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疾病預防 名人談21世紀健康觀

名人談21世紀健康觀

出處/ 2001年1月號/第180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378
收藏 瀏覽數 : 4378
名人談21世紀健康觀

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生活……,當「健康」二字朗朗上口,甚至成為眾多產品的主要訴求方向,健康到底是什麼?本刊邀集李明亮、馬英九、謝長廷、高清愿、趙少康等名人一同和讀者來看待健康,並且分享他們在新世紀裡的健康觀。生命的誕生是可貴的,生命的起承轉合就是一場人生。人生是什麼?

 

飛碟電台董事長趙少康說:「人生像是一趟汽車之旅,我們的身體就是旅程中的汽車,而心靈則是駕駛。」董氏基金會終身義工孫越則詮釋為:「生命就像時序的四季,春夏秋冬都可以各展其美。不同的是,季節的變換可以冬去春來,而我們的人生是直向的,走過了春天就要迎向夏季,人到老年就如身處在冬境天。」當體驗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健康的生活即是我們所要追求的。

孫越即藉著宗教信仰,有著「永遠的平安、永生的盼望」,追尋生命的寧靜與靠岸的心靈健康觀。趙少康則強調,應該注意身體的定期保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常常運動,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快快樂樂度過每一天的健康觀。

現代人因為在忙與茫情況下,無暇顧及健康,也盲目地追求健康。高雄市長謝長廷說:「現代人講究健康,各式各樣的養生方法、健康食品充斥,甚至連休閒旅遊也要跟健康扯上邊才時髦,但是我們真的比以前更健康了嗎?」其實,「健康是一種生活的態度,而不是生命的結果。」

農委會主委陳希煌即以親身經歷,勸人要以正確態度注重健康,「年輕時終日埋首學問研究,極度忽略身體的健康,直到十二指腸出血動大刀,才驚覺健康無價。」陳萬水亦對健康的態度提出:「父母賜予我們良好的身體,結果不好好照顧,一旦生病,不怪自己,還能怪誰。」

良好的健康態度即是預防重於治療,保健是個人的責任。預防與責任常被忽略,當醫療轉變為健康的倚賴與要求,門諾醫院院長黃勝雄明言,不注重健康維護與疾病預防的結果,「健保局破產了是大家的責任。」

隨著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基因工程將是本世紀發燒的話題,第一份基因圖譜草圖公布之後,未來人類生命被預期可活至120歲,甚至1200歲,提供了人類對「延年益壽」美好的夢想。當一群追求長生不老的夢想家欣喜科技的發現與進展,衛生署長李明亮實際地道出一般市井小民微小的企盼:「一個人自生至死,其實不該僅想著應如何延年益壽,而是怎樣健康地過每一天。」台北市長馬英九舉Oliver W. Holmes的名言:「活到70歲仍保有青春心態,遠比活了40歲就老氣橫秋要更快活、更有希望。」馬英九期待城市的住民共同「跑」出健康的美麗人生。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亦站在醫學的觀點,懇切期許在西方醫學邁進基因醫療新紀元的此刻,「國人在醫療觀念上也有個科學化、理性化的觀念轉移。」破除疾病的詛咒與迷信。

在21世紀的最初,統一企業總裁高清愿、本刊編輯顧問趙寧與楊雪紅、太古踏舞團團長兼藝術總監林秀偉,以及董氏基金會終身義工陳淑麗,他們又如何紓解壓力與保持活力?以下是14位名人的健康觀。

農委會主委 陳希煌

中國傳統的儒家、道家思想,進而到佛家的禪學都有一些不錯養生經典,只是部分大都已經失傳,氣功、內功,就是老祖宗所流傳下來的養生智慧結晶。


我個人在未修練氣功前,身體並不是很好。從高中至大學再至出國念研究所,熬夜讀書做報告,幾乎成了不變的惡習,即使後來回國任教,也是終日埋首研究,那時總以為年輕,身體撐得住,沒想到43歲那年,我因十二指腸出血住院開刀,動了很大的手術,那時我才驚覺健康無價,以及濫用身體的後果,從那時開始我回歸正常的生活作息,假日就騰出時間運動健身。後來在友人的建議下,我開始勤練氣功,愈練愈有心得,愈練愈覺得對身體有益,10多年勤練氣功下來,我的身體似乎慢慢地修復,好似從波浪的谷底逐漸翻了上來。也因那時調養得宜,使我目前有體力,勝任目前繁忙的公務。即使現在忙得抽不出時間運動,我仍會利用空檔時間靜坐練氣,調養自己的身體,盡快消除身體疲勞,維持一天所需的活力。


人的身體健康就好比波浪的起伏,有高也有低,當身體健康不佳時,就會跌到波浪的谷底,那時即要趕快去修復調養,不能再繼續損耗它,當你懂得去保養調適後,它會從谷底慢慢的彈升上來,人生的際遇也是如此,國家的興衰也是如此。一旦真的處於低潮時,不代表永遠都會處於困境,時機總會有運轉的一天,脫離低潮的關鍵只在於你有沒有心去找方法解決,你有沒有能力去應付大環境的變化。

 

台北市長 馬英九

隨著工商社會的緊湊步調,人人穿梭在工作與生活的壓力,面對繁忙,健康是最重要的基石。而健康的追求,不僅是醫療上,必須是身體、心理與社會關係的完全健康。
身體上的健康,可以藉由醫療技術來防制疾病,以及運用預防保健及飲食衛生等正確資訊來維護,這些都可從國人平均壽命的逐年增加,看出大家對健康的注重,以及社會進步的成效。只是工商社會分秒必爭,生活常伴隨著許多壓力,心理上如何適當的來調整,面對互動頻繁,如何建立良好人際關係,也都是我們迎向新世紀裡,維護健康的另一層重要課題!
大家都知道我喜歡慢跑,其實良好、持續的運動習慣,除了增強體能,也能藉由運動過程來釋放壓力,更能讓我定心思考許多事情。記得有人說:「如果你沒有時間運動,那就一定會有時間生病」,這句話是頗有道理的。忙碌的工人作,壓縮了時間的運用,生物醫療科技延長了我們的生命,但是好的生活品質仍需要自己來維護。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法官Oliver W. Holmes曾說:「活到70歲仍保持青春心態,遠比活了40歲就老氣橫秋要更快活、更有希望」。我期望城市中的每位市民皆能在身體、心理以及社會關係中,共同跑出真正健康的美麗人生!

 

高雄市長 謝長廷

現代人講究健康,各式各樣的養生方法、健康食品充斥,甚至連休閒旅遊也要跟健康扯上邊才時髦,但是我們真比以前更健康了嗎?或許舉個例子大家會更明白。如果我們問一個人你每分鐘呼吸幾次,恐怕沒有幾個人答得出來,因為平時健康沒有問題,呼吸空氣就成為一件自然不過的事情,平常被忽略了,但是只要一個小感冒,呼吸不順暢,就會注意到它的存在。所以現代人往往花時間刻意包裝「健康的型式」,卻不願用心體會「健康的本質」,這是否正意味著現代人失去健康後的一種驚慌失措。
其實健康是一種生活的態度,而不是生命的結果。很多人自以為吃得下、睡得著,可以說想說的話,做想做的事,似乎一切「隨心所欲」就算是健康,卻不知時時刻刻的喜悅快樂才是難得。
培養對生命價值的信仰,常用「柔軟心看待世界」及「平常心沉澱自己」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來用心感受大自然,才能擺脫膚淺的本能反應,整合身心靈,真正享受健康的生命。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 黃達夫

蔣夢麟先生在他所著的《新潮》一書中說:「孫中山先生在北平協和醫院臥病時,有中醫師陸仲安,曾以黃芰醫好胡適之先生病。有人推薦陸為先生醫。先生說他是學西醫的,他知道中醫靠著經驗也能把病醫好。西醫根據科學,有時也會醫不好。但是西醫之於科學,如船之有羅盤。中醫根據經驗,如船之不用羅盤。用羅盤的有時會到不了岸,不用羅盤的也會到岸,但他還是相信羅盤。」中山先生明白的道出了經驗醫學和實證醫學的差別。
中山先生在世紀初啟動了中國社會現代化,科學化的改革。經過了約一世紀的推進後,在政治上終於於世紀末年在台灣完成和平的政黨輪替。西方醫學也在此刻邁進基因醫療新紀元。在迎接新世紀之際,衷心的期許國人在醫療觀念上也有個科學化、理性化的觀念轉移。

 

門諾醫院院長 黃勝雄
保健,顧名思義就是保持健康,應該有三個層面:
第一是健康的維護(Promotion of Health),我叫它P1,這是第一個P,它包括了大環境對維護健康的提供,如:空氣、水質不污染,不再多用碳氫化合物之燃料,而製造過多的二氧化碳以致溫室效應;不抽菸製造他人二手菸的傷害;不用氟化碳製品,以避免臭氧層缺損,而使過多紫外線照射地球上的人類。多種樹,改善空氣及水的品質。小環境則注重個人作息定時、多運動、少肉食,多食榖類及蔬菜的個人健康管理。

第二是疾病的預防(Prevention of Illness),我叫它P2,這是第二個P。它包括預防注射、疾病篩檢、量血壓、測血脂等身體疾病的預防。也應該有正常的社交、旅遊、休閒與家庭生活,以預防精神疾病的發生。因為21世紀,三大疾病之一就是憂鬱症。

第三是疾病的治療(Provision of Diseases),我叫它P3,這是第三個P,最花錢也最痛苦。因為你生病了,沒有人可以分擔你的苦楚。不過,比起P1和P2,P3應該最不重要,但是,我們的社會好像把他倒過來了,真可惜。
希望新的世紀帶給我們新的思維,大家一起來維護P1+P2,以減少P3的使用,不然健保局破產了可是大家的責任。

 

統一企業總裁 高清愿

都市化與工業化的勃興使現代人的生活日益緊張繁忙,唯有身、心、靈的平衡才能享受自然健康的生活,而追求身心靈的均衡發展可從運動、休閒、保健三方面著手。
所謂「要活就要動」,若能夠持之以恆的保持運動,不僅能夠促進新陳代謝,更能使人充滿活力,以我個人為例,不論公事如何繁忙,高爾夫球運動是我充電與體力的唯一來源,在打完球流完汗之後,精神反而更加蓬勃,許多苦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往往迎刃而解,因此,適度而規律的運動對於身心絕對是有益而無害的。
現代人的壓力來自四面八方,許多疾病往往是壓力過大所造成,除了運動強身減壓之外,亦可藉由輕鬆休閒的方式來解除壓力,諸如:靜坐、冥想、戶外活動…等,凡是能夠讓內心澄淨、愉悅的活動皆無不可,在繁忙緊湊的商務會議中,我常藉由咖啡時間抒發高階主管們沉重的壓力,在輕鬆休閒瀰漫咖啡香的氣氛中,往往有意想不到的靈感與思維。
一般人常認為保健就是食補、藥補,殊不知在物質生活充裕的今日,營養已不再是困擾健康的問題,保持正向思考的心智也許才是最重要的保健要素,我自13歲喪父後,隨即踏入社會負起養家餬口的責任,在循環反覆的失敗、挫折中學習成長,培養出我的樂觀個性,凡事常保快樂的心,保持當下,以微笑看待每一天。
「健康就是充滿希望,快樂就是散發光芒,健康快樂的每一天,願大家都能以自然簡單的方式達到身心靈平衡,開創美好的明天。」

 

飛碟電台董事長 趙少康

人生像是一趟汽車之旅,我們的身體就是旅程中的汽車,而心靈則是駕駛。
隨著醫學的發達,人們對身體的維護愈來愈重視。每天都會有不同資訊告訴我們,吃什麼東西會致癌、做那些事情可能危害健康、空氣中又蔓延著多少的有害輻射線…。連同我們的心靈都被這些資訊弄得憂心忡忡。就像在旅程中,我們總擔心車子行經石子路面會有損避震器,經過泥濘又會弄髒底盤,加錯了汽油機油又會傷害引擎,而忘了欣賞途中美麗的風景。
我懷疑這樣的一趟旅程是否值得?
當然,若完全不顧車子的保養,則可能連完成旅程的機會都沒有,更遑論見識什麼美麗的風景了。
所以,我覺得21世紀的健康觀,應該是注意身體的定期保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常常運動,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快快樂樂度過每一天。

 

師大圖文傳播系教授 趙寧

不菸不酒不應酬
上課錄影打籃球
吃飽喝足睡得熟
管他主流非主流
─我的28字健康箴言

我個人以為,日子愈簡單,生活就愈愜意,生活愈愜意,身體就會愈健康。所以菸酒絕對不碰,應酬盡量減少,都是為了符合「簡單」二字。


上課是職業、錄影(或寫作漫畫)是志趣、籃球是嗜好,三者兼具才能內外兼修,動靜皆美。活的自在,就是健康。


能吃能喝能睡是福分,要好好的珍惜,人世間的是非功過,得失榮通,由不得自己,只要敬業樂群,俯仰無愧,就能看得開,擺得平,放得下。區區28字,就是在下保養身心的座右銘,敬供諸君卓參,謝謝。

 

公共電視副總經理 楊雪紅 

人人雖都知道運動有益於健康,但身為忙碌的現代人卻總「抽」不出時間來運動。我的每日一「動」是晨泳,剛開始做這項運動時確實需要些毅力,首先妳得狠心離開溫暖的床舖,接著若天氣不好,妳還得冒著風雨設法到泳池邊,最後若在陰冷的冬季,妳得咬起牙根,跳進冰凍般的水池裡去。
所幸這些阻力與躊躇都被我追求健康的念頭一一克服,近二十年來,除非碰上晨間8點鐘即有公務,否則我一定會在泳池中享受我的運動,這個運動習慣的確也有助於我的健康。
當然,我的住所接近游泳池才讓我有幸能培養這個晨泳習慣。否則只要妳相信運動對身體是必要的話,不游泳照樣可選擇柔軟操、瑜伽等其他室內項目。記得,千萬別找任何理由來搪塞不運動的藉口!

 

董氏基金會終身義工 孫越

在我七十足歲的那天晚餐前,全家聚齊,我從身上拿出了三份文件。一份是預立醫療委任代理人委任書,一份是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還有一份是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為何我要如此安排呢?因為我認為將重病及死亡的問題都處理好了,再談如何健康的活著才有意義。
常有人說我都七十歲多歲了,看起來身體還很硬朗。我說這是因為我終年透過各科醫師的細心照顧,再加上飲食的控制,才能沒有得到一般老年人常有的疾病。
但是,光身體健康硬朗還不行,心理也要健康才成。我常告訴一些朋友,我們的生命就像時序的四季,春、夏、秋、冬都可以各展其美。不同的是,季節的變換可以冬去春來,而我們的人生是直向的,走過了春天就要迎向夏季,人到老年就如身處在冬境天。其實,你我也像是同搭乘一列火車的客人,儘管彼此的起點與終點站不盡相同,但若是有幸同乘同坐在同一輛火車上,豈不是應該好好的彼此善待?至於將來下車的問題嘛,我們藉著宗教就能找到滿意的答案。
就拿我這個基督徒來說罷,我確信主耶穌為我而死,祂不僅能使我在耶穌基督裏成為一個新造的人,更能因著耶穌的死而復活,讓我有著永遠的平安,永生的盼望!這就是我的健康觀。

 

陳萬水

大地造物是有道理的,一草一木都有它的生命、它的價值,人存活在宇宙中就是要和萬物共生共存共容,如此才能長久和諧,才是自然法則。養生保健的道理也是如此。
一切以不違反自然為原則,在飲食上,五穀雜糧,不偏食,均衡攝取;在生活上,行為舉止,不矯情,實在做人。如此自然的飲食,自然的表現自己,身心才能平衡,才會健康。
現代人流行美容整形,常不滿意與生俱來的一切,其實人不管高矮胖瘦,都有自己的特色,常人應該感謝父母將我們生下有手有腳五官不缺。有一個換肝病人,一出院即感觸道出:「可以再一次輕鬆地呼吸到新鮮空氣,這種感覺真好!」人往往擁有的東西卻不懂得好好珍惜。日文「受傷」一詞叫「怪我」是很有意思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父母賜予我們良好的身體,結果不好好照顧,一旦生病,不怪自己,還能怪誰。所以,一切作為最好回歸本身回歸自然。


宇宙萬物相處本來就是要共生共存共容,一旦破壞了自然常態,大自然就會展開反撲,最後受害的還是人類自己。養生保健也是如此,一旦身心出現不平衡,那健康就會出問題,畢竟身心平衡才是自然的表現。

 

太古踏舞團團長兼藝術總監 林秀偉

要談健康,最重要的是能夠達到身心靈合一,才不會鬧自我革命,才不會左右腦做自我拉鋸。而要能達到身心靈合一的境界,首先必須讓自己淨空,把步調放慢。
或許因為我是一位舞者,感知能力比較強,比較了解自己的內在。我覺得每個人都要善待自己,和自己的身體對話,因為身體的每個細胞都有它的靈性,都需要被照顧呵護。記得我的小女兒小三時,有一次臨上台表演前胃痙攣,我告訴她:現在你想像你的肚子裡有顆大太陽,太陽會將你肚裡的細菌殺光光。三分鐘後,我的小女兒沒事了。

 

學習放鬆,學習在精神壓力大的當下更要照顧好自己的心靈,以充滿樂觀、快樂的心情去看待自己,才能有個健康、明朗的人生。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