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人物報導 明星藝人 金鐘主播沈春華》容許自己不夠完美

金鐘主播沈春華》容許自己不夠完美

出處/ 2009年5月號/第271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971
收藏 瀏覽數 : 2971
金鐘主播沈春華》容許自己不夠完美

中視當家主播沈春華,在人才輩出的新聞圈20年來屹立不搖,甚至讓「中視新聞」與「沈春華」的專業畫上等號。去年她因「沈春華Life Show」得到金鐘獎最佳綜合節目主持人獎的殊榮,讓她成為金鐘獎43屆以來最高紀錄得獎者。求好心切換得亮麗表現,但多年前因工作壓力過大及過度勞累而暫時性失聰,也讓她日漸體悟,「若盡力了,就算結果不如人意,也該輕輕放下,多往前看,才能看到希望。」


去年金鐘獎頒獎典禮上,因「沈春華Life Show」得到金鐘獎最佳綜合節目主持人獎的沈春華,上台領獎時特別說了一小段「私密話」感謝先生、兒女這3位幕後英雄:「如果不是你們,這一切便不可能,也沒有意義,我真的非常感激你們。」濃密的親情短短幾句話表露無遺。她直言,20年新聞主播工作,若不是家人支持,她早就心力交瘁,不會有亮麗的成果。

 

眼看媽媽為家人犧牲自我
提醒自己婚後仍要有生命重心

從單身到走入婚姻,從當太太到成為媽媽,史無前例榮獲13座金鐘獎(包括綜藝節目、兒童節目、新聞節目主持人獎),沈春華很早就清楚自己要有工作空間,所以擇偶時,明智選擇了能支持自己的另一半。

 

「我媽媽一生為家人犧牲,沒有自己的嗜好與朋友。十多年前爸爸去世後,她頓失生活重心,陷入憂鬱情緒難以恢復。」因此,沈春華從年輕便提醒自己,即使嫁為人婦、生兒育女,仍要有自己的生命重心。

 

她強調,「事業型女性想在職場表現出色,必須找能支持自己、彼此調適的另一半。」而她的另一半長期以來十分尊重她的專業,也樂於分擔照顧小孩的責任,成為支持她全力發揮才華的最重要力量。

 

期許自己成為「台灣的沈春華」
而不是「台灣的華特絲」

放眼目前無線、有線電視十餘個新聞台,幾乎找不到和沈春華同時出道,且經營基礎深厚的新聞主播。當其他台主播已轉了好幾輪,很多人好奇她為何能「迄立不搖」的待在同一媒體長達20年,甚至讓「中視新聞」的品牌和「沈春華」的敬業畫上等號。她認為面對挖角,必須考量兩個面向:一是公司有沒有給予足夠的尊重和空間;再者是有沒有足夠的智慧去判斷自己要什麼?如果只為了一時利誘、交換,就改變對媒體的忠誠度,不但無法說服自己,也會讓觀眾疑惑:究竟主播和媒體品牌背後的連結有多強?

 

出道甚早的沈春華,大學時期就在台視主持節目,後來前往美國南加大深造媒體管理碩士,留學歸來,轉戰中視擔任主播。她坦言,媒體生涯一直有不錯的機緣進入恰當位置,受到最大的尊重,獲得最寬廣的發揮空間,而她也以十足的責任心和亮麗表現回饋,不負對方的尊重。

 

「多年來,我曾多次婉拒令人心動的『邀請』,因不隨意轉換跑道,也和工作團隊培養出絕佳默契。」曾帶領「中視新聞」連年稱冠的沈春華,曾榮獲「最受歡迎電視新聞主播」、「最受信賴主播」、「收視率最高」等評價,但她把功勞歸於整個團隊,「主播不是明星,若團隊不支持,自己無法唱獨角戲,甚至營造出品牌。」她也不忘自我警惕,不可因環境熟悉、安逸而有所懈怠,「一懈怠就會被淘汰」。

 

有人曾說「沈春華是台灣的Barbara Walters(美國ABC電視台新聞節目長青女主持人,現年80歲仍擔任新聞節目「The View」主持人)」。她很欣賞華特絲女士能在男性主播為主的美國電視界占有不可動搖之地,卻更期許自己成為「台灣的沈春華」,而不是「台灣的華特絲」。

 

得獎光環的背後
壓力大到曾暫時性失聰

在繁忙的主播工作之餘,還兼任中視數位新聞台總監及主持《沈春華Life Show》、《挑戰面對面──唱旺新台灣》首長專訪節目的她認為,台灣這幾年走在歷史重要的關口,各種事件風起雲湧,能躬逢其盛,當然要全力以赴。而嫻熟的採訪技巧、累積多年的實務經驗,加上自然溫和兼具深度的訪談風格,不八卦或窮追他人難言之隱,不論面對青春洋溢的偶像明星,或走過滄桑歲月的專業人士,依然能站在觀眾立場,挑動來賓的真性情,博得對方信任,願意分享更深層的生命故事。

 

能一再獲獎,沈春華實至名歸,但在全力衝刺的背後,也不忘自省:要多注意健康、善待自己。原來多年前,因工作壓力過大及過度勞累,她的左耳曾「暫時性失聰」。「當人體承受不住時,就會以暫時性失聰或失明表達抗議。不過很幸運,住院7天,出院時聽力幾乎全恢復,從那之後就常提醒自己要多放下,心也要柔軟些。」

 

教育孩子
分數不代表未來競爭力

播報新聞時常看到學子悲劇,讓沈春華對台灣的教育現況有很深的感觸。「若以分數評價孩子,很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也無法提供他足夠的發揮空間,都使家長及小孩陷入更大的壓力。」她深深感受,現代孩子承受的壓力,比自己童年還大。

 

儘管如此,沈春華夫婦不主張把孩子早早送出國,認為至少讀到高中畢業,打好中文基礎,再決定要在台灣或出國唸書。「陪伴孩子求學的過程,父母應努力調整心態,不因分數把孩子逼進死角,陪他們發現自己其它的特質和專長。」而她也很慶幸先生從小在美國受教育,瞭解分數不代表未來競爭力,更不能決定是否成為更快樂的人。因此在教育一對兒女時,他們把重點放在鼓勵孩子學習良好的生活習慣,懂得與人相處,做個有魅力的人。

 

對於讀高一的酷酷兒子,正逢凡事有意見、有想法的青春期,她學習尊重,也期待他成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沈春華心中最好的兒子」。而讀小五的女兒,還處在天真無邪的階段,沈春華語帶不捨與疼愛的表示,「最大的心願,是能請一個月的假,帶女兒脫離課業壓力,母女倆相依相伴雲遊四海,從不同國度的生活,捕捉世界的美好,彼此交換經驗和心得,激盪出很棒的火花,讓寶貝女兒的臉上充滿自信笑容。」

 

放下求好心切
用柔軟心看世界

一向認真的沈春華,深知「求好心切」是前進的動力,卻也是身心壓力的來源,自己也不斷調整心態。然而,近幾個月,87歲母親中風跌倒摔傷腦部,在病房靜養待病情好轉,公私兩忙之餘,她仍堅持每周末南下探視母親,不但時間、體力負荷沉重,心情也很抑鬱。

 

於是她接受建議,進行深度按摩,負責按摩的師父直言,沈春華的肩膀是她按過最硬的,甚至比多數男人的肩膀還僵硬。「這事也能拿『第一名』,可見我真的太ㄍㄧㄥ了!」自嘲之餘,也提醒自己身心要「放柔軟」,有時轉轉頭做運動、有時把心放軟,容許自己不夠完美。

 

過去為求盡善盡美,不易放下心裡的掛礙,即便事過境遷,依然深自檢討、不斷懊悔。如今,沈春華較能釋懷,「若盡力了,就算結果不能盡如人意,也該輕輕放下,別再不放過自己。」對現代人而言,處理壓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如今她已逐漸體會「多往前看,才能看到希望;老往後看,只會看到錯誤、爭議、不美好」的人生哲理。20年主播生涯,在真實經驗過、感受過許多新聞事件,訪談過許多世界級領袖,這些點點滴滴早在她心中,營造出一片讓自己優遊其間的「媒體大海」。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