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吃出健康 健康飲食 遠離骨鬆、肌少症威脅,怎麼吃補鈣又增肌

遠離骨鬆、肌少症威脅,怎麼吃補鈣又增肌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414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298
收藏 瀏覽數 : 1298
遠離骨鬆、肌少症威脅,怎麼吃補鈣又增肌

肌少症、骨質疏鬆症無明顯症狀,不少中高齡者直到關節磨耗或骨折需住院動手術,才知道自己肌肉及骨質流失,增加了日後殘疾或失能的風險。快來了解哪些NG的飲食習慣要調整,用對方法吃進營養,預防骨鬆與肌少症!

提不起重物、鍋具、爬樓梯愈來愈吃力……,你可知這些狀況恐與肌少症、骨鬆症有關!

人體的骨質和肌肉量在20~30歲間達到高峰,之後便隨著年齡增長而流失,女性停經後更是骨鬆高危險群。2017~2020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國人血中維生素缺乏狀況以維生素D最嚴重。另外,鈣質也普遍攝取不足,只有1~3歲的鈣質攝取量足夠。

維生素D、鈣、蛋白質攝取不足
提高骨鬆、肌少症風險

羅東博愛醫院營養師賈雅茜表示,據國健署公告的維生素D每日建議攝取量,0~50歲為10微克/天,但調查發現,4歲以上的國人不分男女,攝取狀況均不理想,甚至不到建議攝取量的一半。

「體內維生素D不足會影響身體獲取鈣質,而鈣質正是國人攝取狀況最差的礦物質。」賈雅茜營養師解釋,維生素D可促進小腸壁吸收鈣質,增加骨質,兩者相輔相成,維生素D不足,自然鈣質吸收狀況不佳,加上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合成骨質的效率下降,關鍵營養素缺乏,也提高了骨鬆風險。

此外,老人家該摒除「粗茶淡飯」的飲食觀念,如果長期蛋白質攝取不足,加上負重運動量不足,肌肉嚴重流失,易肌少症。

3大NG飲食,長者最該修正

不少高齡者因宗教信仰長期茹素,或因牙口不好而不吃肉……導致蛋白質、鈣質攝取不足。以下是長者常見的NG飲食習慣,賈雅茜營養師一一破解,並推薦數道能夠補給關鍵營養素的料理,為長者建議適宜的飲食新取向。

NG飲食1:奶奶牙口不好,嫌牛豬肉硬咬不動,三餐少吃肉,早餐常吃白粥配醬瓜、麵筋、鹹蛋。

◆問題:麵筋及鹹蛋是加工類蛋白質製品,太鹹、鈉含量高,長期食用對腎臟不好,同時三餐中蛋白質、鈣質不足,恐有肌少症、骨鬆風險。

◆解方

1.早餐吃白粥可優先搭配水煮鮪魚罐頭或小魚乾,取代麵筋及鹹蛋。

2.吃白粥時可加入一湯匙黑芝麻粉或加吻仔魚煮粥,增鈣增風味,另可補充無糖豆漿與鮮奶,增加蛋白質及鈣質攝取。

3.為了補充蛋白質,一次可蒸3~4顆水煮蛋,放在冰箱中2~3天內吃完。

◆推薦料理

1.芝麻豆花:無糖豆花拌入無糖芝麻醬。黑芝麻富含鈣質,當下午茶點心能輕鬆補鈣。無糖豆花亦可換成奶酪,增加滋味與口感。

2.黑木耳芝麻糊:將無糖黑木耳露+芝麻醬+紫米飯放入果汁機打成糊狀。黑木耳富含維生素D、鈣質與水溶性纖維,營養滿分。

NG飲食2:68歲退休男老師怕胖,也想控制三高,晚餐常只吃大量燙青菜,晚上常餓得睡不好。

◆問題:長期刻意節食,無法持久,一旦飲食回歸,體重可能反彈。

◆解方

1.想減少熱量攝取,少油少鹽、吃地中海型飲食(以原型食物為主,包含大量新鮮蔬菜、適量全穀、堅果、豆類、魚類、海鮮)即可。

2.不要只吃某幾種燙青菜,應把多元、高鈣、高蛋白的食材融入飲食,增加料理的變化。

◆推薦料理

1.烤起司溫沙拉:把南瓜、鮮蝦、櫛瓜、蘆筍、玉米筍、小番茄爐烤組成沙拉盤,再撒上希臘菲達起司、義式香料粉增加風味。起司碰到食材的溫度時會微微融化,色香味俱全。

2.番茄豆腐蛋花湯、吻仔魚炒紅莧菜、糯米椒炒小魚乾等家常料理:傳統板豆腐、吻仔魚、無調味小魚乾皆是少油且富含鈣質的優質蛋白質來源,輪流食用可補鈣、補蛋白質。

NG飲食3:65歲婦人長期吃全素,不吃蛋奶製品,平時不愛外出。

◆問題:全素者因不吃蛋奶製品,蛋白質、鈣質、鐵質及維生素B群較易攝取不足,是肌少症、骨鬆的高危險群,加上不愛外出活動,肌肉量和骨質較易流失。

◆解方

1.建議從非油炸且低加工的黃豆製品中獲得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及鈣質,如∶傳統板豆腐、乾豆皮、黃豆乾、干絲、嫩豆腐、無糖豆漿等(應少吃炸豆皮、百頁豆腐、麵筋、烤麩等食物)。

2.把毛豆、黃豆、黑豆等高蛋白質豆類融入飲食,補充多種微量營養素。

3.全素者的飲食常缺乏肉類富含的鐵質及維生素B群,建議可多吃鐵質較高的紅莧菜、紅鳳菜,並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芭樂、奇異果幫助鐵質吸收。

◆推薦料理

元氣豆皮捲:購買市售豆皮,將燙熟後放涼的香菇、紅蘿蔔切絲,加適量燙熟的芹菜、菠菜包入豆皮。可酌量添加胡椒鹽、醬油增加風味。

成大醫院骨科病房主任戴大為醫師提醒,補充鈣質應以食物為主,天然食物才是最好的鈣質來源。攝取不足才考慮使用補充劑如鈣片、鈣粉、鈣乳等。

他表示,停經後婦女有骨鬆者,每天建議補充1200毫克的鈣與800IU(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鈣與維生素D補充不足,對骨密度會有不良影響。

保健食品先等等,需先確認無腎臟問題

長者的食慾與胃口會慢慢降低,若吃不多或單靠飲食無法補足營養素的建議攝取量,該怎麼辦?

賈雅茜營養師表示,保健食品是補給方式之一,不過長者常有腎臟問題,補給前建議先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像腎功能不佳及罹患慢性腎病的高齡患者,必須控制每日蛋白質攝取量,若過量食用,會增加體內含氮廢物的產生,反而加速腎臟衰竭的速度。

有些健身者會喝乳清蛋白,牛奶製成的乳清蛋白常含有較高的磷,腎功能受損的患者較難將其排出體外,過量的磷在身體累積,可能導致高血磷,進一步造成骨骼中的鈣質被釋放至血液中,反而使骨質疏鬆更嚴重。

賈雅茜營養師建議牙口不好的長輩,可優先選擇軟質適口的蛋白質食物,如滷板豆腐、蒸蛋、無刺的蒸魚等,若仍有蛋白質攝取不足的情況,在腎功能正常的前提下,則可適量補充濃縮或水解乳清蛋白產品。

一般來說,市售的單包裝乳清蛋白,每包約為3份蛋白質(=3顆蛋的蛋白質含量),若日常飲食內的蛋白質吃不夠,可適度以乳清蛋白取代。

腎功能正常且希望提早預防肌少症的中年族群,除了吃含蛋白質的食物,也可透過乳清蛋白來補給蛋白質。目前蛋白質保健食品多元,坊間也有植物性蛋白質來源的大豆蛋白粉、豌豆蛋白粉等供茹素者選擇。

雞精、鱸魚湯才營養?特殊補品未必好

人參精華、雞湯、蜆精、魚精等被許多人視為營養補氣的保健品,長者可能會收到相關的禮盒,但賈雅茜營養師提醒,補品並非適合每個人,像是雞精中有較高濃度的鈉離子、鉀離子及普林,不適合水腫、有高血壓、高尿酸血症、痛風、腎功能不佳、心臟衰竭的長者。

她提醒,對於嚴重營養不良的患者而言,這些食品的幫助有限,若想真正解決營養問題,得從日常飲食著手,每日給予足夠的熱量及蛋白質,並盡量從新鮮食物中獲取,以確保身體所需的每項微量營養素都均衡補充。

長者吃不下,可能是胃口不佳,或有咀嚼吞嚥的障礙,也可能是覺得寂寞、缺乏陪伴關心引發情緒問題等。觀察長者飲食的變化,有助於找出高齡長者的隱性需求。

若是吞嚥或咀嚼問題,可尋求大型醫院的吞嚥門診治療;食慾不佳而吃不下,則可諮詢醫師或營養師,檢視是否有隱藏的的疾病或需補充營養品。

❤️更多【骨鬆、肌少症飲食、運動祕訣、治療方法】,請看113年9-10月大家健康雜誌

參考文獻∶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2017~2020年) 成果報告
圖片來源:富爾特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