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疾病預防 糖尿病人輕忽傷口,恐引發敗血要人命

糖尿病人輕忽傷口,恐引發敗血要人命

出處/ 2010年1、2月合刊號/第279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4008
收藏 瀏覽數 : 14008
糖尿病人輕忽傷口,恐引發敗血要人命

照顧糖尿病患時,常見醫師苦口婆心的交代,「要小心患者的傷口,以免細菌感染,併發敗血症。」何為敗血症?它真嚴重到會威脅生命安危?

 

53歲的王經理為了拚事業,常跟客人應酬博感情。不是大魚大肉,就是黃湯入肚、酒過三旬不止,也因飲食長期控制不佳,加上事業忙碌無暇照顧健康而罹患糖尿病。雖然得了糖尿病後,吃得比以前少、酒也少喝,但仍沒忌口,也沒戒30年的菸癮。

有天,他在家裡剪腳趾甲,不小心剪刀搓到腳拇指肉,當下沒有痛覺、也沒流血,因為沒有明顯傷口,他不以為意。沒想到幾天後,傷口潰爛,他出現發燒、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症狀,家人趕緊送醫。醫師檢視腳拇指傷口,傷口看似很小,可是骨肉早已糜爛化膿,短短幾小時即被開出病危通知單,原因是「敗血症」。

出現敗血症徵兆
勿隱忍,應立即送醫

糖尿病雖不是不治之症,但可怕之處是會產生合併症。因為血液流遍全身,血糖過高,體內猶如浸潤在糖水中,糖分滲透到器官,自然會造成損害、引發合併症,而「敗血症」也是糖尿病的併發症之一。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李亭儀表示,敗血症不是新的疾病,而是一種嚴重感染細菌,造成全身性發炎的狀態,亦稱為「全身炎症反應徵候群」,是讓病人飽受死亡威脅的急症之一。

多數人對敗血症認識不多,常誤以為敗血症就是「血液裡有髒東西,只要像洗腎一樣,換血或將血液洗乾淨就可以。」其實不然,敗血症主要是血液因傷口或其他疾病引起感染後,細菌流竄到血液裡(即「菌血症」),引起身體組織或器官發炎,導致器官(如肺臟、腎臟)失去功能,所以和「換血、洗血」無關。

因此,當病患罹患某種病症,在家裡發燒好幾天、體力不好、意識混亂或警覺性變差、血壓愈來愈低、四肢冰冷和蒼白,與周邊發紺(發紫)和斑駁,都可能是病症加重的徵兆,須先送醫治療。至於是否已演進到敗血症,得謹慎嚴格的檢驗,證實有2個、或2個以上的全身性發炎反應徵候群症狀才能診斷。

若出現敗血症,表示已處在病危狀態,必須緊急送入加護病房,進行靜脈注射液和適當抗生素治療。不過,在臨床醫學上,通常出現敗血症前,病患常因身體不舒服,已先住進醫院。

糖尿病人細心照顧傷口
才能避免病菌入侵

回顧王經理的例子,糖尿病患之所以造成敗血症,「主要是傷口受到感染,並不是因為糖尿病就會併發敗血症。」而糖尿病常見的感染有尿道炎、傷口、肺炎,或因疾病引起的感染,如肺結核、牙周病、或其他原因導致的菌血症。

另外,糖尿病患者本身對細菌病毒的抵抗力、免疫力比一般病患弱,在血糖控制不良的狀況下,一旦受到感染,若沒有妥善照顧、任其惡化,都易使一般感染症惡化導致敗血症。

病人通常難以自行判斷敗血症的症狀,李亭儀建議,若感到不舒服,最好到醫院求診,配合療程對症治療。而敗血症的診斷,主要以臨床診斷加上檢驗檢查,包括:1.尿液常規檢查、2.尿液細菌培養(尤其是長期有留置導管的患者)、3.兩套以上的血液細菌培養、4.檢查身體其他可能感染的液體,藉以找出感染源。

糖尿病患如何預防敗血症,李亭儀直言,「最重要是回歸血糖控制」。敗血症是很多疾病的併發症,若未即時治療,將導致全身器官衰竭而死。而慢性病患者的病程會演進到敗血症導致死亡,關鍵就在「免疫系統差,身體無法恢復正常免疫力,而死於細菌感染。」

在醫師的臨床經驗裡,能否治好敗血症,端看治療「時間」的掌握,也要綜合考量病人各器官功能與免疫力情況。以年輕人而言,心臟或腎臟都比老人家強固,復原的機會自然比老年人好。

1分鐘認識敗血症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李亭儀表示,敗血症是因嚴重細菌感染,造成全身性發炎的狀態,亦稱為「全身炎症反應徵候群」

症狀

1.心動過速。
2.心率每分鐘大於90次。
3.低溫低於36℃,或發燒高於38℃。
4.呼吸速率每分鐘大於20。
5.二氧化碳小於32毫米汞10%等。

關鍵3要,糖尿病患避免敗血症

1.控制血糖在理想範圍(空腹血糖 90~130 mg/dl;飯後2小時,血糖小於180 mg/dl;糖化血色素小於7%)。

2.發燒超過3日,或出現心悸、呼吸急促、胸痛、腹痛、極度畏寒、腰痛、意識不清或嗜睡,請務必就醫。

3.入院接受檢驗,包括:常規血液、尿液檢查,血液、尿液、其他液體細菌培養等檢查,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