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肝膽腸胃 新保肝運動,養肝零負擔

新保肝運動,養肝零負擔

出處/ 2004年8月/第219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5053
收藏 瀏覽數 : 5053
新保肝運動,養肝零負擔
古人因飲食匱乏,因而有進補的觀念,然而,現代人營養豐富,每3人就有1個有脂肪肝,保肝不能再用吞藥喝補等老方法,定期追蹤,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才能擁有好心肝。
 
B型肝炎、肝硬化、換肝,關於肝臟的訊息經常受到一般人的重視,可是,什麼才是正確的護肝行動,常各有一套方法,有人吃肝補肝,有人迷信保肝丸…,在專家眼中,還真有點無奈。其實,肝臟沒有想像那麼脆弱,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主任高嘉宏說:「肝臟平常只使用15~20%就夠了,其他80%都處於備用狀態,這就是為什麼把一半的肝臟捐給別人也不會影響捐贈者的健康。」
 
護肝第一步,病毒篩檢
 
一般人看到檢查報告上GOT、GPT的指數從80降到40,常以為肝功能有進步,台北市立中醫醫院內科主任程惠政提醒,「在200以內,上下都算是正常值,因為肝指數呈波浪起伏,端看你量到的是高點還是低點,指數從80降到40,並無太大意義。」他認為,要提早發現肝病,胎兒蛋白、B肝抗原、抗體和超音波檢查都要做,這4樣都做了,準確率可高達八成以上。
 
對於威脅性極高的B型肝炎病毒,目前20歲以下的人出生後會立刻施予疫苗,感染情況大為改善,可是20歲以上的人,很多並不知道自己是否帶原,高嘉宏說:「只有一、二成帶原者知道自己帶原,很多人都是在篩檢或是捐血時才發現自己是帶原者。」他也進一步強調篩檢的重要性,「20歲以上的人至少要作一次B肝、C肝的篩檢,知道自己是否帶原比知道自己的血型更重要」。
 
除病毒性肝炎,高嘉宏說:「另有一大塊非病毒性的肝病,和酗酒、肥胖息息相關,喝酒的人有一部分會造成脂肪肝;另有一些脂肪肝病人和喝酒無關,純粹是肥胖或血脂肪較高,累積在肝細胞內,在病毒性肝炎漸受控制後,酒精性和脂肪性肝病的重要性愈來愈高。」
 
「脂肪肝」定期追蹤不煩惱
 
肥胖和酗酒確實會造成脂肪肝,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炎相較,其實是比較容易控制的。程惠政說,大部分脂肪肝的人肝功能都是正常的,只要定期追蹤,沒有立即危險,只有肝功能不正常者才需積極治療,但酗酒引發的酒精性肝炎促成肝硬化的機會卻很高,「每年有5%的肝硬化病人會惡化為肝癌。」雖然脂肪肝也可能變成肝硬化,但單純脂肪肝要變成肝硬化的時間較久,不像B、C型肝炎破壞肝細胞的速度那麼快。
 
肝硬化的原因是肝細胞被破壞卻來不及修護,因而用一些纖維組織來填充,造成硬化,「脂肪肝不會造成肝細胞壞死,所以不會導致肝硬化,除非肝本身發炎,才會有肝硬化的機會,」但酒精性肝炎就不同,程惠政強調,它原本就比較容易纖維化,所以,肝硬化的可能性較高。
 
在台灣,正常的成年人每3個人就有一個人有脂肪肝,高嘉宏說,「肥胖的人,脂肪肝比例可能更高,說不定會達到50~60%,像在美國,脂肪肝就是引起肝病最重要的原因,因為美國肥胖人口的比例是全世界最高的。」
 
藥補不如均衡飲食
 
專家特別提醒飲食均衡的重要性,高嘉宏指出,五大類食物都要攝取,包括維生素,因為維生素和身體的免疫力有關,尤其是抗氧化劑,諸如維他命C、E,可以減少脂肪對肝細胞的傷害,但「最好從食物中攝取,如果擔心飲食沒辦法均衡,不得已時也可借助營養補充品。」
 
肝是解毒的,飲食均衡就等於分散風險,程惠政說,並不是吃了某樣不乾淨的東西就會怎樣,而是分量太多才會有危險,如果飲食均衡,即使某一樣食物不夠健康,也不至於造成肝臟負擔。
 
至於吃什麼對肝有益?程惠政寧可民眾記住「不要吃什麼才不會傷肝」。他說,保肝第一步是不要增加肝臟的負擔,過度油膩的油炸食物、有防腐劑或色素等添加物的加工食品,會增加肝臟的負擔,一定要盡量少吃。
 
對於市面上號稱能讓「人生變彩色」的東西,程惠政並不鼓勵,只是若病人吃了之後,體力比較好、睡眠品質改善了、生活也比較規律,她也就不反對,「須注意的是,不能因為這樣就以為有療效而忽略檢查。」
 
高嘉宏對市售保肝食品的看法則是:1.不能太貴,不見得貴就有效,需價位合理,在自己負擔得起的範圍之內;2.詳細的成分說明,如果只是保健食物,不要宣稱誇大不實的療效;3.衛生署核准的字號,千萬不要買水貨、走私或地下藥廠的東西,以免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高嘉宏特別呼籲民眾,若要上山採食草藥,一定要再三確認,沒有專家確認過的草藥不要吃,因有些草藥外觀相似,但效果卻完全相反。過去曾有人誤採具有肝毒性的雷公籐,食用後造成猛爆性肝炎,後果不堪設想。
 
生活細節學問多
 
預防肝病,高嘉宏認為,最好的方法是全家做一次完整的篩檢,如果發現有家人帶原,除不能捐血、捐贈器官外,本身更要有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和別人共用衛生用品,包括指甲剪、剪刀、刮鬍刀等;如有開放性傷口,把它蓋好,避免血液污染到物品。
 
不過民眾也不需太憂心,像餐具傳染在特別的情況下才可能,程惠政舉例,如B型肝炎帶原者牙齒流血,血沾在筷子上,又去夾菜,菜就有血液,你去夾菜,碰巧嘴巴也有破洞,血液直接進入體內,但這種機會非常少。因此,他認為:「家裡有人帶原就把碗筷分開,弄得緊張兮兮,似乎也沒必要。」
 
至於多親密會感染?程惠政說,汗水、唾液和精液都含有病毒,但要有足夠的量才會傳染,目前尚未證實汗腺、唾液裡病毒的量會造成傳染,但帶有病毒的血液沾染到傷口就可能會感染。
 
高嘉宏研究發現,在精液中或是女性陰道中的分泌物,可找到B型肝炎的病毒,所以有親密接觸似乎會有危險,「但在台灣大部分人不是帶原就是有抵抗力,較少發現因為性行為導致急性B型肝炎」,他透露:「美國就很多,他們多數發生在青春期以後,因那時候性行為較頻繁。」
 
高嘉宏建議,如配偶有帶原,本身可去檢查一下有無免疫力,若無,可自費接種B肝疫苗,免去疑慮。
 
保肝行動
 
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主任高嘉宏建議,保肝可從以下4點著手:
 
1. 酒精性肝病一定要戒酒,因為目前還沒有任何藥物可以預防因為喝酒而引起的脂肪肝,市面上號稱喝酒前服用的食品,並無學理上的根據,純粹是心理作用。
 
2. 單純非酒精性肝病者,要將BMI指數降到25以下。
 
3. 有些先天性的糖尿病人,本身不一定胖,但會出現胰島素抗性,也容易造成脂肪肝,必須控制血糖在穩定範圍內。
 
4. 高血脂病人要將血脂降到比較正常的範圍,少吃太油、太甜的食物,糖分高的東西在肝細胞內也會轉化成血脂肪。
 
小心A型肝炎大流行
 
A型肝炎的危險性不像B型肝炎那麼嚴重,前者造成猛爆性肝炎只有1/1000的機會,後者有1/100的機會,加上症狀不明顯(全身酸痛、像感冒一樣),常易被忽略,但如果整體感染會影響全體生產力,因此,台北市立中醫醫院內科主任程惠政提醒,要防範A肝再度流行。
 
A肝經口傳染,會在三個條件下流行:大部分人沒有抵抗力;有疾病來源;群聚生活。因國人生活優渥,很多人以前沒得過;目前因無急迫性故沒有疫苗;且都會中群體生活頻繁,如果一個人得到,就易造成大流行。
 
程惠政說,A型肝炎以東南亞或大陸等衛生水平不夠高的國家居多,到當地旅遊,不要吃沒煮熟的食物,避免感染。
 
A肝和其他病毒性肝病比起來,確實不算嚴重,除非造成黃疸,只是生病總是不好受,因此,程主任提醒,如果有以上症狀,不要以為是感冒,仍要就醫,以免造成A肝大流行。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