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心臟衰竭的病患,每年約有25%的死亡率,心臟衰竭因沒明顯徵兆,多數人易忽略。但你可知道追求完美、超時加班、肥胖、抽菸、高血壓患者通通要當心!別成了高危險群,還沒警覺!
新聞報導指出,科學園區工程師超時工作壓力大,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2倍。其實,許多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造成身體極大的負擔,引發心血管疾病,最終讓自己暴露在心臟衰竭的風險中。以下請專家介紹心臟衰竭9大高危險群的特質,供您步步檢視,改善生活型態,遠離心衰竭威脅。
1. 超時工作
英國研究發現,每日習慣性加班3至4小時的工作者,其罹患心臟病的風險較一般工作者高出60%;臺灣對新竹科學園區工程師的研究調查也發現,科學園區工程師工作壓力大,超時工作是常態,其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2倍。
臺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彥宏表示,雖然目前對「過勞死」的認定尚需環境及職業醫學專科醫師的認定,但可知的是輪三班、日夜顛倒的工作者,其自律神經系統與身體機能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而長時間埋首於工作者,若加上重油、重鹹的飲食偏好、缺乏運動、嗜好抽菸、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罹患心臟病的風險自然大幅提升。
2. A型人格
凡事追求完美、近乎苛求,求好心切、急躁個性,這些都是A型人格的特質,然而在《神經內科、神經外科與精神病學》期刊的一篇研究中指出,相較於個性隨和、對成敗得失看法淡泊的人,A型人格者中風機率較高。
林彥宏醫師指出,A型人格的人易患心臟疾病的主因是「壓力大」。當身體感受到壓力刺激時,會自動刺激腎上腺素分泌,使血壓升高、心跳加快,讓身體處於「備戰」狀態。由於時常壓力大、情緒激動者,身體長時間緊繃,因此,再強的心臟也承受不了長期超載使用。
3. 男性超過45歲,女性更年期後
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李兆程指出,冠狀動脈疾病好發於45歲以上男性與停經後婦女。隨著年紀增長,加上喜愛大魚大肉的不良飲食習慣,與嗜好抽菸、缺乏運動等不當生活習慣,都會讓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找上門,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便大大增加。
女性則是在更年期後,缺乏天然荷爾蒙的保護,因此在更年期後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可能性,與同齡男性相同。
年齡與女性更年期雖是不可逆且不可控制的因素,但可借助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如清淡飲食、戒菸戒酒不熬夜、規律有氧運動、適時紓壓等),讓自己更健康。
4. 抽菸者(包含二手菸)
研究指出,八成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有抽菸習慣,在用來預估自己未來10年內發生冠心病的「Framingham Risk Score(佛萊明漢)危險預估評分表」中,抽菸是很重要的預測項目。
醫學上已證實抽菸會讓身體不斷處於全身性的發炎反應,對任何一個器官皆是百害無一利。研究發現,抽菸會增加血液中纖維素原(Fibrinogen)的濃度、促進血小板凝固,讓血液流動困難,並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
另一方面,菸品煙霧所含有的化合物,會減低血液帶氧能力,迫使心臟加壓輸送血液造成血凝塊。根據美國心臟病學會統計,一旦戒菸成功,得到心臟病的機率立即減少一半。
5. 有家族遺傳性心臟病
假如父母親都是早發性心臟病患者,就要及早注意、定期檢查。當然,除了到醫院檢查之外,在生活習慣上也要調整,讓自己建立健康的飲食與生活習慣。
6. 高血壓
血壓升高,會使心臟負荷加重。高血壓可說是心臟病、中風的前因,長期控制不良的高血壓很容易引發心臟病和腦中風。最好飲食清淡、適時紓壓、保持情緒平穩,若有服用降血壓藥物者,最好不要隨意停藥。
7. 高膽固醇
膽固醇過高的人,發生冠狀動脈疾病的機率較一般人高。當不好的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內壁,就是血管狹窄的凶手之一,不僅阻礙血液流通,更可能造成心血管阻塞。吸菸也是造成血液中壞膽固醇增加的原因之一。
8. 糖尿病
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若沒有得到良好控制,高血糖易使血管壁受損,加速斑塊沉積於心臟冠狀動脈,形成動脈硬化,也提高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
9. 過度肥胖
肥胖,是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潛在因子。臺大醫院遠距照護中心個案管理師徐則彬指出,無論是遺傳或後天肥胖,通常伴隨著大魚大肉、重油重鹹的不良飲食習慣,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隨之而來,若再加上缺乏運動、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幾乎是整個人都暴露在心臟病的高風險因子中,罹患心臟病的機率較一般人高。