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男性疾病 多桑的心事誰人知?

多桑的心事誰人知?

出處/ 2005年8月號/第230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922
收藏 瀏覽數 : 2922
多桑的心事誰人知?

「這世界上最重要的一部車,是爸爸的肩膀。」多年前的一支汽車廣告,讓不少觀眾紅了眼眶,因為爸爸的肩膀是孩子記憶中最寬厚的依靠。然而,他是否扛得了全家人的生計與教育問題?隱藏在那沈重背影下的心事,你知道多少?


這幾年,台灣經濟受到國際景氣衰退影響,失業率節節攀升,投資率持續下降,貧富差距日益擴大,日子不好過,連行政院公布的「國民生活綜合指標」,都退回到16年前的水準,難怪失業已成為現今社會最可怕的夢魘。

「勞退新制」今年7月1日上路,依政府原先的美意,是希望勞工領得到退休金。然而,真實的情況是,新制未正式上路,中高齡勞工「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使得今年爸爸節充滿酸甜苦辣各種滋味。

工作不保 爸爸最憂心

俗話說:人生四大怕──怕活得太短,不辭而別,留下家人怎麼辦?怕活得太慘,半途而廢,拖累家人怎麼辦?怕活得太長,長命百歲,沒錢生活怎麼辦?最後怕沒有準備,留下太多,家人無法繳稅怎麼辦?

話說回來,由於大環境變動,這一代的中年爸爸,最怕的不是上述四點,而是害怕沒有一份安穩的工作養家活口!畢竟,他們多為家計主要負責人,一旦失業便危及全家生活,可能付不出房貸利息,住屋遭銀行拍賣抵債;也可能繳不起健保費,生病無法就醫;還有付不起學費與營養午餐,致使子女失學。

1111人力銀行調查,受到景氣低迷及企業精簡人力等影響,超過七成的爸爸擔心工作飯碗不保,尤其是中高齡的爸爸,在這方面的危機感最嚴重。

教育支出 甜蜜的負荷

此外,泛亞人力銀行調查發現,爸爸們的煩惱前三名分別是「擔心教改問題使子女程度低落」、「擔心子女教育經費龐大」、「擔心子女未來工作難找」。至於工作方面,爸爸們也對薪資或實質收入縮水表示憂心,並擔心領不到退休金或沒有足夠的養老準備金。 

這兩項調查不約而同指出,年紀愈大、專業能力愈不足的爸爸們,最擔心工作不保。為了生活與孩子的教育費用,有將近一成的爸爸,除了在交通、油錢上的花費外,每月口袋裡可供支配的零用金,竟然是「0」。

調查發現,有四成二的上班族爸爸,認為每月辛苦工作所得根本不夠用。爸爸們指出,每月的開銷以子女的教育支出最多、生活必需品居次,課後輔導及才藝補習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話雖如此,多數爸爸對子女的期望還是很殷切,教育上的花費毫不手軟。

再忙 也要陪孩子聊聊天

有趣的是,若請爸爸們為自己打分數,有一半認為自己只在及格邊緣。原因是,不少爸爸為了工作,往往得加班或應酬,無法回家與家人共進晚餐。

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包崇敏的女兒包錦蓉,出生時因腦傷使學習之路跌跌撞撞,在他和夫人朱若愚的辛苦陪伴下,孩子走出一片天,成為能說能畫的快樂藝術家,教育成果非凡。他也投身家長運動,分享經驗,希望讓有身心障礙子女的家長,看到一線希望。

「不論健康與否,從孩子出生開始,就是父母永遠的牽掛;子女長大後,父母又要擔心子女的前途問題;可是爸爸節來臨時,子女的一張小卡片,就會讓爸爸高興得笑不攏嘴。」包崇敏一語道盡為人父親的心語。

從事教育訓練工作的專欄作家李飛彤,經常遊走兩岸,他非常重視親子關係,也知道「家是世界上最溫暖的地方」,但為了工作,往往不能待在家。「我相信,在公司擔任職務愈高者,陪伴家人與子女溝通的時間愈少,這真的很無奈。」李飛彤說。 

和一般放假在家就徹底休息的爸爸比起來,李飛彤會儘量和兒子聊天,瞭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想法。「陪孩子,要真陪,不能假陪,否則一眼就被孩子看穿了。」現代的小孩個個聰明,想要他們聽得進爸爸說的話,一定要從小和孩子互動,否則再有道理,孩子也未必服氣。

與孩子共創成功經驗

板橋地方法院少年調查官盧蘇偉,本身智商僅70,在父母的鼓勵、姐姐的提攜與自己的努力下,經歷5次大學聯考,考上中央警官學校犯罪防制科,並以第三名優異成績畢業,同年考取特考榜首。

盧蘇偉平日工作忙碌,但今年6月,他請了兩週的假,陪孩子騎單車環島,做為兒子的小學畢業禮物。「當時,我只有一個念頭:兒子,我不能為你決定什麼,只能在你作決定的時候,全力支持你!」他利用兩週的時間先和孩子準備,並商請辦公室的同事協助分擔部分工作,接著按原訂計畫,和兒子在滂沱大雨中前往東部,花了10天完成環島壯舉。

「對於工作忙碌的爸爸,最快和孩子建立親子深情的方法,就是多陪孩子創造『成功經驗』!」盧蘇偉說,只要孩子多累積成功的經驗、幸福的感覺,往後的人生即便遭遇挫折,也能充滿自信地回憶當年和爸爸共同經歷的點點滴滴。

勞退新制 
中年爸爸的新挑戰

由於其他因素,有些爸爸無法陪伴孩子成長。目前任職電視台節目部經理的夏咸欽,原本和妻兒移民加拿大,但放不下在台灣獨居的老母,只好扮演「內在美」(內人在美國)的空中飛人,隻身留在台灣。「50歲的我,上要照顧高堂,下要養20歲才上大學的兒子,當然很累,但我不是特例,很多人和我的情況差不多。」

事實上,舉世聞名的管理教父彼得‧杜拉克早就預言:「未來是『終身工作』的世界,別以為65歲就可以退休。」換言之,現代父親必須早早覺悟,想辦法保住飯碗,情願當辛苦的「辦公室阿信」,千萬別被老闆找理由強迫離職。

無奈的是,面對勞退新制實施後新一波的失業潮,許多工作年資介於10~20多年的中高齡勞工,成了「結清舊年資」的受害者,不但原有的年資一筆勾消,無法領到退休金,更慘的是,受到規避政策和資方利益的夾殺,被迫成為沒有正式職缺的短期工。

年資成包袱 員工好鬱卒

曾在國內知名媒體工作近20年的胡永訓,今年5月收到公司人資單位通知,要他抉擇續聘或是資遺。續聘的條件是「舊年資結清,改採勞退新制」,若不接受續聘,就以一年年資算一個基數(月薪)總額,領錢走人。

他對於公司坑員工的作法非常憤怒,心想「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率爾領了100多萬請辭走人,結果這一走,2、3個月找不到工作,這才發現各家媒體都在處理老員工,改聘年輕又沒有年資包袱的七年級新人。

「才剛滿40歲,就處處被嫌『老』,原因無它,每家企業都怕我10年後要退休,得付出龐大費用。」充滿危機感的胡永訓說,這個年紀的男人,那個不是有沉重的房貸要繳?孩子才剛上小學,往後要用的錢更多,沒了收入,怎麼辦?

話雖如此,他並不後悔離開原來的工作單位。「過去我們那個小組共有5個人,如今只留下一位續聘的同仁,名義上是小組長,其實是1人小組,5人的工作集於一身,滋味可也不好受!」他感嘆,這年頭,沒工作會得憂鬱症;有工作,同樣也會得憂鬱症哪!

雇主鑽漏洞 薪水沒保障

服務於會計師事務所的李梅芳,過去這半年協助各企業因應勞退新制,她坦言,台灣的勞工很可憐,尤其是40、50歲的勞工,幾乎沒有和雇主談判的條件,就算勉強擁有工作,也受不到年資的保障。

舉例來說,有些門檻較精的雇主,想盡辦法把員工掛在會計師成立的「人才派遣公司」,由人才派遣公司和員工簽約,再派到原來的老闆處工作。表面上看來,這些員工仍在原來的公司上班,但雇主已換成人才派遣公司的負責人。

弔詭的是,人才派遣公司和勞工簽的約,屬於一年只工作10個月的短期契約工,並非一年一約的定期約。因為勞動基準法規定,只要工作11個月就是年約,而一年一約也算是固定員工,這些公司不想負擔勞工退休支出,於是取巧採用此法,使企業及人才派遣公司不必增加負擔,而勞工不但領不到新制的退休金,每年工作12個月,只有10個月有酬,另2個月成為無酬「義工」。

開源節流 及早養未來

喜歡教人理財及老年規劃的貞觀財務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陳亦純,很早就提出「養得起的未來」的觀念,呼籲年輕人及早規劃未來。他說,上一代人,20歲工作,60歲退休,活到80歲。工作40年養老20年,而且平均5個子女奉養,縱有幾個子女不肖或不孝,也算反哺有得靠,養兒可防老。

但這一代人,遲至25歲(說不定更晚才開始)工作,50歲(說不定更年輕)就退休,至少活到80歲,說不定還可活到100歲。工作25年養50年,卻平均只生1個子女,子女就算有成,可能遠在天邊,況且能否成龍成鳳尚未得知,可見絕不要說時間還長,不用緊張,應趁年輕就養成開源節流的習慣,多為自己存些老本。

陳亦純建議,開源節流之道至少包括下列幾點:
1. 強迫儲蓄收入的1/10。定額定時的投資,長期養老的保險,都是強迫性的儲蓄。少一些不影響家計的開銷,零存整付,未來才開心。

2. 應用周邊價值去省錢。休息時間在公司裡看報紙,假日到圖書館看雜誌,到活動中心聽免費演講,或者上網看新聞,看雜誌、看書摘,既能獲得資訊又省錢,一舉數得。

3. 每日勤記帳,購物拿發票。每天用5分鐘檢討和登錄帳目,免得常說「賺的錢都到哪裡去了?」購物記得拿發票,有憑證好追查,也有中獎機會,何樂不為?

4. 飲食重保健,省錢省醫療。早餐要豐盛,中午要營養,晚上吃得少,既健康又省錢。器官少負擔,老化慢,醫療費用也少些。

5. 莫因錢少而花之,莫因錢少而不存。能不花就不花,錢要用在刀口上,不要認為存少就不存,每天回家零錢立刻丟進存錢盒子裡,一個月少說2千元,一年增加2、3萬,小錢積多了就可觀。

他強調,以上這些存錢的妙方,現在看來稍微有些不便,但時間一久,可累積驚人的財富,所謂「可苦一時,千萬莫苦一世」,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