一場運動比賽,更年期是中場休息、結算上半場成績的時候,就算以前走得不順遂,下半場還有逆轉勝的機會,且讓我們看看更年期的婦女們,如何休息再出發,迎向美麗人生。
案例1
為更年期眩暈症狀
就醫50多次的曉燕
63歲的曉燕(化名)在54歲開始出現嚴重眩暈、胸悶、心悸、暴躁、失眠、躁熱和盜汗等更年期症狀。之前因動過手術,卵巢只剩一個,造成更年期症狀比一般人嚴重,其中最讓她苦惱的是眩暈,一開始她以為眩暈現象是高血壓引起,為此反覆看了5~6年醫師,把她整得苦不堪言,也曾因胸悶,看過心臟科。
曉燕說,一開始無法了解,為什麼多種奇怪症狀同時出現,那陣子她常跟醫生哭訴「我感覺快死了」,有時候站在馬路邊會暈眩到無法站直,只好請路人幫忙叫計程車,直接送急診室。
後來曉燕到婦產科看診,醫師告訴她:「其實妳非常正常,只不過是更年期症狀罷了」,她才終於放下懸在半空中的那顆心,不斷感恩自己沒有得了怪病。醫師讓她服用雌激素後,幾乎所有症狀都消失了,她居然馬上就變回原來那個「正常」的自己,讓她更安心,相信這僅是一個過渡期,「一定能走過去」。
因為看診,輾轉加入了支持團體──「臺安醫院更年期婦女保健聯誼會」,在這裡姐妹們互相交流,她學到很多知識,覺得「知識」真的很重要,因為「知道」這是正常的,所以不會恐慌、不會想太多。
而「信仰」也是支持她走出這「人生最辛苦、惶恐階段」的另一個力量。在聯誼會裡她找到「知識」、「信仰」這兩大支柱,帶領她從黑暗中慢慢摸索走出來,所以她非常感謝臺安醫院成立這互助團體。
案例2
子女不孝
差點尋短的秀珠
秀珠(化名)今年55歲,年輕時與丈夫辛苦攢了幾棟房子跟一些錢。兒子結婚時,將所有財產過戶給兒子,幾年後老公過世,兒子倆竟都不願意與她同住。秀珠深覺有苦無處訴,感嘆人到了這把年紀,沒有錢、沒有家人朋友就等於沒有快樂,憤恨的她越來越找不到人生的價值。
一日,她買好繩索決定自殺,自殺前被不太熟識的台灣更年期健康學會會長蔡燕麗發現,此人心情異常陰沉憂鬱,於是鼓吹她參與成長營的活動,一起到山中賞螢。
沒想到,當她看到滿坑滿谷的螢火蟲,竟然感動到淚流不止,把旁人都嚇了一跳。一問之下,她才吐露心聲,將積壓已久的心事一股腦兒全宣洩出來,也抒發了想自殺的怨念。在旁人關心協助下,她試著找尋生活的重心,不再依戀過去的依靠,學著重新展開生活。
無關社會地位
更年期是身心靈問題
由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前部主任李奇龍醫師發起的「台灣更年期健康學會」,是國內少數致力於更年期婦女身心健康的成長團體之一,會長蔡燕麗在接受訪問時點出,更年期婦女的問題不僅在生理上,外在因素也影響著她們的情緒,像是空有錢但不幸福的婚姻,或像案例2那樣失去金錢想自殺的母親;不論有錢沒錢、地位高或低的女人,都可能為更年期所困。
尋求資源協助
開啟美麗下半生
憂鬱情緒或憂鬱症,與更年期症狀常共存,當事人可能已經分不清楚何者為因、何者為果,甚至進一步演變成惡性循環,最後可能封閉地躲在家中、疏遠人群。
另外,臺北的臺安醫院婦產科也附設「婦女保健諮詢室」,是由「臺安醫院更年期婦女保健聯誼會」中受過專業訓練的志工主持,許多門診中可能需要精神上支持鼓勵的患者,會被醫師轉介到諮詢室,來與這群志工訪談。
聯誼會前會長黃笑芳說,很多會員過去的生活重心是丈夫、孩子,現在因孩子長大而失去生活重心,頓時不知如何經營自己,不如想想小時候想學什麼,現在可朝興趣繼續前進,讓未發揮的天分得以發揮。
黃笑芳說,生命就像種子,生、老、病、死都有它的必經過程,唯有潛心、坦然地面對生命的變化,才可能安於這個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角色扮演,並且對生命感到釋然。
家人方面,「當青春期遇到更年期」很容易引爆家中的戰火,尤其是在婦女自己還不清楚為何身心不適的狀態時。所以,停經前後的婦女若發現自己身心狀態不佳,應主動就醫確認;在症狀穩定後,家人間的溝通更容易,也不容易掀起家庭戰爭。
參加聯誼團體,除了與年齡相仿的朋友一同分享生活之外,也能將一己之力貢獻給需要的人;在這幾位受訪者的身上,「施比受更有福」得到了最好的詮釋,更年期女性在懂得「與症狀共存」後,若能更進一步找到生活的動力,就是找到了幸福。
更年期諮商專線
與整合性門診
0800-00-5107這支更年期諮詢專線,是由國健署出資,委託長庚醫院執行的免付費服務專線,更年期婦女能藉由此專線得到初步指引,但若有較難解的問題,最好能到附設更年期支持成長團體的婦產科,做生理檢查及深入的諮商。
由於目前臺灣沒有更年期整合門診,有嚴重更年期症狀的女性往往遊走心臟科、泌尿科、新陳代謝科、婦產科、睡眠門診……之間,苦不堪言。為此,桃園長庚紀念醫院正研議設立第一個更年期整合性門診,方便北部婦女就醫,有需要者亦可向桃園長庚醫院(03)319-6200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